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现代体育史,半部都写在运动装备里
一部现代体育史,亦是一部装备进化史:纪录、体验与产业,皆因服装而改变。
文|马莲红
随着2026米兰冬奥会临近,奥林匹克官网也掀起了一波怀旧式的“回忆杀”:
1924年霞慕尼的冰球赛场,运动员们穿着羊毛套头衫,脚蹬皮革冰鞋,与今天冰球赛场从头到脚的头盔、护目镜、高科技护甲、形成了强烈对比;1956年与2022年的高山滑雪项目比对,一侧是脚踩木质滑雪板的滑雪者,另一侧则是运动员踩着颜色鲜艳的滑雪板飞驰而下。
这组对比鲜明的照片提醒我们:百年之间,运动项目在变化,运动装备亦是,它既推进了竞技的高度,也改变了大众的体验,最终把体育推向了一个更大、更热闹的舞台。
作为冬奥会的基础大项,高山滑雪的地位与夏奥会的田径、游泳相仿,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百年运动装备变迁的一个切入点。
高山滑雪最传统的小项速降,最初只是民间的雪上娱乐,人们用木质雪板从山坡滑下,追求的是刺激与速度,1948年开始作为独立项目常驻冬奥会。
76年过去,这项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数据显示,1948年圣莫里茨冬奥会时,男子组冠军成绩为2分55秒,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男子速降冠军成绩缩短至1分42秒69,速度大幅提升。
运动装备的变化,丝毫不逊色于运动自身的发展历程。
历史上首枚奥运速降金牌得主法国亨利·奥雷耶夺冠时,身着羊毛衫和宽松的滑雪裤,脚蹬皮革滑雪靴,头上戴着羊毛帽,面对极速下滑带来的猛烈冲击,只能依靠技术和勇气来抵挡。
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末的世界杯速降赛场首次出现了紧身滑雪服。它通过空气动力学剪裁大幅降低风阻,使滑雪者在相同赛道条件下速度明显提高。据当时的报道,奥地利队在穿着这套服装时,冠军成绩普遍比此前快了约两秒。对于速降而言,这已足以改变比赛格局。
在这些关键的装备创新背后,也始终有品牌的研发力量在推动。比如,上文谈到的紧身滑雪服以及金色连体服,均由迪桑特研发。作为成立已90年的运动品牌,迪桑特的历史几乎与现代体育的发展同步。这些并非孤立的创新,是其90年来持续投入与演进的一部分,也让我们得以从迪桑特的视角,看到现代体育装备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赛场上的突破并不只属于少数人。运动员和项目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众的运动习惯。过去,很多人只是随便跑跑、打打球;如今,更多人开始意识到,只有配备合适的装备,才能真正享受运动。
健身行业也在经历类似的体验升级。据《2024中国运动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全国约有 16.9万家运动健身场馆,专业健身会员已达 8752.5万人,环比增长25.47%。在这样的背景下,功能性装备需求显著提升,大众健身消费集中3000元以下。
正是这种变化,让装备从“锦上添花”变成了“必不可少”。运动爱好者会挑选透汽性更好的装备来避免长时间闷汗;跑者会区分缓震、竞速、综合训练鞋来适配不同场景;女性健身者希望一套服装既能满足力量训练,又能满足日常穿搭。装备正在塑造大众的运动方式——决定了体验的好坏,也决定了能否坚持下去。
迪桑特上半年在鞋类和女子系列均实现了较快增长,特别是跑鞋,虽然是上半年刚开始发力,但其推出的DYNAMIC FLUID 3.0流体鞋已经广受消费者好评。类似的销售现象表明,装备的进化,不仅停留在赛场,而是真正在大众消费层面得到体现,重塑了人们的运动体验。
在赛场,装备不断推动成绩突破;在大众运动中,装备决定了体验的好坏。随着“运动即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运动服装产业也正在经历两方面的格局重构。
其一是运动品类更细分、更日常。过去,休闲运动装的卖点是舒适与随意,主要满足通勤或居家场景。但当越来越多人把运动纳入日常习惯,消费逻辑随之升级:既要美观,也要功能。于是,“轻运动”“都市运动休闲”等兼具功能性、时尚感和多场景适配性的穿搭潮流兴起,逐渐取代了部分传统休闲装。
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只是使用者,更是产品共创者。顶尖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反馈细节,研发团队则据此在工艺科技、功能版型和高端研发等维度持续打磨,让装备的每一代进化都紧贴竞技需求。迪桑特正是这种“运动员共创+长期研发”模式的代表。
总结
从1924年霞慕尼的羊毛衫到现在的高科技护甲,百年体育的发展证明了一个朴素的事实:成绩的突破、大众的普及和品牌的成长,背后都离不开装备的进化。
迪桑特的90年,是这一事实的生动写照。从专业赛场,到运动生活,再到产业层面的渠道升级,它展现了装备如何不断积累专业性、拓展应用场景。最终许多个“迪桑特”推动整个运动服装产业的演进。
展望即将到来的2026米兰冬奥会,这不仅是竞技舞台的盛会,更是装备与产业的又一次集中检验。谁能在装备创新上持续投入,把专业精神转化为大众体验,再沉淀为品牌价值,谁就能在未来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常青树”。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迪桑特、国际奥委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