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湖新语】齐鲁“厚道儒商”:于实处见精神
2025-10-30 10:20商业之最
“厚道”的底色是诚信为本,这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的经营准则。孔子研究院孔德立教授曾指出,儒商精神的核心是平衡“逐利”与“仁义”的关系。这种平衡在山东企业里有着生动实践:老字号商铺坚持“秤平斗满”,不因利薄而短斤少两;新兴制造业企业严守质量标准,哪怕增加成本也要杜绝瑕疵品出厂。从古代瑞蚨祥“以德为本、以义为先”的古训,到如今企业“一诺千金”的合同履约率,诚信早已刻进齐鲁商家的骨子里,成为无需言说的商业默契。
“儒商”的担当藏在取舍之间,不搞浮夸作秀,只重实际作为。儒商精神倡导“达济天下”,但这种担当从不是刻意为之的道德表演。疫情期间,山东米面加工企业放弃涨价,24小时开工保障民生供应;农企主动对接滞销农户,打通销路却不从中赚差价;制造业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商户协同发展,共享技术与订单。这些举动没有高调宣传,却实实在在诠释了“义利统一”的内涵,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更有说服力。
新时代的厚道,是传统智慧与现代商业的融合。有人担忧儒商精神会与现代商业模式脱节,实则不然。海尔推行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正是“己欲立而立人”的当代实践,在全球市场实现合作共赢;山东跨境电商企业坚持“货真价实”,用诚信口碑打开国际市场,让儒商精神成为跨境贸易的“通行证”。这种融合不生硬、不刻意,既守住了“厚道”本质,又契合了时代需求,避免了传统精神现代转化中的“低级红”。
齐鲁大地上的“厚道儒商”,从来不是被过度美化的符号,而是无数商家的真实群像。他们不唱“靠信仰活”的空洞高调,也不做刻意拔高的道德表演,只是在逐利与仁义间找准平衡,在自我发展与社会责任间做好取舍。
从范蠡散财济民到当代企业的务实担当,儒商精神的内核从未改变。这种藏在细节里的厚道,才是最动人的商业风景,也是齐鲁商业文化最宝贵的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