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之最

重阳赏菊:观形色之美 知品格精神

2025-10-30 10:53植物之最

【观者有心】

作者:童 杰(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教授)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每当这个秋意深浓的节气来临,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心头都会自然而然地浮现王维那脍炙人口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千载之下,这份穿越时空的思念,已与重阳节的文化基因紧密交融,使得“敬老、登高、思亲”成为这一天最鲜明的主题烙印。而在诸多重阳节俗中,赏菊是一项源远流长,且格外富于诗意的传统。

古代重阳赏菊之景,在《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典籍中,在历代文人笔下均有记载。若论及当代赏菊之盛,其规模与热情,早已超越了文人雅士的书斋庭院,化作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古都开封,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每年秋季的菊花文化节俨然成为城市名片,万千品种争奇斗艳;首都北京的各公园菊展,庄重大气,尽显京范儿;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其精致荟萃的菊花展会,展现了海派文化对传统节令的独特诠释;“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扬州,菊花与城市气质相得益彰;苏州园林的菊艺,与假山池沼相映成趣,别具江南玲珑风致;杭州西湖的秋色,因环湖菊景的点缀而更显清雅;岭南广州的菊花会,则以其热烈奔放的氛围,展现出别样的南国风情;宁波植物园等后起之秀,亦以新颖的布展理念吸引着八方来客。这股自北向南、席卷全国的重阳赏菊风潮,其背后是各地市政与文化单位的精心策划,其根本动力,则源于民众对菊花跨越千年的、持久而普遍的热爱。

观赏菊盛事,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国人对菊花如此钟情?这份跨越千年的审美共鸣,其根源何在?

答案或许就藏在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锦绣词章里。回溯历史,菊花的形象早已超越了普通的观赏植物,而被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人格。屈原在《离骚》中高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菊花与木兰等香草并列,作为品性高洁、不与污浊合流的象征,开启了菊花“君子比德”的先河。值得注意的是,屈子所言“落英”,历来有解作“初生之花瓣”者,其意不仅在精神的象征,亦包含了对自然精华的撷取,将菊花视为可饮可食的灵物,这便为后世的“品菊”传统埋下了伏笔。至东晋陶渊明,更是将菊花的隐逸与淡泊推向极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不经意间的抬头,望见的不仅是山色,更是一种挣脱尘网、返璞归真的生命境界,菊花从此成为田园理想与高士风骨的化身。

由此可见,国人爱菊,绝非仅因其形色之美,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品格。它不与百花争抢春日的喧闹,偏偏选择在萧瑟的秋风中独自芬芳,这象征着一种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信念的孤高气节;它凌霜而荣,象征着在逆境中保持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它淡雅清幽,代表着一种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这种由物性升华而至的人格寓意,经过一代代文人的吟咏与诠释,早已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集体意识之中。尤为可贵的是,这种源自屈、陶的“餐英”传统,得到了生动的传承。在历代文人笔下,赏菊、品菊、饮菊之事极为常见。他们将精神上的慕贤与感官上的品味巧妙结合,使菊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这种“品菊”,不仅是视觉的观赏,更是味蕾的体验与精神的交融,是对物华天宝之精粹的全面汲取。

那么,在步入现代社会的今天,重阳赏菊这一古老传统,其特殊意义与当代价值又该如何体现?它绝非古老风俗的简单复刻。著名学者叶嘉莹曾在论述诗词中的物象时指出,草木虫鱼之所以能感发人心,在于其承载了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能与今人的生命产生共鸣。赏菊亦然。当代诗人舒婷在其作品中,也曾赋予花卉以现代的情感与哲思。当我们于重阳时节驻足菊前,所观赏的,既是自然造物的神奇,也是一场与历史、与先贤的无声对话。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这片秋色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片刻的宁静与内省,重新思索“淡泊明志”的古老智慧,感受那份历经霜寒而愈发灿烂的生命力量。

然而,当我们沉醉于各地菊花展呈现的视觉奇观时,一个值得留意的问题也随之浮现:那摩肩接踵的赏花人潮,多少是奔着菊花灼灼其华的外在之美而去,又有几人能于驻足凝视间,悄然领会那氤氲在花香深处的文化意义与精神象征?这并非苛责大众的审美取向,实则是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中普遍面临的一种“熟悉的陌生”现象——我们熟知其形,却可能疏远了其神。我们或许惊叹于菊展的壮丽,却未必想起屈子“餐英”的高洁,陶令“采菊”的悠然,以及那些地方文献中记载的、将菊花融入日常生活的雅趣与智慧。

