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来电成噩梦:“爱”越界为刃,白鹿报警揭娱乐圈隐私之痛
2025年8月4日,演员白鹿工作室一纸报警声明冲上热搜。这位正在横店拍摄新剧《莫离》的女演员,过去半年里经历了堪比恐怖片的遭遇:片场被不明人员偷拍、潜入设备区导致停机;酒店楼层有可疑女性反复按门铃试探;最骇人的是8月2日凌晨4点,私人电话被三次连环拨打,接通后只有沉默和粗重呼吸声——这段录音竟被私生饭公开炫耀。
长期神经衰弱、日均睡眠不足4小时的白鹿,在收工后仅睡3小时就被惊醒。更令人发指的是,她的住址、航班信息早已在黑产链明码标价,而团队仅1名保镖的安保配置被粉丝怒批“形同虚设”。目前警方已介入,工作室援引《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表态:“私生即黑粉,跟踪偷拍涉嫌犯罪。”
“喂,你好?打错了吗?”这句礼貌的回应,像一把刀扎进所有人的心。凌晨四点的来电,不是关心,是窥探欲的狂欢;酒店门外的徘徊,不是守护,是突破底线的试探。这些打着“爱”旗号的私生饭,把追星异化成了一场没有边界的入侵游戏。
更可怕的是,这条黑色产业链早已形成闭环:代拍偷拍月入数万,艺人隐私被明码标价,而违法成本却低得离谱。2025年至今,孟子义房车被闯入、张凌赫家人信息倒卖、张颂文妻儿遭24小时偷拍……桩桩件件,越界者却鲜少被严惩。当法律成了“纸老虎”,当“警告”变成“鼓励”,这场疯狂只会愈演愈烈。
这场风波中,最让人心寒的或许是部分人的冷漠。有人觉得“明星赚得多就该承受”,有人把骚扰当“花边新闻”调侃。但隐私权是基本人权,与职业无关。白鹿的强硬报警,不仅是为自己讨公道,更是为所有被裹挟的艺人、为每个可能遭遇同样困境的普通人发声:追星可以有热情,但不能没有底线;爱可以有距离,但不能越过法律的红线。
一场报警,能否成为改变的起点?
白鹿的遭遇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的溃烂,也照出了我们社会的隐痛。值得欣慰的是,这次事件后,国家网信办已查处大批偷拍账号,首都机场公安处罚31名扰乱秩序者。当艺人不再忍让,当执法逐步收紧,畸形饭圈的潮水或许终将退去。
但真正的改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拒绝购买偷拍物料,举报黑产账号,把“支持”锁在作品与舞台的边界内。毕竟,我们期待的娱乐圈,不该是隐私的“展销会”,而应是艺术的“乌托邦”。
最后想问:如果凌晨四点的来电是你接的,你会怎么做?评论区留下你的态度,让声音被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