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杭州·这科技 很中国
西湖里出现“仿生机器鱼”
路面执勤的交警戴上“智能眼镜”
首个“智慧岗亭”投入使用
……
今年的国庆护航工作
浙江杭州公安主打一个“科技守护”
这些黑科技不仅酷炫炸裂
更暖心的是——
它们都在默默守护你的假期
最硬核的科技
藏着最中国的浪漫
西湖里出现“仿生机器鱼”
还不止一条
“十一”黄金周前
杭州西湖里出现了
一款黑科技“ 仿生机器鱼 ”
受到了游客和市民的关注
这款黑科技“ 仿生机器鱼 ”
是杭州西湖景区公安
会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
是专为西湖场景定制的
手机掉湖里能帮你精准打捞
还有许多神奇功能↓↓
这两条仿生鱼
外形仿造本地常见的鲤鱼
鱼身呈流线型
头部嵌入两个水下摄像头
如同鱼的“双眼”
内置电池与控制系统
尾部由柔性材料制成
可模拟真实鱼类的左右摆动
推进速度可达每秒0.3米
在浅水区游动时
几乎不产生明显水流扰动
民警会将仿生鱼放入水中
通过遥控器设定搜索区域
鱼体内的惯性导航系统
能实时计算位置
头部的视觉传感器
可在浑浊水体中
识别手机、钱包等物品
配合底部的金属探测模块
哪怕是陷入浅淤泥的物品
也能被锁定
定位误差不超过10厘米
为后续排查污染源头提供方向参考
遇到水生动植物时
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会自动捕捉影像
为外来物种防控提供支持
这样的“黑科技”场景还有很多
......
西湖景区“AI警队”
首次集结
国庆黄金周期间
杭州西湖景区客流持续高位运行
不同于往年的人力巡防模式
今年景区首次构建起
“水上探、陆地守、空中控”
的三维智能安防体系
这群 “AI 警员”
以科技硬核补上安保盲区
用贴心服务温暖游客行程
一艘蓝白相间的警用无人船
正沿着预设航线自动巡航
一旦发现游客落水或漂浮物
可立即向指挥中心发送定位
及时投放救生浮具
“以前我们的巡逻艇覆盖不了浅滩区域,
现在无人船能穿梭在近岸植被浅水区,
实现及时救助”
水上派出所民警刘西建说
环绕的北高峰、宝石山等
山体区域和溶洞,
更为山体搜救带来困难
今年,在灌木密集的北高峰山腰
一辆智能履带车正平稳攀爬
它的全地形底盘能轻松应对30度陡坡
即使在林间小道也不会打滑
车顶的红外热成像仪不受树荫遮挡影响
可清晰捕捉山体中的异常热源——
迷路游客的身影
都能被精准识别
如今
这台“巡山卫士”还藏着“多面手”本领
激光雷达可实时避障
避免碰撞游客或古树
气体传感器能精准监测山林间的异味泄漏
防范火灾风险
西湖断桥、苏堤、白堤等核心区域
是国庆期间客流最密集的地方
今年,6架无人机组成的
“空中巡航编队”
成了这些区域的 “全局指挥官”
国庆首日
当无人机监测到断桥人流
接近特定值时
指挥中心则根据传回的实时画面
调配周边警力引导分流
景区公安岳庙派出所民警介绍
无人机的“空中喊话”不仅覆盖范围广
还能根据人流变化调整播报内容——
遇到老人、小孩走失
可实时播放寻人信息
发现游客翻越护栏
能及时提醒劝阻
到陆地的“巡山帮手”
再到空中的“全局哨兵”
西湖景区的 “三维智能守护体系”
让国庆安保既有科技的“速度”
也有服务的 “温度”
杭州交警戴上“智能眼镜”
驾驶员:这就是杭州速度
假期期间驾车前往灵隐、南山路等
热门区域的游客发现
路口的通行体验大不相同
“本来以为要停下来查验
结果交警看了一眼就示意我们通过了
几乎没停顿!”