其实,何止菊花?中华文化中的许多花卉,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人格。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谷清芬、竹之虚心有节、荷之出淤泥而不染等。每一种花卉背后,都凝结着一部厚重的文化史,都是一串解码民族精神与审美趣味的密码。

因此,在这个重阳节,当我们再度步入那片金黄、纯白、姹紫嫣红交织的菊海时,或许可以在按下快门、赞叹其美丽之外,多一份文化的感悟。让我们试着去品味陶渊明篱下的那份悠然,去感受屈原笔下那份高洁的坚持,去理解杜甫诗中那份傲霜的风骨,甚至去遥想古人在“餐英”过程中与自然融合的那份天真雅趣。让赏菊,不仅仅是一次节令性的休闲活动,更成为一次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温习与体认,一次在秋光花影中,对自身心性的洗礼与沉淀。如此,方不负这岁岁年年,如期而至的重阳菊香,也让这一古老节俗,在今天焕发出更加深厚而持久的生命力。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9日 13版)

猜你喜欢

  • 植物之最

    唐朝人的重阳 不仅仅只有登山

    文并供图/甘棠散木那年重阳 唐玄宗给大家放了八天假《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重阳节源自战国时期,自魏晋后气氛日渐浓郁。唐代风气豪奢,民间又喜欢过节,这重阳节自然过得轰轰烈烈,绝不是一个登高能涵盖了的。石涛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图(局部)先说宫..

    2025-10-30
  • 商业之最

    【蒲湖新语】齐鲁“厚道儒商”:于实处见精神

    第四届儒商大会以“厚道儒商 向新而行”为主题,让这一植根齐鲁大地的商业精神再度引发关注。有人疑惑,在数字化商业时代,传统儒商精神何以立足?其实答案不在宏大叙事里,而藏在山东商家的日常经营细节中,于平实务实处见真章。“厚道”的底色是诚信为本,这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的经营准则。孔子研究院孔德立教..

    2025-10-30
  • 海报观潮丨儒商精神,何以是穿越时空的商道“内核”?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由山东省委、省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儒商大会即将在济南启幕,“厚道儒商 向新而行”的主题,将内涵深厚的儒商精神再次推进公众视野,推至时代前沿。人们或许会问,在数字化浪潮奔涌、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儒家思想为底蕴的商业伦理和精神,何以能穿越历史周期和商业模式的变迁,成为历久弥新的商道..

    2025-10-19
  • 儒商精神,何以是穿越时空的商道“内核”?

    由山东省委、省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儒商大会即将在济南启幕,“厚道儒商 向新而行”的主题,将内涵深厚的儒商精神再次推进公众视野,推至时代前沿。人们或许会问,在数字化浪潮奔涌、商业模式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儒家思想为底蕴的商业伦理和精神,何以能穿越历史周期和商业模式的变迁,成为历久弥新的商道“内核”,影响着一代..

    2025-10-19
  • 军事之最

    飞将军李广:中华历史上的军事传奇与英勇精神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敬仰的军事英雄。其中,李广作为汉代著名的将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悲壮的命运,成为后世传颂的“飞将军”。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将军的英勇风采,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军事变革与政治风云。本文将从李广的生平、军事成就、性格特点及其历史影响等方面,为读者全..

    2025-10-18
  • 商业之最

    四代企业家的"新"声:从许昌超市到福耀大学,中国商业的精神谱

    2025年深秋,《人民日报》与企业家谈新系列报道掀起舆论热浪。当79岁的曹德旺在头版说出企业家要像象棋里的士,当90后王兴兴在实验室敲着机器人代码,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正在勾勒中国民营经济的精神新坐标。 60后于东来:许昌超市里的反内卷实验 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超市,日均客流3万人次,被网友称为零售业的海底捞。..

    2025-10-17
  • 梵蒂冈教皇给人精神上的慰籍,保留至今依然存在

    在西方的古代史之中有一个现象是区别于东方的,那就是它们的国王的权力并不是这个世间当中最大的,在他们的头顶上还有一个教皇,这个教皇常年居住于梵蒂冈,所以人们将之称之为梵蒂冈教皇,而今天我们就带着大家来看一看这个教皇的故事!一、圣地梵蒂冈教皇在这里要说一说梵蒂冈(世界最小的国家)这个地方,要是从地图上看..

    2025-10-17
  • 科技之最

    墨子鲁班精神赋能科技创新,滕州跻身全国科创百强县前列

    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10月13日,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济南召开。滕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刘琳介绍墨子与鲁班的组合,是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与“工程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墨子代表的是探寻自然规律、注重逻辑与理论的科学精神;鲁班代表的则是精于巧思、善于将知识转化为..

    2025-10-15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