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没想到,中国把美国打怕了,听指令强抢中企资产后,迅速认怂
荷兰人最近有点慌。
真的,肉眼可见的慌张。前脚刚配合美国,把一家中资控股的半导体公司给“扣”了,后脚荷兰经济事务部的发言人就火速出面澄清,姿态低得像是怕人误会。
“这事儿跟美国没关系!”
“时间点纯属巧合!”
这种急着撇清关系的样子,就差把“我们是被逼的”写在脸上了。一个主权国家,做出一个重大的经济决策,却表现得如此心虚,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就在他们动手之后,中国的反制来了,而且是直接打在了七寸上。
国庆假期刚过,一记重拳就砸向了稀土。这个听着像土,却比黄金还精贵的东西,是所有现代科技产业的“维生素”,尤其是美国搞AI芯片和先进武器的命根子。我们不光限制出口,连相关的技术和设备都一起打包管控了。这一下,不只是断了你的原材料,连你找替代品的后路都给你堵上了。
原先气急败坏扬言要加关税的美国,调门儿瞬间就软了下来。“不想打贸易战”、“关税不是非用不可”,这些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味道全变了。很明显,当拳头真正打在身上时,他们才感觉到疼。纸老虎的底色,一下子就露出来了。
大哥都被打得龇牙咧嘴,那个跟在后面当“马前卒”的荷兰,心里能不发怵吗?这才是他们急着出来解释的根本原因。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倒回不久前。事情的起因,是华盛顿搞出了一个所谓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这规则说白了就是霸王条款,不管你在哪儿,只要你的技术里有美国的成分,那你就得听我的。紧接着,荷兰就“心领神会”地行动了,对已经合法收购并运营多年的安世半导体痛下杀手。
一场看起来是商业纠纷的戏,实际上是地缘政治的黑手在操作。
这等于是在所有跨国公司的头顶上,都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今天这把剑能落在中资企业的头上,明天就能落在任何一个他们看不顺眼的国家或公司的头上。这动摇的是全球投资的信任根基,是在好好的良田里掺沙子,以后谁还敢放心大胆地去投资建厂?
可荷兰为什么非要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呢?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这话糙理不糙。荷兰手里握着一张王牌——ASML公司,全世界最牛的光刻机,就他家能造。而中国,恰恰是ASML最大的客户。一边是美国老大的政治压力,一边是中国这个巨大的、无法割舍的市场。
夹在中间的滋味,最是难熬。
继续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意味着可能失去整个中国市场,对于严重依赖出口的荷兰经济来说,这是不可承受之重。更何况,中国已经用稀土证明了,我们手里并非没有牌可打。我们的反击,是精准的,是有效的,是真的能让对方感到切肤之痛的。
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风波,其实只是全球芯片战争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它清晰地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所谓的自由市场和契约精神,在国家利益的铁壁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别人的地盘,终究是别人的。我们企业走出去,必须把这种风险计算在内。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封锁,从来都是倒逼成长的催化剂。
当所有的大门都向你关闭时,你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自己造一条路出来。美西方越是搞技术壁垒,越是想把我们困在产业链的低端,就越会激发我们挣脱束缚的决心。你越是不让我买,我越是要自己造出来,而且要造得比你更好。一条完全靠自己的路,就这么被硬生生逼出来了。
最终,你会发现,真正能让你在惊涛骇浪里站稳脚跟的,不是别人的承诺,也不是什么国际规则,而是你自己手里的底牌。
这张底牌,就是别人拿不走、卡不住的核心技术。就是我们能反过来制约别人的关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