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之最

双向滋养 越用越灵——上海宝山智能机器人掀起产业升级浪潮

2025-11-25 10:25机械之最

当智能制造叠加信息传感、场景应用、市场检验……“机器人”在当下有了更具象、多元的定义和呈现。

11月21日,上海宝山吸引众多智能制造“高手”齐聚一堂,有善打拳、能号脉的具身机器人,有会书法、做质检的灵巧手和机械臂,还有叠加机器人的成像系统和构建机器人的关键组件……上海宝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举办两年来,已成为智能制造俱乐部和竞技场。

“为市场应用而来”“为基础功能平台而来”“为产学研生态而来”“为国际市场开拓而来”……智能机器人产业已经从单一产品研制、技术开发,迈向体系构建、生态营造,科技创新掀起产业升级的浪潮。

大会举办地原本是集装箱老堆场,过去集装箱卡车忙碌穿梭其中,如今机器人、机器狗游走在就地取材、用集装箱打造的创意园区中,这样的巨变发生在宝山这一传统制造业基地,更有吐故纳新的意味,格外令人惊喜,也让企业看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发展模式与产业生态巨变带来的无限生机。

“智造森林”涵养“制造重镇”

在宝山区蕰藻浜畔,一座由500个集装箱堆叠而成的“钢铁森林”以颠覆性的姿态重构了城市空间,集装箱老堆场变身成创意园区,名为“智慧湾”,正如其名,智慧湾迎来了一批“聪明”的新朋友。

2025上海宝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在这里举行。展区一侧,宇树科技的两个机器人拉开拳击对决、新松机械臂挥毫泼墨、机器人“老中医”把脉问诊、机器狗现场巡逻;另一侧,巨蟹的“关节”、意优科技的“骨骼”到坤维科技的“触觉”传感器,带观众“洞观”智能机器人“多才多艺”背后的产业全链条支撑。

2025上海宝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宇树科技的两款人形机器人在现场拳击对决,吸引众多目光。新华社发(受访单位供图)

智能机器人产业的热浪驱散了初冬的微寒,也让宝山的产业创新升级再添亮色。

位于宝山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早在十多年前就瞄准了机器人产业赛道,从吸引国际机器人企业巨头落户,到培养本土初创企业成长,再到构建产业链开拓国际市场,其形成的强磁力吸引了国内外优质智能制造企业纷至沓来,产业规模实现了快速跃升。

宝山区委副***、区长邓小冬介绍,近年来,宝山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集聚了近300家上下游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全区四分之一。宝山机器人及高端装备产业被纳入全市首批“市区协同”千亿级产业集群,上海电气高端智能装备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加速落地。

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让宝山机器人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富联三路北侧,一座明黄色的厂房格外亮眼。这是上海发那科智能工厂(三期),是全球四大机器人巨头之一发那科公司继日本之外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堪称机器人界的“超级智能工厂”。

今年11月,又一全球机器人头部企业落子宝山。“从签约到投产,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新落户的上海共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陆亦峰表示。该公司是全球机器人巨头之一安川电机在宝山投资设立的新企业。

头部企业选择宝山的理由是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这里有密集的制造业场景,能让工业机器人快速落地测试、迭代升级。依托宝山及周边的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企业,发那科的工业机器人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通过上海港发往全球。

如果说龙头企业是“大树”,那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就是滋养生态的“灌木丛”。蓝梭电子攻克深水连接器技术,保障万米深海信号传输;费勉仪器研发出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打破国外晶圆检测技术垄断;视比特机器人凭借3D偏折成像+AI技术,实现汽车漆面检测效率的跨越式提升……

“全球三分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在中国,中国三分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在上海,上海三分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在宝山。”这句在机器人产业圈流传甚广的话,勾勒出宝山区在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坚实底座。

“十多年瞄准目标坚定不移扎实推进,同时紧抓科技***带来的市场先机,这就是宝山区产业耕耘的战略定力和敏捷突破。”顾村镇党委副***张仲麟说。依托扎实的工业基础,宝山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精准锁定产业机器人赛道,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中找到了独特优势,以“智造森林”涵养“制造重镇”,实现了从“蓄势”到“跃升”的质变。

