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科学梦想还是资源浪费?杨振宁与王贻芳如何看待对撞机计划

2024-12-16 11:44世界奇闻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爆炸的时期,也是以技术论成败的时期。特别是各个大国之间,想要在国际地位中占有一席之地,高新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现在已经成为了国际大国,我国的各种高科技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高科技技术中有一门学科非常的重要,那就是物理学,而在物理学中有一个设备非常重要,那就是对撞机,中国到底要不要建造大型的粒子对撞机?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争论了好多年,支持这一方的是我国中科院的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所长王贻芳,反对的这一方的是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这两派的科学家围绕着要不要建造大型对撞机这个问题吵的是不可开交!本期内容我们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当我们讨论物质的构成时,常常从宏观到微观一步步剖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原子内部则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粒子组成。然而,这些基本粒子背后,似乎还有更小、更神秘的组成部分,等待我们去探索。那么,如何揭开这些粒子的奥秘呢?答案就是——对撞机。对撞机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通过加速粒子使它们相互碰撞的高科技装置。它的主要功能是使粒子在接近光速的状态下碰撞。通过这些碰撞,科学家可以观察到更小的粒子自从欧洲通过对撞机发现了“上帝粒子”之后,有不少的科学家迫切需要了解这种粒子,所以说更需要高能量的对撞机,并且可以去发现现有科学之外的粒子和证明超对称理论。上帝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另一种说法,为什么“上帝粒子”如此重要?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它是标准模型中唯一还没有被发现的粒子,因为它的质量最大,以前加速器的能量都无法把它轰出来,只有大型强子对撞机可以。

第二个原因是它和电子,光子,夸克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基本粒子不同,它是个奉献者,是其它粒子静质量的来源。如果没有“上帝粒子”,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由于没有静质量,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以光速在运动。由于基本粒子间传递相互作用的速度就是光速,于是意味着难以存在由夸克形成的稳定原子核。而电子若静质量为零,更意味着不可能形成原子,分子。这样,宇宙中便不会有出现各式各样的星球,更不会出现生命。上帝粒子”的发现是对量子场论的支持。更大的意义是帮助理论物理学家对世界进行理解。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下一个目标是验证超对称。超对称是费米子和玻色子之间的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它如果存在,基本粒子的数量会翻番,三维空间也不再会满足要求,超弦理论就是超对称和弦论的结合,它要求空间是十维甚至是十一维。人类对空间的观念将会产生变革。

那么,杨振宁老先生为什么不同意建造呢?针对中国要不要建设对撞机,杨振宁老先生从五个方面认为中国不应该建设对撞机。首先第一点就是太贵,中国想要建设超大对撞机是十分浪费时间和金钱的。它的成本不会少于200亿美元,这还只是初步的估计,以欧洲和美国那边的经验来看,后期一般还要多次的追加经费,而且建成后的运营费用肯定也不低。第二点就是,国家每年的科研支出都是有规划的,建造大型对撞机势必会挤压其他领域的科研经费,而中国再教育、医疗这些方面还很落后,我们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第三点就是从获利者来说,就算成果建设好,并且成功投入使用,但获利者很有可能并不是中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通过杨振宁老先生的调查可以得知,现在国际上大部分会使用大型对撞机的物理学家集中在欧美等国家,中国国内的物理学家数量比较的少,使用对撞机的物理学家更加的少,所以这样想来,很有可能建造出来后都是国外的物理学家在使用。

第四点就是从现阶段来看,建设还是不建设超大型对撞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学研究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就算对撞击即使真的建成了,在三五十年内也没有办法直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最后一点就是,超对称粒子只是一个猜想,没有其他的实验证明它的存在,如果试图发现这个粒子,更加的是猜想中的猜想。即使不建造对撞机,我们的高能物理也可以发展,我们可以寻找新的加速器理论或寻找美妙的几何结构,这两个方面不会那么烧钱,也符合当今世界的现状。当然,杨振宁老先生也不是说中国以后也不要建设超大型对撞机,而是建议可以在数年后,等世界范围内物理发展比较完备了,特别是中国国内物理学家多了起来,经济上也没有什么负担的情况下,可以着手组建超大型对撞机。针对杨振宁老先生的意见,也有一部分物理学家认为是不对的,我国应该积极建设对撞机,其中的代表就是王贻芳院士。

王贻芳院士认为应该建设对撞机的理由也是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反驳。首先民生问题当然需要解决,但是也要考虑到长远的目标,适当财政支出比例可以向科研倾斜,未来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第二,目前我国科研支出占比只有5%,而发达国家是15%,中国正向发达国家前进,未来科研经费支出还有很大的空间,挤出效应并不明显。第三,针对现在我国国内物理学家数量较少这一个理由,王贻芳院士却认为,如果对撞机建设成功了,就很有可能把国外的一些能力非常强的物理学家吸引到中国来,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的物理学发展,解决物理学家稀少的问题。

最后王贻芳院士认为欧洲通过对撞机发现了“上帝粒子”。如果我国也有了对撞机也会有机会发现更多物质,实现物理学的发展。对于要不要建设对撞机,科学家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意见,但无论哪种意见,建设了对撞机能不能促进我国经济和科研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普通百姓是没办法短期内得到答案的。关于中国要不要建造大型的粒子对撞机。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和看法呢。欢迎大家踊跃讨论,感谢大家观看,我是探索宇宙,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

  • 世界奇闻

    这百年来我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宇宙学是什么?宇宙结构如何增长?在《百年宇宙学:我们对宇宙的百年探索》这本书中,天体物理学家、理论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姆斯·皮伯斯从历史和重要亲历者的视角出发,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演进历程。此外,他还审视了感光底片、大型望远镜和巡天、太空探..

    2025-08-08
  • 明星秘密

    女明星“人设翻车”事件盘点:祸从口出如何毁掉事业?

    2025-08-08
  • 科技之最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上海这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发现关键化石证据,共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5-08-08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科技之最

    鸟类起源恐龙的化石证据、拓扑电子材料突破……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8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获悉,2025年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

    2025-08-08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七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奖”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5-08-08
  • 美食百科

    溜肝尖如何做又嫩又滑窍门

    熘肝尖,一道日常的家常菜。滑嫩的口感和猪肝特有的鲜甜的味道,不但好吃还非常下饭。但是,很多人都头疼这道菜,因为炒不好就老了,很硬邦邦的感觉,你也有同感吗,说到这道菜,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充满儿时的回忆。因为在我小时候,猪肝相对于猪肉来说廉价很多。而又有丰富的营养,尤其是铁,锌,钙和蛋白质。还有一个关..

    2025-08-08
  • 美食百科

    南瓜球如何做外酥内软

    大家好,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款适合秋天吃的小甜品——南瓜芝麻球。我的印象里南瓜是跟糯米粉特别搭的一种食材,我本身很喜欢吃那种糯叽叽的东西,几乎一切跟糯米,糯米粉有关的美食我都爱,其中南瓜饼是平常吃的最多的,很多的饭店的甜品页都能看到它,也几乎是我的必点项。南瓜饼也出了速冻款,买回家冷冻,吃的时候炸一炸..

    2025-08-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