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扎根田野 赋能乡村振兴——建瓯科技小院书写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光明网讯11月18日,由建瓯市科学技术协会等主办的“科技小院与产学研多平台融合赋能建瓯农业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暨交流会”在建瓯融媒体中心举行。来自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建瓯市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拆解建瓯科技小院的成功密码,探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联盟副理事长吴瑞建表示,建瓯科技小院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专家团队与科特派、本地农技人员深度结合,实现产学研用协同,成效显著。这些扎根田间地头的科技平台,不仅成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更构建起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3+1”模式是建瓯科技小院的创新之举。吴瑞建进一步解释:“‘3’即高校科研团队、科技特派员队伍、本地农技人员三支核心力量,‘1’是常驻研究生队伍。研究生‘一茬接一茬’轮换,专家团队长期驻守,形成‘永久牌’科技服务队,全产业链服务产业发展。” 这种模式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动态优化,既保证了服务的专业性和持续性,又通过“导师带徒”机制让研究生在一线实践中成长。
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瓯科技小院构建了分层分类的育才体系。建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赖呈纯介绍:“建瓯市以科技小院为纽带,串联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针对本土专业技术干部开展产业讲坛、项目攻关;面向新型农民打造田间‘全空间孵化器’;聚焦数字经济等特色需求开发模块化课程。同时出台安居、金融扶持政策,设立人才服务专班,让乡土人才有获得感、归属感。”朱朝枝补充道:“科技小院育才最大优势是‘按季节节点施教’,果树修剪等技术在田间手把手教,农民‘眼见为实’,一学就会,真正培育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小院已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民和乡土人才数百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全产业链赋能成为建瓯科技小院的核心优势。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翁伯琦深有感触:“科技小院初期可能聚焦单一环节,但随着乡村振兴需求,必然向全产业链拓展。笋竹科技小院就是典型,从竹山改造到竹材加工,甚至攻克‘无裂纹展平’技术,还将竹材用在海上光伏平台,真正实现产业升级。”
从单一产业帮扶到全链条赋能,从技术输出到人才培育,建瓯科技小院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深刻内涵。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福建农林大学教授、乡村振兴学院原党委***陈清西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科技小院让师生围绕产业堵点选题,像解决莴苣裂茎、辣椒病害那样,把成果示范给农民看,带动产业发展,这就是科技赋能的力量。”
科普中国直播服务团队对交流会进行了全程直播,更多详细内容可点击观看回放
科普中国直播|建瓯科技小院书写农业产业振兴“大”文章
https://h5.live.gmw.cn/cloud/h5/1763288688207193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