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之最

“工业牙齿”与新兴产业“咬合”越来越紧密

2025-11-17 11:43机械之最
20世纪60年代,121课题组专家在研制人造金刚石。

操作员进行产品出厂前试切检验工作。 以上图片均为三磨所提供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河南郑州,有一家“60多岁”的老企业,曾造出新中国第一批人造金刚石。如今,企业瞄准产业需求,持续发力创新,不断挺进新赛道,充分体现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编 者

走进河南郑州梧桐街121号院,一台铰链式六面顶压机矗立在园区。60多年前,新中国第一批人造金刚石,从厚重的钢铁腔体内淬炼而出。这台“功勋压机”作为我国超硬材料工业发展的见证,退役后保存在其研发地——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磨所”)。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部件。用这个大块头合成的金刚石,就是工业领域最锋利的‘牙齿’。”抚摸钢铁机身,92岁的三磨所老职工王光祖不胜感慨。

新中国成立后,刚起步的工业领域急需大量金刚石。为打破西方封锁,由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成立的三磨所,被赋予自主研发“金刚钻”的使命。

“我们的任务课题代号是121,这也是公司厂址门牌数字的由来。我是学化工的,一开始都不知道金刚石长啥样。大家从各领域抽调来,就是要实现超硬材料‘从0到1’的突破。”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王光祖至今忘不了1963年的那个冬夜:伴随着压机内传来的巨响,历经30余次试验,我国首颗人造金刚石成功问世。

1965年,三磨所参与研制出第一台六面顶压机,国产金刚石实现量产;1966年,第一颗立方氮化硼研制成功,两大超硬材料的拼图自此完整……如今,我国人造金刚石年产量约占全球的95%。

生产车间内,巨型压机整齐列阵,监视平台数据屏上显示多项数据。液压系统嗡鸣声起,6个粗壮的顶锤缓缓合拢。平静的钢铁外壳内,碳原料正经历着高温高压,进而孕育出金刚石晶体。

“这是我们研制的新型六面顶压机,缸径更大、性能更高、寿命更长。”老职工鲁涛是一名60后,去年刚退休的他语带自豪,“压机不断升级,公司的业务板块也在不断拓展。”

1981年入职第一天,鲁涛便被老师傅带到车间,学习压机操作要领。当时,他只知道金刚石很贵:“1克(5克拉)够我1个月的工资。”老师傅说,要让金刚石发挥更大作用,还要把它做成砂轮等磨削工具。

超硬材料产品长期被用作传统磨具、刀具,服务于机械工业领域。改革开放后,新需求涌现,三磨所也开始拥抱市场、尝试变革。

“老厂的转型很艰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科研院所改制,我们成了自负盈亏的企业。”鲁涛回忆,当时科研资金短缺、员工工资减少、技术骨干流失,“走在车间,听到的都是连片叹气声。”

很快,三磨所调整发展定位,瞄准蓬勃发展的汽车、电子信息领域,开始在新赛道谋求突围。

“转型初期,所里确定陶瓷结合剂立方氮化硼砂轮为一个专攻产品。当时国内没有可用的高速磨床,所里也不具备磨削试验条件。”鲁涛说,他们只好跑到省外,在客户改装的设备上做试验。“砂轮产品重20多公斤,害怕运输磕碰,大伙儿轮流背着上火车。试验失败,再灰溜溜地回所里总结。”

靠着这股冲劲,三磨所的超高速砂轮跟上了行业步伐,不仅实现了国产替代,还进入国际知名车企生产线。如今,汽车发动机动力总成、变速箱、转向系统、刹车系统等精密零部件的加工,都能找到超硬材料的身影。

从大国重器的矢量发动机,到信息处理的手机芯片;从大型船舶的传动曲轴,到细如发丝的医用刀具……曾长期应用于机械领域的“工业牙齿”,正“咬合”在人类探索的多个新兴领域。

“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越可能遭遇‘卡脖子’。打通超硬材料领域的关卡,是我们这代青年科研人员的使命。”全国劳动模范、三磨所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室主任王帅说。

近两年,国产人形机器人备受瞩目。在机器人“关节”等关键部件上,王帅和同事们找到了新市场:人形机器人使用的内齿轮,多是硬度较低的软齿面,传统加工工艺很难兼顾精度与效率。“齿面硬度和精度直接影响机器人‘关节’能不能顺滑、省力地反向驱动,如果做成硬齿面,还能提升‘关节’的使用寿命。”