“担重任、当尖兵,就要在扬长补短中积蓄优势。”宝山区委***李晨昊表示,“要立足产业化优势,通过精准投入和超常规举措,补齐原始创新短板,全力提升科创能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链“耦合”产业链

在宝山,产业集聚不是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简单扎堆,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生态聚变”。快仓智能的“回家”故事,是这种生态魅力的最佳印证。

这家从宝山起步、此前将制造环节布局在外地的企业,今年决定将全球生产制造业务整体迁回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最初我们确实有所顾虑,担心工厂回迁是否会带来额外成本。”快仓智能政府公共关系总监孙迪坦言。然而,园区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很快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不仅协助招募本地装配工人,生活配套服务也及时跟进响应。“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们的‘邻居’就是合作伙伴。”

“得知多家与快仓产业链相关的生态企业也将陆续入驻园区,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孙迪表示。由于快仓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对核心部件的协同研发测试要求极高,过去跨地域协作效率难免受限。“未来大家成了‘邻居’,研发人员就能当面沟通、解决问题,这种效率提升与协同创新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今年,快仓智能成功斩获海外企业数亿元级订单,实现了从初创企业到行业引领者的跨越。在园区内,“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协同模式,不仅贯通了产业链的“小循环”,更助推企业融入应用场景的“中循环”,乃至全国与全球产业的“大循环”。

从出产品到强功能,这是宝山进一步深入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积极探索。本次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宝山区正式发布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中心与上海中小企业集成制造赋能中心。这两个中心,一个瞄准“数据饥渴”,一个破解“样机难产”,直指创新链上的核心堵点。

“出图纸后需要寄到江苏太仓打样,三天后才能拿到零件,研发周期被拖得很长。”这曾是不少科创企业共同的“痛点”。宝山区没有坐等市场自发形成供给,而是主动作为,联合区内星合机电等机床企业,将原本用于客户试用的高端机床设备“共享”出来,精准服务中小企业创新需求。

“现在园区里,几个小时就能拿到打样零件,研发效率至少提升3倍。”据宝山区经济委员会介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举措”,却像给产业装上了“加速器”,极大地缩短了创新时间、降低了经济成本。

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中心则致力于成为机器人的“数据粮仓”。针对企业“缺数据、难迭代”的问题,具身智能数据采集中心可以整合真实场景素材与模拟数据,为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数据粮仓”,“就像给机器人‘喂饭’,有了数据,它们才能更快‘学会干活’”。

“勇当科创尖兵,要以协同创新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全链条。”李晨昊说。这两个中心的建设,正是对这一要求的有力响应。它们与园区内已有的龙头企业、不断完善的产业链条共同构成“创新-产业”融合闭环,让宝山的机器人产业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闭环”的跃升。

从“企业主体”到“企业主导”

要论智能机器人的“出圈”实力,宇树科技上春晚的“翠花”机器人可谓首屈一指。作为上海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又回到了上海。

宝山区、上海大学和宇树科技共建上海宝山上大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落户宝山区南大智慧城,由王兴兴担任研究院院长。他说:“宇树科技将推动与研究院深度对接,共建共享科研实验室,共同引育顶尖人才,联合开发场景解决方案,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为智能机器人产业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企业和地方政府、高校共同构建创新孵化平台,并由企业发挥“主导”作用,这让科研成果进入产业、进入市场的效率进一步加快。

对于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前沿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最大的瓶颈被称作“死亡之谷”——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商业化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宝山拿出了敢为人先的勇气,创新推出“先投后股”政策。

简单说,就是政府先以财政资金支持科研项目,待企业孵化成功、市场化融资后,再将前期投入按约定转化为股权,退出后资金继续滚动支持新项目。这一模式极大地缓解了初创团队“既缺钱,又怕失去控制权”的焦虑。与此同时,总规模10亿元的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已正式启动,重点投向核心零部件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为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持续的资本助力。

