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娱乐圈的云包场越来越离谱,王星越《定风波》的应援榜简直成了一场人情KPI考核现场。当粉丝们挤破头抢免费会员时,艺人背后的人脉游戏早就明码标价——白鹿用三次合作换来1500份人情债,于正带着666红包强撑场面,连周也的500份包场都成了业内行规。这种披着福利外衣的应援狂欢,早该撕开那层虚假的友情互助遮羞布了。
数据不会骗人。王星越的4.2万份粉丝包场背后,是平台30元/份的明码标价。按饭圈规矩,大粉头至少得承包2000份才能拿到剧组特制海报,后援会没个五位数投入都不配出现在感谢名单里。这哪是追星应援?分明是新型流量韭菜收割机。去年《长月烬明》开播时,罗云熙后援会就因包场金额不足被剧方除名,最后粉丝硬是通宵集资补上30万缺口。
人脉变现的套路更让人咋舌。白鹿顶着李佩仪的剧中名字包场,既避嫌又暗藏剧透,这波操作堪称营销鬼才。于正的666红包看似随意,实则精准踩中娱乐圈的吉利数字玄学——去年杨紫包场《长相思》时特意凑了888份,肖战给《骄阳伴我》包场必带数字7。这些暗号早成为明星咖位换算器,500是同事价,1000算铁哥们,敢包1666的绝对自带利益捆绑。
向涵之的冷场暴露了娱乐圈最残酷的生存法则。没有出圈作品的新人,连粉丝包场都要被扶贫。她的公司1010份包场看似体面,实则连王星越代言品牌的零头都比不上。这让人想起去年周也《护心》开播时,和颂传媒砸的5000份包场直接被男女主粉丝榜淹没。现在的观众早看透这些虚假繁荣,就像《宁安如梦》开播时白鹿张凌赫的CP包场刷屏,结果剧集热度反而被吐槽诈骗感十足。
最讽刺的是《定风波》这个剧名争议。剧组估计想蹭苏轼的热度,但观众早就受够这种伪文化营销。去年《长风渡》播出时,官方硬扯白居易《长恨歌》当宣传文案,结果被文史博主集体打脸。现在的观众更愿意为《显微镜下的大明》这种有真实历史顾问的剧买单,而不是看明星们在数据泡沫里自嗨。
娱乐圈这场云包场闹剧,本质是流量经济催生的新型通货膨胀。当包场数成为衡量人气的硬通货,艺人们不得不用真金白银维护虚假繁荣。可惜观众的眼睛越来越毒,去年《云襄传》男主陈晓零包场照样凭演技逆袭,今年的《漫长的季节》更是用零宣发证明好剧不需要数据造假。与其砸钱买虚假排面,不如多花心思打磨作品,毕竟观众手里的遥控器,从来不吃娱乐圈那套数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