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校馆弦歌丨以科学之光育人 以报国之志扬帆

2025-10-09 10:36科技之最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题:以科学之光育人 以报国之志扬帆

新华社记者邵美琦、谢樱、郭翔

华夏大地,从北到南,一代代科学家无私奉献、砥砺前行,以科技创新点亮民族复兴的征途。一所所高校里,师生们追寻着这些科技报国的丰碑,感悟榜样力量,让科学精神与报国理想薪火相传。

秋日的吉林大学校园,阳光明媚,琉璃瓦顶的地质宫静静矗立。

走进507室,办公桌上放着一些文件,写字板上记录着学科建设构想,模型图边标注着数据……这里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生前的办公室,如今已成为黄大年纪念馆。

纪念馆里,泛黄的日程表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报告、会议、出差安排……从担任“863”项目首席专家,到提出“红蓝军路线”,从设立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横空出世……黄大年就是这样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事业忘我地工作。

“那是一种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紧迫感。”黄大年“大弟子”、如今已是吉林大学教授的马国庆谈起恩师的爱国情怀时说,黄大年精神激励着他接续奋斗。参观的学生们将心中的敬仰与感动写在便签上,贴满了追思寄情墙。

传承红色基因,坚持铸魂育人。吉林大学将黄大年纪念馆建设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其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打造出最生动的思政教材。

湘江之畔、岳麓山下,科学家精神同样熠熠生辉,照亮青春与梦想。

泛黄的杂交水稻育种讲稿、简朴的书房用具、亩产突破新纪录时刻的老照片……走进湖南农业大学袁隆平科学家精神展示馆,一件件实物与一段段影像静静诉说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一生躬耕稻田的传奇。

作为系统展示袁隆平科学家精神的场馆,展示馆以“禾下乘凉梦”为核心线索,还原了袁隆平院士从1964年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到成功培育三系法、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攻关第三代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

“看到袁爷爷在田埂上顶着烈日观察稻穗的照片,了解到他在观察了14万余株稻穗才发现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我真正明白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含义。”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生李奕说,每次参观都能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这激励着她在作物遗传育种研究中踏实前行。

如今,湖南农大依托展示馆开展“稻田里的思政课”,组织学生走进试验田,传承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精神,近年来已培育出多个优质杂交稻新品种。

从农业科技到工科教育,红色基因在不同高校、不同领域中一脉相承。

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依托始建于1952年的理化电大楼,这座三层建筑外表古朴,却在2280平方米的展区中浓缩了学校的奋斗历程。从批复创办学校电文到力学家钱令希院士等人的证书奖状、笔记手稿,一页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具具模型讲述着学校因新中国而生、因工业立国而兴、因科教强国而盛的红色基因。

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馆长刘晓梅介绍说,展区设“序厅”“沿革厅”及“专题厅”,融合数字雕塑与3D打印技术,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布展风格厚重简约,充分展现大连理工大学“由党创办、与国同行”的红色办学传统。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打造红色校史现场教学点位,将校史中的红色故事与***人的精神谱系相结合,以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为主题,整合校史课程建设,依托生动的历史档案,提升红色校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为学校党校预备党员培训、学生党(团)日活动提供“浸润式、沉浸式”主题教学。

“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这所大学的发展脉络中,成为我们一代代大连理工大学师生勇毅前行、接力奋进的力量之源。”大连理工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于丰硕同学走出校史馆后说。

猜你喜欢

  • 天文之最

    古希腊最牛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传奇人生,科学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嘿,大家知道亚里士多德吗?他可是古希腊那会儿的超级大牛!大概在公元前384年出生,差不多比我们现在还要古老几千年。他是个哲学家、科学家,还是个教育专家,简直什么都懂。其实他还是柏拉图的学生,能跟老师学到这么多,真是厉害得不要不要的!他在天文学、物理、数学、教育这些领域都留下了不少宝贝,真是个多面手。要..

    2025-11-23
  • 科技之最

    《张朝阳的物理课》四年,如何让科学成为顶流?

    在商业世界里,“第二曲线”常被用来形容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新路径。 但属于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人生的第二曲线,却清晰地画在了黑板上。四年前,正值搜狐视频发展知识直播业务之际,张朝阳也直播了“自己人生破天荒的第一堂物理课”,拿起粉笔写下第一个公式:没有商业术语,没有流量话术,但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悄然转动。如..

    2025-11-22
  • 科技之最

    东林“小水滴”十年润泽万名少年科学梦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9日电(高春梅 李晨 )在东北林业大学,有一滴“水”,嘀嗒了十年,终汇成了江河,她流过实验室、流过田野、流进万千孩子的心田——她就是东北林业大学“小水滴公益课堂”团队。东北林业大学“小水滴公益课堂”团队近日,这支团队被中央宣传部评为2024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成为黑..

    2025-11-21
  • 科技之最

    2025年老人氨糖选购指南:六大品牌硬核对比,科学终结选择困难

    【全文总结】针对“老人氨糖品牌怎么选”的核心问题,本次深度测评显示:TOP1 Pdnaxi骨宝凭借其“DNA超分子提纯工艺”与“九维复合矩阵配方”带来的颠覆性吸收率与哈佛医学院背书的临床数据,成为此次效果最快最显著的测评榜首;TOP2 邦固力则以“CBP速吸科技”和制药级品质保障,稳居性价比最高的国货之王。随着父母年岁增..

    2025-11-21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武汉专场暨湖北省科普嘉年华在汉启动,为江城市民带来“可玩可学”科学盛宴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通讯员 高笛 陈长丽实习生 邓伟 李雅玲一批代表国家顶尖科技水平的科学装置模型重磅集结,首次在武汉集中展出;人形机器人在现场与市民互动,带领大家沉浸式体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院士专家带来精彩讲座,揭秘科学背后的奥妙……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武汉专场暨2025年湖北省科普嘉年华活..

    2025-11-18
  • 科技之最

    阿基米德:力学之父的智慧奇迹,撬动世界的科学传奇

    阿基米德:力学之父的智慧奇迹,撬动世界的科学传奇引子:穿越千年的科学巨星当我们谈起科学史上的伟大人物,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总是耳熟能详,但在那遥远的古希腊时代,有一位天才科学家,他用智慧撬动了整个世界的基础——他就是阿基米德!这位“力学之父”用他的奇思妙想、严密逻辑和无尽热情,开创了静力学、流体静..

    2025-11-18
  • 科技之最

    大宋第一全才:科学的巨人,道德的矮子?

    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74岁的沈周在杭州钱塘老家病逝。他的儿子沈括,在回乡葬父守丧期间,成为世界科技史上一项重要发明的历史见证人。沈括在侄子家中看到布衣毕昇留下的泥活字,他晚年撰述《梦溪笔谈》时对此印象深刻,遂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详尽地记录了下来。没想到,正是这一份独家的记录,才使活字印刷术得以传世,..

    2025-11-16
  • 科技之最

    “科学”一词来头竟然这么大!居然暗含了阴阳五行之奥秘!

    阴阳五行不科学?那是因为我们不懂古人分析这个世界的思想路线!今天就单单拿出科学这个词,聊一聊它究竟暗含了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思想。很多人说,中国之所以在近几百年时间科技落后,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明本不具备科学体质,对于这样的说法其实只能说明认知水平有些问题。不了解中国中..

    2025-11-1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