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市打算如何发展
潞城市打算如何发展?这五年,是全市人民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的五年;这五年,是潞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实现逆势增长的五年;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这五年,是我市加速冲刺长治第一方阵、奋力再铸潞城新辉煌的五年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长治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深入实施“三三战略”,着力推进“六大发展”,全市呈现出党建全面加强、经济逆势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可喜局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城、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农村“三资”管理示范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等荣誉在长治市2014年“双线双百”考核中,我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落实“五五战略”考核均评定为“优秀”面对新形势,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将来,潞城也唯有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破釜沉舟的勇气继续披荆斩浪、奋勇前行,才能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潞城市打算如何发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这五年,是全市人民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的五年;这五年,是潞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实现逆势增长的五年;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这五年,是我市加速冲刺长治第一方阵、奋力再铸潞城新辉煌的五年。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长治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深入实施“三三战略”,着力推进“六大发展”,全市呈现出党建全面加强、经济逆势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可喜局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城、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农村“三资”管理示范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等荣誉。在长治市2014年“双线双百”考核中,我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落实“五五战略”考核均评定为“优秀”。面对新形势,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将来,潞城也唯有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破釜沉舟的勇气继续披荆斩浪、奋勇前行,才能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这是一次次凝聚人心的历程。
面对经济形势下行的巨大压力,我市以焦为主的传统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刻,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引智为第一抓手,率先开启了转型之路。四套班子领导和各级各部门想方设法招大引强、内引外联、借力发展、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使全市经济结构不断调新调优,产业集聚效益日渐凸显,转型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每一次的外出招商,每一个项目落地,每一座“巨人”崛起,无不倾注着全市广大干群的心血,也让23万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经过五年的打拼,我市通过一系列重大改革,重整旗鼓,轻装上阵,把以前依靠的煤焦、钢铁传统重工业变革为发展新兴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经济实现了浴火重生、逆势上扬。
这是一组组令人兴奋的数据。
在2014年的排名中,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4项指标的增速位列长治市各县市区榜首,多项指标增速也位居全省27个扩权强县试点第一。
从2010年到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71.3亿元增至98.5亿元,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52.3亿元增至68亿元,年均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4亿元增至13亿元,年均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由45.6亿元增至128.8亿元,年均增长29.6%;地方财政收入由4.2亿元增至5.8亿元,年均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277元增至22503元,年均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141元增至10753元,年均增长15%。2015年,经济再次逆势增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突破6亿大关,达6.1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市扎实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结果,是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的回报,是有效遏制经济下行,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的必然。
这是一场关系全局发展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