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被陈凯歌捧红,他的隐退,让我清楚娱乐圈最残酷的一面
一、余少群对戏曲的热爱,缘于祖母对汉剧的痴迷。从小被奶奶带在身边观看戏曲表演,见证了这门古老艺术在舞台上绽放的无穷魅力。
祖母就像一位虔诚的教徒,对戏曲有着无与伦比的狂热。每当有戏可看,她定会牵着余少群的小手,带他一起进入戏曲的仙境。
起初,余少群只是在一旁见习,被富有张力的表演所折服。渐渐地,他开始学着模仿舞台上演员的一字一句、一颦一笑,内心升起一种奇妙的感觉,仿佛与这门艺术有了某种神奇的链接。
他们希望这个年纪尚小的孩子能好好读书,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平稳安康的生活。可是余少群对戏曲的狂热,已经到了无法遏制的地步。
不论家里人怎样开导,他都用孩子气的固执回应,誓要一往无前。看着儿子对戏曲的痴迷胜过对任何事物,父母终于做出了让步。
为了将来能登上舞台大放异彩,他不得不放弃正常人的生活方式,用极端的方法控制身高。青春期正值长身体的关键阶段,余少群反其道而行,通过节食加大训练强度的方式,试图将身高定格在适合演出的标准,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然而,任何梦想都需如此决绝的追求与坚持,才能最终实现。余少群正是用他年少略显偏执的执着,一步步走向戏曲之路的高峰。
二、那一年,著名导演陈凯歌筹备拍摄电影《梅兰芳》,却在全国各地遇到了选角困难。剧组最后来到杭州,希望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演员。
而余少群则被安排在杭州负责一项突如其来的任务——接待陈凯歌的剧组。初次与陈凯歌见面,余少群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般紧张万分,全身上下都在冒汗。
陈凯歌审视着眼前的年轻人,似乎在心中权衡某些东西。过了良久,他终于一锤定音,果断选中了余少群出演《梅兰芳》中青年时期的梅先生。
对于一个戏曲爱好者来说,能扮演梅兰芳无疑是人生最大的荣耀。余少群欣喜若狂的同时,巨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为了尽善尽美地诠释这个角色,他将在8个月的时间里接受京剧和表演的双重训练,而且还要与天王黎明同台竞技,两人谁的表现更出色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比较。
为了能尽善尽美地诠释年轻梅兰芳这个角色,余少群在接下来的8个月时间里,所承受的压力足以击垮常人。他不仅要从零开始学习京剧的一切基本功,更要在表演课上重新塑造自己的演技,以求更贴近真实的梅先生。
京剧教习是一位梅兰芳的亲传弟子,对梅老先生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这位老师对余少群的要求极为严格,有时甚至大声斥责。
余少群常常在这样的场景中止不住冷汗淋漓,但从不敢有丝毫松懈。相反,他会暗自鞭策自己,绝不手软半途而废。表演老师则是章子怡等影星的恩师,教导方式同样严谨而凝重。
面对这位殿堂级的大家,余少群更是战战兢兢,生怕有任何闪失。上课时,他总是集中全部注意力聆听指导,稍有走神便会受到老师的斥责。
转眼间,8个月的培训很快过去。此时的余少群,几乎已完全将梅兰芳的气质展现出来,每个眼神、每个动作,都透露出年轻梅氏的风骨与神韵。
看似深不可测的眼神,饱含着沉稳与内敛;舞台行云流水的身姿,无不昭示着大家风范。终于,万众期待的《梅兰芳》在2008年如期上映。
余少群用执着的努力和出色的表现,终于一举成名。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星,让余少群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与此同时,他性格中与生俱来的淡泊与内敛,也让人看到了娱乐圈与生俱来的残酷一面。那段时间,各大综艺节目的邀约纷至沓来,毕竟他已是当红小生。
对于一个影视演员来说,这简直是致命的缺陷。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正当红时的余少群竟然参加了一档相亲节目。一向低调内敛的他,怎么会做出如此自降身价的事呢?外界的非议声一时沸沸扬扬,有人说他是想借机炒作,也有人认为像他这样的条件,根本用不着靠相亲节目寻觅伴侣。
实际情况是,余少群参加相亲节目完全是个巧合。那档相亲节目的主持人邱启明,是余少群的好友。有一次,两人在活动现场闲聊时,邱启明半开玩笑让他去节目探班,结果单纯的余少群竟然一口答应了,说要直接参加节目。
外界的名利诱惑对他而言,实在太过陌生和遥远。他对待表演事业的态度同样单纯执着,只要自己对剧本不满意,无论IP有多么出色,他都不会盲目接下。
因此,近年来大家在银幕上见到他的身影也越来越少了。有一次,余少群甚至被朋友忽悠,做起了一年的微商。这着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一个炙手可热的明星,怎么会被人这样忽悠?事后,余少群才发现自己被套路了,当即提起诉讼,可见他的单纯到了何等地步。
他内心至纯至真的一面,不啻是娱乐圈最残酷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