去年,王帅团队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研发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加工的精密超硬磨具。由于该磨具形状极为复杂、精度要求在微米级,王帅形容其研发难度不亚于在头发丝上“绣花”——而且是在几十根发丝上绣出精度一致的“花”,否则各齿便无法使用。经过艰苦攻关,团队已完成机床软硬件升级改造,在实验室里突破了多齿精密超硬磨具的微米级修整技术。

近年来,人造金刚石的应用领域还从工业材料拓宽到功能材料、消费产品。在三磨所钻石品牌展柜,胸针、钻戒等培育钻石产品璀璨夺目。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千磨万击才孕育出来。比金刚石更坚硬的,是我们攻克难题的决心。”站在历经60多年风雨的“功勋压机”旁,王光祖的话语充满坚定。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6日 02 版)

本报记者 张文豪

猜你喜欢

  • 机械之最

    人形机器人“大闹”高交会:炫技背后藏着怎样的产业风暴?

    高交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历来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风向标。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幕,为期三天。开展首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在现场看到,12号馆的宇树科技展区被围得水泄不通。展台中央,两台人形机器人正在擂台上“激烈互殴”,出拳凶猛, 甚至..

    2025-11-17
  • 广东智造的全运之考:赛场下“硬科技”溢出新产业

    当前,各项赛事正火热进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上,线下观众通过AR技术与蓝牙定位组成的智慧导航系统,可快速“入座”;线上观众点开直播界面,只要在屏幕上用指尖自由拖拽,即可360度“无死角”地观赛。不过,沉浸式观赛只是十五运会高科技产品应用的一个缩影。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为核心,十五运会打造了从..

    2025-11-17
  • 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底气从何处来——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11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底气从何处来——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见闻》的报道。国产“育种”如何守护“中国饭碗”?芯片、高端制造设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怎样突破“卡脖子”难题?带着这些首都青年学子关心的热门话题,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

    2025-11-14
  • 不看“砖头”看专利!中信银行科技成果转化贷精准滴灌,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进入新阶段,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中信银行北京分行锚定科技金融“黄金赛道”,以金融赋能为核心支点,坚定落实集团科技金融大文章战略部署,依托金控平台优势释放综合金融服务效能,自2024年率先试点“科技成果转化贷”以来,已通..

    2025-11-14
  • 工业互联网龙头股排行榜 歌尔股份上榜,第一名是云铝股份

    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带动一个国家的资源有效利用,工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更能推动工业的大发展,百街秀整理工业互联网龙头股排行榜,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工业互联网巨头上榜。工业互联网龙头股排行榜1. 云铝股份2. 汉钟精机3. 赛摩智能4. 歌尔股份5. 中恒电气6. 佳讯飞鸿7. 海得控制8. ..

    2025-11-14
  • 科技之最

    “自贡创新中心”揭牌 探索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如何打通关卡、破解瓶颈,让实验室的“样品”变成生产线的“产品”?四川自贡高新区以一个创新性校地合作模式和一套精准政策组合拳,交出了一份因地制宜“四链”融合的自贡答卷。自贡创新中心揭牌近日,自贡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共建的“自贡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创新中心围绕自贡市“4..

    2025-11-13
  • 职场百科

    工业车间打磨除尘工作台生产

    最近又一波环评热潮来袭,许多企业都开始警惕起来,要知道在销售产品旺季里,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一旦因环评问题被叫停生产甚至立案查处,那损失真的是无可估量。为了能稳稳度过环评,许多污染重的车间开始纷纷配置对应的环保设备,像金属抛光打磨车间,以往常因打磨烟尘导致车间环境质量差、烟尘重、噪音大,这不,..

    2025-11-09
  • 商业之最

    仲量联行:进博会成为产业与商业地产深度耦合的“连接器”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3日电(记者 姜煜)在第八届进博会即将揭幕之际,仲量联行结合展会核心亮点与产业实践,发布《第八届进博会特别观察》,深度解读开放深化趋势下城市能级提升、产业协同发展与商业地产转型的机遇。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静表示:“进博会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释放扩大开放、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为全..

    2025-11-0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