首页 / 生活百科

甲骨学是研究什么学问

2025-06-18 08:39生活百科

山东聊城信发小学的学生们书写甲骨文。赵玉国摄/光明图片

如果从1899年对甲骨文的确认开始算起,至今已经过去123年。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甲骨学史也走过了光辉曲折的历程。中国古代以30年为一世,123年就是四世有余;而如果按父子之间平均相差25年为一代来计,123年就接近五代。四世五代学者接力承传,在甲骨学史上留下了丰硕成果。

新近出版的《传承中华基因——甲骨文发现120年来甲骨学论文精选及提要》一书,是“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的阶段性成果,精选甲骨学史上的经典论文120篇加以编排并附以提要,全面展现了甲骨学史的发展经历和演变过程。因参与编辑此书的缘由,笔者对甲骨学史有颇多感受,下边想就甲骨学史带给我们的启示谈几点认识。

我们要对在甲骨学创始阶段筚路蓝缕、凿破鸿蒙的前辈学者表示崇高敬意。

1903年刘鹗的《铁云藏龟》根据“日名”确认甲骨文为“殷人刀笔文字”,并释出22个干支字中的18个,同时正确释出61个甲骨文中的43个,释读正确的比例达70%。1917年孙诒让释出更多如“贞”“羌”“省”等难字,并把单字与作为偏旁的字形相联系,同时大量参照《说文解字》和金文中的同形字来进行甲骨文考释,成就巨大。1910年罗振玉的《殷商贞卜人物通考》不光释字,还考证安阳为武乙之都,论卜辞所载帝王名谥与《史记》的关系,提出商代日名为“生日说”,以卜辞证商代称年为“祀”,指出卜辞占卜多为祭祀和田猎,可见商人尚鬼以及帝王盘游无度,由此可知商代的兴亡得失等,开启了真正的“甲骨学”研究。1917年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二文,利用“二重证据法”考证“王亥”“王恒”“上甲”等11位先公,第一次运用缀合手段,确认了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等先公的释读和次序,同时还订正了《史记》的错讹,被视为利用出土文献校正传世典籍讹误的经典范例。

以上四位作为甲骨学研究前辈学者中的代表,他们的研究奠定了甲骨学研究的基础。我们今天的研究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展开的,必须心存感念,同时继续发掘前辈学者的学术蕴含,弘扬他们的治学精神。

学术研究与国力的强弱盛衰密切相关,这一点在甲骨学史上有充分体现。

甲骨文发现的19世纪末,正值清王朝因腐朽衰败而走上穷途末路之时,盗掘盛行,外国人打着文化和学术的幌子劫掠中国文物的事件时有发生。甲骨流出国外主要就发生在这一时段和之后的民国时期。甲骨学史初期受印刷刊布的限制,甲骨书籍印数少且价格昂贵,一般人很难接触到,因此研究甲骨的人很少,更不被社会广泛认知。

1949年后,甲骨学研究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虽然其间受到过很多干扰,但甲骨发掘和保护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轨道,甲骨学研究也逐渐成为国际上的一门显学并日益得到社会大众的青睐。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增强,甲骨学研究也突飞猛进,相关研究领域取得长足进展。近些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甲骨文被定性为“真正的中华基因”,成为“冷门绝学”的代表,甲骨学研究更是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2020年启动的“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将甲骨学研究纳入主要研究目标,标志着甲骨学研究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甲骨学研究的发展始终与科学技术发展相伴而行。

甲骨学研究对资料的要求非常高,对古人在甲骨上留下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如实呈现,是研究者不断提升的需求。有关甲骨文的书籍从最初的石板印刷,到珂罗版印刷,再到铜板印刷;从单纯的拓本,到拓本、摹本、黑白照片或彩色照片的集合,再到拓本、摹本、彩色照片和“六面照”甚至“十面照”的呈现;从不断提升的甲骨拍照技术,到对甲骨出版物的颜色还原和光线呈现,甲骨著录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完备和精密,这为甲骨学研究者提供了更准确的资料和更多元的视角,无形中大大提升了甲骨学研究的高度和厚度。当今的甲骨学研究者四处收集甲骨的各种彩色照片加以比对,强调目验甲骨实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不体现出研究者对资料精密度的无止境追求。相信随着照相、印刷技术的提升和三维摄影、三D打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介入,有关甲骨学资料的整理和呈现,会出现质的飞跃。

甲骨学研究是一门综合学问,既要贯通,又要深入。

因学术背景不同造成的学术壁垒,在甲骨学研究界也有体现。比如,从语言文字角度和从历史角度出发研究甲骨学的学者,就常常相互区隔,难以通融;还有以收集整理资料为主要工作的学者和以研究疑难问题为主要工作的学者之间,也存在理解不够,互相轻视的问题。从语言文字角度出发的学者认为,用甲骨文谈历史的学者不认字,读不通甲骨文文句,因此所做研究如沙上之塔,基础不牢,极易倒塌;而从历史角度出发的学者认为,考释甲骨文字的学者饤饾琐碎,胶柱鼓瑟,看不到大问题。