刚驾车从灵隐区域出来的
游客张先生惊喜地说道
这份“丝滑”体验
正来自杭州交警首次启用的新装备
一副由本土高科技企业
自主研发生产的AI智能眼镜
并与后台预约数据实时进行毫秒级比对
将识别结果(“预约车辆/未预约”)
以第一视角实时呈现在民警眼前
已预约车辆自动放行
享受“抬眸即走”
将原本可能需要十几秒的核验过程
缩短至2-3秒
未预约车辆则会被迅速引导
让现场民警能够做到提前引导
防范拥堵
杭州交警指挥中心(科技)
民警苗子佳介绍道
“它就像是给我们的指挥调度
装上了一个‘超级大脑’
我们的最终目是为了
让每一位守法预约的游客
能把更多时间花在美好的风景上
而不是堵在路上”
这项技术的首次应用
有效提升了路口通行效率
使游客们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全市首个“智慧岗亭”投入使用
在杭州市滨江区龙湖天街商圈
一个看似寻常的公安岗亭
正悄然推动警务模式的有效创新
国庆节前,由滨江区公安分局
精心打造的杭州市首个
公安“智慧岗亭”在此正式投入运行
而是一个集高空无人机、地面机器狗
地下无人车及
“一呼百应”群防群治力量
于一体的“智慧大脑”与“敏捷终端”
标志着杭州在大型城市综合体
智慧警务实践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微型的现代化指挥中枢
民警在亭内即可统揽全局
一键调度覆盖不同空间维度的巡逻力量
实现“人机协同、精准布防”
岗亭标配了一架无人机
两只机器狗和一辆无人车
它们并非孤立运作
而是形成了分工明确、信息互通
高效协同的有机整体
高空,无人机承担“天眼”职责
无需专人操控
即可按预设航线自动起飞巡逻
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装置
使其不仅能实时监测商圈周边
人流、车流态势
更能迅速捕捉异常情况
如车辆冒烟、人员聚集等
成为商场内部的“移动哨兵”
每天定时进行深入巡逻
能够抵达一些人力巡逻不便到达的角落
它不仅能通过亮灯、屏幕播放宣传视频
起到警示作用
还具备一键报警功能
直接联通岗亭
成为守护车主财产安全的
“前沿阵地”
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
杭州滨江公安智慧岗亭的实践
正是以科技之力延伸警务触角
提升守护群众平安的精度、速度和温度
为我们观察新时代“枫桥经验”
在城市治安管理中的创新发展
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本
交通管理升级
空中电警形成执法闭环
如何在双节期间高效实现保畅安行?
萧山交警大队也做好了准备
萧山交警于今年8月
在全省首创“无人机+空中电警”
非现场执法模式
警用无人机按预设航线自动巡检
通过机载摄像头和AI算法
自动识别违停车辆、实线变道等
交通违法行为
凭借空中视角的独特优势
交警指挥中心能够更全面掌握实时路况
迅速识别拥堵点位和突发情况
并同步调度附近警力前往处置
有效提升疏堵保畅的响应效率
降低交通安全风险
高速大流量遇事故
无人机紧急出动
从9月30日下午3时起
杭州周边高速就持续大流量
车流一增加
事故的概率也噌噌上涨
快速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少
事故对交通的影响
杭州高速交警出大招——
无人机来了
9月30日夜里
G25高速桐庐段就发生两车追尾
司乘滞留车道险酿二次事故
综合勤务室迅速远程启用无人机
从高速固定点位机站起飞的无人机
不到2分钟迅速抵达
并通过高空喊话
引导司乘人员迅速靠边撤离
化解风险
面对辖区持续出行流量
杭州公安高速交警
以“数字驾驶舱”和“高速安全精灵”
精准护航大流量出行为基础
布设无人机机巢集群
打造“3分钟飞控处置圈”
通过“数智防控、共治引流、定制服务”
三大组合拳
护航“双节”假期交通安保
从西湖的柔波到湘湖的夜色
从空中无人机到水下仿生鱼
杭州用科技编织了一张有温度的安全网
这些创新不仅展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更体现了以人为本
和谐共生的东方智慧
在这座千年古都
科技正以最中国的方式
守护着每一份家国团圆
书写着新时代的杭州故事
这科技,很中国
这守护,很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