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辞任大瓜:娃哈哈不是“公主”的玩具,商业里“理所应当”
咱先掰扯个实在的——10月这瓜吃得我手里的AD钙奶都不甜了!前阵子还传宗馥莉“被带走”,转头就爆她9月早辞了董事长,只留个二股东身份,娃哈哈官方却跟憋了大招似的不吭声。这哪是交接班?分明是“公主”想改自家招牌,结果踢到国资和老员工的铁板上,演了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戏码。
说真的,宗馥莉这操作我是没看懂。她爹宗庆后当年踩着三轮车卖口服液,一盒赚5毛都能攒出81个生产基地,靠的是“跟政府分忧、跟员工分钱”的实在;现在她倒好,一接手就玩“大换血”——把陪大家长大的老代言人炒了,卖得好好的老产品砍了,连跟着宗庆后打天下的元老都塞去闲职,亲叔叔都没放过。老员工吐槽得特逗:“以前宗老板穿布鞋吃食堂,见谁都笑;现在这位大小姐一来,办公室比冷库还冻人,开会全讲英文,咱这些老骨头连插句话的份都没有。”
最骚的还是“娃小宗”这出。今年5月偷偷注册个新商标,7家“宏顺系”公司(说白了就是她自己的厂)立马跳出来说,2026年起娃哈哈产品全换这个名,理由是“老商标不合规”。这就跟你在亲戚家开的超市打工,突然说要把超市招牌换成自己的,还说“老招牌不合法”——谁信啊?要知道娃哈哈股权里,国资占46%,职工持股会占24.6%,她自己才29.4%,想绕开股东把“公共饭碗”变私产,这不是明着抢吗?
有人说她惨,民企二代接班太难;但我觉得吧,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是她压根没搞懂娃哈哈是啥。这公司不是她家保险柜里的钱,是杭州亚运会运动员喝的水,是小卖部里几代人的营养快线,是2万多人吃饭的“地方经济压舱石”。宗庆后当年兼并罐头厂,是帮政府解决两千多人就业;现在她倒好,一门心思把资源往自己“宏顺系”扒,经销商急得跳脚——卖了十几年的老牌子突然换名,消费者认账才怪!
咱从商业博弈角度说,这事真没谁对谁错。宗馥莉想搞“新品牌”,是想抓新消费群体,思路没毛病;国资不松口,是要保地方经济和就业,没毛病;老员工不买账,是怕丢了饭碗、丢了跟着老宗打拼的念想,也没毛病。错就错在她太把“继承人”身份当回事,以为靠“折腾”就能改规则,忘了商业里最基本的“平衡”——你得先让股东放心、员工安心、消费者顺心,才能谈自己的“改革梦”。
现在好了,“宏顺系”高管被查(哪怕后来解除了,也是敲警钟),香港高院驳回她百亿遗产上诉,“娃小宗”生产线悄悄停了,她就算还握着29.4%的股份,没了人心和地方支持,那股票跟废纸也没啥区别。说句调侃的,她这是把一手“金矿牌”打得稀烂——娃哈哈的渠道、老员工、消费者记忆都是宝,她偏要另起炉灶,结果新的没扶起来,老的快丢了。
其实消费者最实在,超市里“娃小宗”摆一排,大家还是抢着买老logo的营养快线,有人吐槽“换了配方不说,连甜味都透着股‘陌生感’”。你看,大家喝的不是饮料,是童年记忆,是对“宗老板式实在”的信任。宗馥莉要是早明白“娃哈哈不是宗家私产”,少点“公主脾气”,多点“创业者耐心”,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最后聊句实在的,娃哈哈能不能变回小时候的味道不好说,但宗馥莉要是还沉浸在“我是继承人”的幻想里,那接下来可能不只是事业滑铁卢,怕是连“时代给的机会”都要丢了。毕竟,再大的品牌,也扛不住一个人的任性啊!
你觉得要是宗庆后还在,会允许“娃小宗”替换老品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