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科学哲学8——科学哲学之方法论

2025-05-21 10:57科技之最

科学哲学8——科学哲学之方法论

理想存在于彼岸,现实存在于此岸,两者之间,缺了一座桥。方法论正是我们四处寻找,望眼欲穿的那座桥。

有句古话说,道乃大道,术乃小数。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说明一个目标的达成,他的方法可以有千万种。千万种方法都可以达成目标,但我们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

如何选择呢,只能通过比较的方法。

千万种方法,他们达成目标,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差,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有的难度大,有的难度小等等,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科学哲学最强调的方法。首先就是理性客观的方法。如果没有理性的态度去观察事物所得的结论就是主观的。主观意味着撞大运,有时会中大奖,有时会掉入深渊。千万不要赌运气,你赌不起,因为你的生命只有一次。

什么叫理性客观?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从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要检查结论是否符合事实,也就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方法就是理性客观的方法。

要学会独立思考。

什么叫真正的独立思考?

如果只给出观点和结论而没有论证的过程,这就不是独立思考。如果从常识,公理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这就叫独立思考。

不要盲目崇拜天才。世上没有神,都是凡人。要相信自己,要相信科学,要相信科学哲学。

须知每一个天才,每一个神人圣人,他们都是从起初的渺小,经过若干年成长起来的。回望他们的历史,你会发现,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失败坎坷,不过是因为他们百折不饶,坚持到底,不过是因为他们好运罢了。事实上,世上没有常胜不败的将军。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这是必然的。

这是从众多的现象中归纳得出来的结论。

有的现象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确定性的,有的是不确定性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确定性和它的必然性。

有的是可能性大,有的是可能性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可能性大的部分。

必然就是可能性大到极致,偶然就是可能性小到极致。

确定性同样如此,所谓确定性就是可能性很大,而不确定性就是可能性很小。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可以,或者说事物的规则就可以概括为以下现象。

偶然,可能性小也就是不确定性。可能性大也就是确定性,然后是必然性。

人生也就是从变化万千的现象世界,表象世界出发,将现象的研究作为起点,运用科学哲学的思考方法,独立思考,理性的思考,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然后把握这个确定性。

人生首要之务在于抉择正确之事,随后则需全力以赴,确保将事情妥善完成。

黄铮曾这样评价段永平:“对我商业知识体系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段永平先生。他始终向我灌输一个核心理念:首要之务在于抉择正确之事,随后则需全力以赴,确保将事情妥善完成。”

古语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这里做正确之事就是指的是在全局看来,在万事看来都是正确的事。做事情不得不考虑战略问题。

人之一生,应当求道而不是求术,追求大道而不是追求小术。

术乃小术,道乃大道

中国古代有“道”与“术”的说法。古代的圣贤之人皆求于“道”,而不屑于“术”。而世俗凡人则反之,皆沉迷于“术”,而昧于“道”。道与术是不同的。那什么是道?什么是术呢?道是事物的本质。而术是事物的表象。

术乃小术,道乃大道。玩弄术者,终将被术所玩弄。领悟道者,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故古人云,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上海这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发现关键化石证据,共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5-08-08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科技之最

    鸟类起源恐龙的化石证据、拓扑电子材料突破……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8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获悉,2025年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

    2025-08-08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七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奖”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5-08-08
  • 科技之最

    「科学」有史以来最值得阅读的15本科学书籍,扩展你的认知维度

    普通人想提升科学认知,却总被专业术语和复杂公式劝退。近期网络热传的“15本必读科学书单”精准踩中知识焦虑,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卡尔·萨根《宇宙》等经典著作集体上榜。这份书单真正价值在于打通了专业知识和大众理解的壁垒,用故事思维重构硬核科学。当量子纠缠成为社交话题,当ChatGPT引发全民讨论,科学认知..

    2025-08-06
  • 科技之最

    用看得见的魔法,点亮孩子心中的科学之光

    孩子总是问"为什么"。这是好事。好奇心,是科学启蒙最珍贵的种子。当科学遇见童心:一场看不见的奇遇空气中漂浮着什么?孩子的小手在空中挥舞,想要抓住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东西。我们告诉他们那是气体。但对一个五岁的小朋友来说,气体这个词。太抽象了。二氧化碳——这个听起来很高深的名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一次..

    2025-08-04
  • 改革先锋陈景润:勇攀科学高峰的数学先驱

    作者:林娟芳陈景润(1933—1996年),福建福州人,系新中国第一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部委员,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他在逆境中坚持学术探索、在困境中追求科学真理,用一生的执着与坚守,诠释了科学精神的真谛,也彰显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学术自信与使命担当。闽江畔仰望星空的追..

    2025-08-02
  • 天文之最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的巨人,科学观测的先驱

    在科学史的长河中,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不断演进的学科,孕育了无数伟大的科学家。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到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再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每一位天文学家的贡献都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而在这些伟大人物的背后,有一位被誉为“现代天文学之父”的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

    2025-08-0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