其实,从语言文字角度和从历史角度只是一个学科方向的不同侧面,不存在高低问题。作为高标准的研究者虽然可以有侧重,但拘执一端,排斥其他的态度和做法不可取。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研究者,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语文学水平和阅读理解古书的能力,在甲骨文字词考释方面始终保持对学术进展的密切关注,同时在甲骨文类组研究、缀合成果和甲骨学本体研究上能够跟上学术发展的步伐,这样才具备读懂甲骨学界最顶尖学者文章的能力和与其对话的条件。其次是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考释上,要有历史认知和问题意识,能够透过字词看到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在字词考释的基础上有意义的提高和思想的升华。由此可见,甲骨学界需要更多的“通人”。20世纪50年代,陈梦家先生以一本《殷墟卜辞综述》,为甲骨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框架。至今60多年过去了,从总体上看,仍然没有一部可以取代《殷墟卜辞综述》的著作,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甲骨学研究界“通人”缺乏的这一现实。如何成为甲骨学研究的“通人”呢?我认为就要像裘锡圭先生那样,无论是考字还是释词,无论是分期分类还是缀合,从历史研究到思想文化探索,从本体研究到与典籍互证,都能够在全面熟悉掌握甲骨文文本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知识,综合、全面、立体地研究甲骨学,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作者:刘钊,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 养生百科

    糖尿病有什么忌口(糖尿病有酮体说明什么

    糖尿病有酮体说明什么糖尿病酮体是指在血糖非常高的情况下,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胰岛素抵抗造成的,这个血糖难以控制。这个时候体内的能量供给不足,就由脂肪来代替这个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这个时候脂肪分解的代谢产物就是酮体。酮体是一种酸性的物质。如果酮体堆积多了,就会造成酮症酸中毒。如果酸中毒达到了一定..

    2025-09-28
  • 养生百科

    惊蛰适合吃什么菜(惊蛰吃什么食物养生

    惊蛰吃什么食物保养荠菜:李时珍说:“冬至后生苗,二、三月起茎五六寸,开细白花,整整如一。”荠菜是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因其清香可口,民间常用它包馄钝,或炒野鸡肉,或与豆腐共煮羹。但多数人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临床上常被用来医治多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患者眼底出血、牙龈出血等,其..

    2025-09-28
  • 什么中药泡脚最养身?中药泡脚有什么禁忌

    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最后达到保养保健的目的。用合适的中药泡脚对脚气也有一定的作用。那么,泡脚用什么中药最好呢?下面跟随百科知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什么中药泡脚最养身1、艾草:温肺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是性温、味苦、无毒的一味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

    2025-09-28
  • 养生百科

    艾叶有什么作用呢 艾叶可以如何用呢

    艾叶可以如何用呢1.用艾叶洗头现在的很多人,早上起来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自己的头上会有很多的油,不洗头根本没办法出门,虽然每天早上都会洗头,但是效果却不是很明显,有的人还会发现头油越来越多,很多市面上的洗发水,大多是治标不治本的,用的多了还有可能会伤害到我们的头皮和发质,所以我们不妨试试用艾叶洗头。2.用..

    2025-09-28
  • 养生百科

    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 惊蛰分为哪三候

    惊蛰分为哪三候第一候:桃始华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第二候:仓庚鸣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

    2025-09-28
  • 养生百科

    惊蛰时节吃什么 惊蛰节气吃什么食物

    惊蛰节气吃什么食物1、梨子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风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惊蛰吃梨也有保养意义,因为一则是人体饮食起居应顺肝气、养脾气、润肺燥;二则惊蛰后气候回暖,同时会致灰霾天气常现,人体容易外感咳嗽、口干舌燥。而梨性微寒且甘润,能生津清热、润肺止咳、消食除滞。2、炒豆在陕西,一些地区..

    2025-09-28
  • 养生百科

    什么是冬虫夏草呢 冬虫夏草有什么作用呢

    冬虫夏草有什么作用呢(1)抗菌,(2)免疫力调节,彩奇网,(3)抗炎,(4)滋肾,(5)提高肾上腺皮质醇含量,(6)抗心律失常,(7)抗疲劳,(8)祛痰平喘,(9)镇静催眠,(10)医治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久咳虚喘。冬虫夏草有什么使用注意事项呢(1)冬虫夏草是名贵药材,所以伪品较多,如有人将亚香 棒虫草、真菌蛹草..

    2025-09-28
  • 养生百科

    惊蛰怎么保养 惊蛰保养重点是什么

    惊蛰保养重点是什么1、乍暖还寒,注意保暖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温不稳定,建议大家不必过早脱去御寒衣服,否则容易着凉感冒。在天气回暖时,大家要适当地减少衣被,当天气转寒时,则要适当地增加衣被,不要怕麻烦。2、饮食应清温平淡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我国民间素有惊蛰日吃梨的风俗,生梨性寒..

    2025-09-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