除了完善“资金链”,宝山区还推出“人才伴飞计划”为青年研发者提供30天免费住宿和创业帮扶,解决“最初一公里”的落脚问题;升级版的“科创30条”和“人才新政25条”,则针对高层次人才、技术骨干提供了覆盖安家、科研、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精准支持,让人才“住得起、留得下、能出彩”。

面向未来,宝山区早已在科创布局上谋篇落墨,进一步强化“北转型”动能,深化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

在创新端,推动上海大学通用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机构与龙头企业协同攻关;在场景端,开放制造、文旅、治理等多领域“高含金量”场景,为技术迭代提供实战环境;在空间上,构建南大“人形机器人创新港”—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宝山高新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实现研发、产业与应用的功能互补、联动发展……

从基础研发、生产制造到应用开发、市场验证,智能制造的突破与探索,链接当下与未来。今天的政策赋能企业成长,带动产业升级;明天的平台吸引要素汇聚,反哺生态进化,“双向滋养”让宝山科创之路扎实有力、未来可期。(记者 王永前 贾远琨 周心怡)

猜你喜欢

  • 展会规格升级 数智元素深度融入 ——2025年广西国际林产品及木制品展在南宁举行

      11月22日—24日,2025世界林木业大会主要活动——2025年广西国际林产品及木制品展(以下简称“林木展”)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林木展以“数智赋能”为主题,深度聚焦林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趋势,全面展示林木业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  展会规格不断升级  本届林木展展览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创历届之最..

    2025-11-25
  • 植物之最

    植物如何滋养华夏文明丨格物志·构木生灵

    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草木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智慧的源泉。它们化作疗愈身心的本草,变为承载思想的纸张,默默滋养着文明的生长。让我们走进本草医药与造纸术的世界,探寻植物与人类文明的深厚缘分。本草医药:自然馈赠的生命智慧在湖北蕲春的李时珍纪念馆,百草药园内种植着200多种药材标本,见证着这位伟大医者对本草..

    2025-11-23
  • 2025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开幕 多项重大成果正式发布

    11月20日上午,2025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在安徽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百年量子·智启未来”为主题,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合肥市人民政府、量子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中电信量子集团联合主办。据悉,本次大会设置开幕式和主论坛、专项活动、展览展示三大板块,聚焦量子领域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场景创新、对接..

    2025-11-22
  • 科技之最

    科技扎根田野 赋能乡村振兴——建瓯科技小院书写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光明网讯11月18日,由建瓯市科学技术协会等主办的“科技小院与产学研多平台融合赋能建瓯农业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暨交流会”在建瓯融媒体中心举行。来自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建瓯市相关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拆解建瓯科技小院的成功密码,探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自2019年..

    2025-11-20
  • 机械之最

    “工业牙齿”与新兴产业“咬合”越来越紧密

    20世纪60年代,121课题组专家在研制人造金刚石。操作员进行产品出厂前试切检验工作。 以上图片均为三磨所提供“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河南郑州,有一家“60多岁”的老企业,曾造出新中国第一批人造金刚石。如今,企业瞄准产业需求,持续发力创新,不断挺进新赛道,充分体现科技创新主体地..

    2025-11-17
  • 机械之最

    人形机器人“大闹”高交会:炫技背后藏着怎样的产业风暴?

    高交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历来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风向标。11月14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幕,为期三天。开展首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在现场看到,12号馆的宇树科技展区被围得水泄不通。展台中央,两台人形机器人正在擂台上“激烈互殴”,出拳凶猛, 甚至..

    2025-11-17
  • 广东智造的全运之考:赛场下“硬科技”溢出新产业

    当前,各项赛事正火热进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上,线下观众通过AR技术与蓝牙定位组成的智慧导航系统,可快速“入座”;线上观众点开直播界面,只要在屏幕上用指尖自由拖拽,即可360度“无死角”地观赛。不过,沉浸式观赛只是十五运会高科技产品应用的一个缩影。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为核心,十五运会打造了从..

    2025-11-17
  • 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底气从何处来——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见闻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11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底气从何处来——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见闻》的报道。国产“育种”如何守护“中国饭碗”?芯片、高端制造设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怎样突破“卡脖子”难题?带着这些首都青年学子关心的热门话题,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

    2025-11-1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