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逐浪、享烟火!从亚奥万象天地里巷,看杭州非标商业“破圈”生长
“第一次在城市里听见浪花拍打的声音,低头是潺潺水系,抬头是满街绿意,感觉像把海边的惬意搬进了街区!”10月9日晚,杭州亚奥万象天地“里巷”的休闲长椅上,市民李女士正带着孩子追着水系灯光跑。这片9月底刚开业的开放式街区,用450米长的步道串联起绿植、水系与外摆空间,让“在林中逛街”从想象变成了日常——而这,正是杭州非标商业蓬勃生长的一个鲜活切片。
夜幕下的“里巷”,烟火气与潮流感泛起一股独特的劲儿:穿西装的办公族拐进“afterwork铁馆”挥汗,妆容精致的姑娘走进街角主理人餐厅尝鲜,带宠物的居民牵着狗在水系边散步,骑车的年轻人将车停在生活方式小店前挑选商品……这里,没有传统商场的封闭感,更像邻里间的“共享客厅”。
“在强调人和宠物社交属性的同时,用美陈艺术装置与景观体现了美感。亚奥天地给出了合格的答案。”商业地产人黎叔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道,“里巷”的品牌组合中没有扎堆的奢侈品店,反而贴着居民的日常需求,多了餐饮配套和品质零售,桌椅角上的宠物绳扣、宠物饮水盆、自行车停车点,也彰显着这种接地气的品质感。
旅居杭州的傅先生更敏锐地察觉到差异:“在深圳、上海,‘街区+MALL’的复合形态很成熟,但在杭州,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把盒子商业和非标社区融合得这么好的。”家住华润亚奥城的毛先生,更是这场商业落地的“见证者”:“住亚运村快一年,之前总愁没地方逛,现在十一期间这里人挤人。当初买房就盼着商业配套,虽然现在人气还在攒,但看着咖啡店、生鲜店慢慢配齐,感觉‘家门口的商圈’真的活了。”
从“点”到“面”:半数新项目选非标,杭州商业开启“场景***”
如果说“里巷”是杭州非标商业的一个“点”,那放眼全城,这场“去盒子化”的变革早已成“面”。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杭州新增的17个商业项目里,非标商业占比超半数——当商场中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玻璃幕墙和品牌矩阵,而是用场景、内容、体验打造兴趣内容,“逛街”的意义被重新定义。
整个假期,杭州消费总规模飙到296.71亿元,稳居全国前列——这些数字背后,藏着非标商业的“功劳”:它让商圈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场所,而是变成了能发呆、能社交、能感受城市温度的地方。
回溯杭州非标商业的轨迹,其实早有伏笔。过去十年里,天目里用“美术馆式商业”打破传统,玉鸟集以“文化街区+社区服务”圈粉,莲荷里靠“小而美”的主理人品牌吸引年轻群体……这些项目从一开始就没走“复制粘贴”的路,而是贴着杭州的城市气质生长。
如今,越来越多新旧综合体、产业园也加入这场变革:有的把屋顶改造成空中花园,有的在地下通道开起文创市集,有的联动周边景区做“商业+文旅”融合……当潮流IP、首店首秀、艺术展览不再是“噱头”,而是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下班能逛的市集、周末能带娃的工坊、朋友小聚的外摆餐位,非标商业终于回归了它的本质:为美好生活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