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2025-07-12 10:52科技之最

今天咱来聊聊这么个人——估计是人类史上最聪明的那拨人里的一个。

你肯定听过他的故事:一颗苹果掉下来,他就琢磨出了万有引力;头顶上星星怎么转,他拿数学公式一算,全说明白了。没错,就是艾萨克·牛顿(1643–1727)!

1643年,牛顿生在英国林肯郡的伍尔索普村,打小就可怜——早产,爹在他出生前就没了,是姥姥把他拉扯大的。

这孩子性格有点独,不爱跟人扎堆,但脑子转得特别快,动手能力也超强,小时候自己做风车、日晷,做得有模有样。

1661年他考进剑桥大学,跟着数学家巴罗学本事,还接触到了伽利略、笛卡尔那些当时最前沿的想法。

那会儿欧洲正闹“科学***”,哥白尼说地球绕着太阳转,伽利略研究物体咋运动,开普勒算出了行星转的规律——这些都给牛顿后来的发现打下了底子。

1665年,剑桥因为鼠疫关门了,牛顿只能回乡下老家待着。你猜怎么着?就这段“居家隔离”的日子,他居然一下子搞出了仨能改变世界的发现!

头一个是运动三定律,不管啥东西咋动,这套规律都能解释;

第二个是万有引力定律,说白了就是苹果掉地上和行星绕着转,其实是一个道理,他还能用数学公式算得明明白白;

第三个更厉害,发明了微积分——这玩意儿到现在还在影响工程和科技,咱身边好多技术都离不开它。

那会儿咱们中国是清初,科学家们大多靠经验研究;牛顿不一样,他用数学把自然规律算得明明白白,有点像祖冲之算圆周率那么精确,但更系统、更全面。

跟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比,牛顿的理论适用范围更广,直接把近代科学的路子给铺好了。

牛顿的影响可不止在科学界。工业***能起来,机器开始代替人力,全靠他的理论打底;他还当过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把英国的货币体系改得顺顺当当。

更神的是,现在发射火箭、放卫星、手机里的GPS导航,全是按牛顿力学的道理来的!

不过这人也不是没争议。他跟莱布尼茨为了谁先发明微积分,吵了好多年;脾气也暴,经常跟其他科学家拌嘴。

晚年的牛顿还迷上了炼金术和神学,好多学者都觉得纳闷:这么聪明的人咋研究这个?但爱因斯坦说了:“牛顿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人。”这话真没夸张。

你看现在,咱用手机导航、坐飞机出门、看火箭发射,其实都是在验证牛顿的理论。

他自己不是说过嘛:“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牛顿自己,就是那个让后来所有科学家都能站得更高的“巨人”啊!

今天的科学小故事就到这儿啦。你说,要是牛顿知道300多年后,咱还在念叨他那颗苹果的故事,会不会觉得挺有意思?有啥想法欢迎留言聊聊,咱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

  • 世界奇闻

    这百年来我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宇宙学是什么?宇宙结构如何增长?在《百年宇宙学:我们对宇宙的百年探索》这本书中,天体物理学家、理论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姆斯·皮伯斯从历史和重要亲历者的视角出发,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演进历程。此外,他还审视了感光底片、大型望远镜和巡天、太空探..

    2025-08-08
  • 科技之最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上海这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发现关键化石证据,共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5-08-08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科技之最

    鸟类起源恐龙的化石证据、拓扑电子材料突破……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8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获悉,2025年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

    2025-08-08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七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奖”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5-08-08
  • 天文之最

    黑洞史话 03:炮火中算出的宇宙怪物

    你一定听说过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对吧?但你可能想不到,就在他那开创性的引力场方程发表不到一个月,第一个精确解就已经诞生了!更离谱的是,解出这个答案的人,根本不在安静的实验室里——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里,还是个身患绝症的炮兵中尉。一个在战火和病痛中挣扎的人,怎么解开了宇宙的终极谜题?这个解又为..

    2025-08-07
  • 科技之最

    「科学」有史以来最值得阅读的15本科学书籍,扩展你的认知维度

    普通人想提升科学认知,却总被专业术语和复杂公式劝退。近期网络热传的“15本必读科学书单”精准踩中知识焦虑,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卡尔·萨根《宇宙》等经典著作集体上榜。这份书单真正价值在于打通了专业知识和大众理解的壁垒,用故事思维重构硬核科学。当量子纠缠成为社交话题,当ChatGPT引发全民讨论,科学认知..

    2025-08-06
  • 科技之最

    用看得见的魔法,点亮孩子心中的科学之光

    孩子总是问"为什么"。这是好事。好奇心,是科学启蒙最珍贵的种子。当科学遇见童心:一场看不见的奇遇空气中漂浮着什么?孩子的小手在空中挥舞,想要抓住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东西。我们告诉他们那是气体。但对一个五岁的小朋友来说,气体这个词。太抽象了。二氧化碳——这个听起来很高深的名词,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一次..

    2025-08-0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