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惊艳苍穹!商业航天新高地的华丽崛起
从钢铁熔炉到卫星总装线,从黄海之滨到浩瀚苍穹,山东这座底蕴深厚的传统工业大省,正以一场剑指星海的硬核转型,书写着中国商业航天史上最耀眼的篇章!
01 政策领航:18 条硬核举措,筑牢腾飞之基
2025 年 10 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重磅印发《山东省加快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6 方面 18 条精准施策的硬核举措,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份规划明确了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到 2027 年,力争实现年产 100 发运载火箭、150 颗商业卫星的硬核产能,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规模跃升至 500 亿元。“山东正以‘海上发射牵引,工业基础支撑,产业链协同’为核心依托,全力构建全国领先的商业航天完整产业生态。”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军民结合推进处处长王超的话语中,满是自信与底气。
02 全域协同:三核引领,绘就错位发展新蓝图
山东秉持全省 “一盘棋” 的战略眼光,打造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商业航天产业布局,尽显大省智慧与格局。
济南与泰安强强联手,主攻液体火箭制造、试验及卫星研发应用,全力打造省会都市圈商业航天产业集群。由济钢集团转型建设的济南卫星总装基地,投产后将具备年产 100 颗 500 公斤级卫星的强大产能,成为卫星制造领域的中坚力量。
03 技术攻坚:从海上发射到可回收火箭,屡创佳绩
在火箭研发的核心赛道上,山东企业的表现惊艳业界,不断刷新行业纪录。
东方空间公司仅用 3 年时间便成功研制出 “引力一号” 火箭,2024 年 1 月在海阳海上首飞告捷,一举跻身全球运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行列,创造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奇迹。“我们计划在年底前完成天龙三号的首飞,并在海阳规划建设专属发射工位,全力构建每年超 30 发的商业发射能力。” 天兵科技品宣工作人员苏圣华的介绍,勾勒出山东航天的宏伟蓝图。
值得骄傲的是,山东的商业火箭发动机试验设施规模与能力稳居全国首位,在济南、烟台、德州、泰安 4 市建成 9 个试车台、12 个试验工位,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04 链式发展:从星箭研制到航天文旅,全域开花
走进东方航天港卫星数据应用展示中心,火箭、卫星制造及配套产业的丰硕成果琳琅满目,清晰呈现出山东商业航天 “运载火箭及发射、卫星制造及应用、航天配套” 三大重点方向齐头并进的蓬勃态势。
卫星产业领域,省内 14 家单位累计发射卫星 96 颗,成绩斐然。吉利星座预计今年完成 64 颗卫星组网目标,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实时数据通信产品与服务。
配套产业领域,青岛智腾微电子的智能传感器凭借过硬品质,在商业运载火箭领域同类产品中占据 80% 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标杆。
05 民生赋能:卫星数据融入千行百业,惠及万家
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最终落脚于服务经济社会、赋能民生福祉。如今,卫星数据正悄然改变着千行百业的发展模式,为传统行业注入新活力。
在江苏,5000 余处水文站点借助卫星技术动态把脉 “江河水”,154 个基本站实现双套测流,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成功实现 “断电不断讯”,为水文监测筑牢安全防线。
在应急通信领域,吉利星座提供的优质服务,在没有地面网络或地面网络中断的极端情况下,通过车载卫星通信技术,为用户带来 “永不失联的安全感”,成为应急救援的 “生命线”。
“我们正重点布局中东、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已与马来西亚、阿曼、沙特阿拉伯等 20 多个国家的运营商达成深度合作。” 时空道宇公司正带着中国卫星互联网技术走向全球,让山东航天的影响力辐射世界。
火箭总装车间与发射场车程不足 15 分钟,火箭出厂至发射仅需 2 小时响应 —— 这令人惊叹的 “山东速度”,正是山东商业航天硬核实力的生动写照。
从济钢集团的钢铁熔炉到卫星零件的洁净车间,从烟台海岸的渔船往来到火箭冲天而起的壮阔景象,山东正完成一场从传统重工业到商业航天的华丽蜕变,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每一次突破都振奋人心。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