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科学”一词来头竟然这么大!居然暗含了阴阳五行之奥秘!

2025-11-14 10:49科技之最

阴阳五行不科学?那是因为我们不懂古人分析这个世界的思想路线!今天就单单拿出科学这个词,聊一聊它究竟暗含了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思想。

很多人说,中国之所以在近几百年时间科技落后,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明本不具备科学体质,对于这样的说法其实只能说明认知水平有些问题。不了解中国中国历史文化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对西方的那些所谓的“科学”有点认同感,但是如果你能有机会了解更多的古人思想,你或许会彻底改变对自己文明的偏见。

科学一词的含义就不过多赘述了,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你如果知道我们为什么选用这个“科”字来表达一种理性,代表客观事实的学问,就知道中国人无论做什么都严谨到比科学还要严谨。

科学的古义和本义,乃万物随天地人时空变化之规律,暗合阴阳五行之说,此为天道之意。就好比我们古人所造的文字,一笔一划,皆有根基,皆有讲究!并非凭空捏造,古人心中的科学一词,有他们自己的理解,才会将“科”这个字设计出来!

中国人造字,十分讲究!不像英语那样,出现一个新的事物就要重新造一个词语,英文单词从最初的几千个,发展到目前的几十万个!

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绝对令人发指!而我们只需要掌握3000个常用汉字,可以说阅读大部分的书籍就已经足够用了,从我们的古文就可以看出,老祖宗惜字如金,希望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的信息,这是世界上任何文字都无法做到的事实!

所以我们在引进科学一词之前,曾经使用过“格物之学”,事实上格物一词更能体现中国式的对科学一词的描述。毕竟格物至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则!清朝末期之前的时代,对于一些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有关科学的知识,都是在用格物之学来表示。由于科学分很多门类:有声学、光学、电学、化学、地学、动物学、植物学等等名目,所以格物一词就显得有一些局限性,于是正式使用“科学”一词。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科”这个字来表达各种知识的总称呢?这个字究竟隐藏着那些秘密呢?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正题!

“科”字左右结构,拆解开一看,就是禾与斗。

禾,《说文解字》中解释道:嘉谷,也就是水稻。二月生,八月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

二月和八月分别对应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和秋分,正是太阳在赤道的时间,也是白昼和黑夜等长的时间,即阴阳平衡之意!

而我们的中医巨著《黄帝内经》也认为稻米是和气的象征,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正是人体健康的最主要标志。

既然嘉穀被古人认为是阴阳平衡之时产出的粮食,故而用它的种子来确定度量衡标准。

古人挑选中等长度的黍粒,一粒的长度就看成是一分,十分即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算作一丈,七丈为引。这些长度单位跟我们现在用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道同而名异。

这里所说的黍,即是黄米。为了计量体积,古人取中等大小的黍粒,能容纳1200颗黍粒的为一龠。两龠为一合,十合算作一升,十升为斗,十斗为一斛。

更令人惊奇的是,古人用这种方法定度量衡,1200粒黍的大约在7.4~8.5克,一斤重约230克~256克,与现在我们用的斤两几乎相差无几。

所以说,这个“禾”字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是阴阳均分,构建度量衡的必备之物,这里蕴含着命理术数,阴阳平衡之理,可谓用意颇深。

下面我们在看“科”字的另外一半——斗。

斗,一般意义上来讲即为北斗,由七颗星组成,围绕北极往复运动。北极可以视作地球旋转的中轴线,而北斗七星不停的旋转则被古人视作地球的伞盖。这就让北斗星变成世界上最大的时钟。由此中国古人以北极星、北斗七星、二十四星宿、七曜的变化设计了属于中国人的历法,划分周天为360度,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等等!

浪漫的古人视北斗七星为“帝车”,天上所有星辰皆围绕北极行圆运动,只有它岿然不动,如同至尊天帝。而七星则如同钟表的指针,形状万年不变,围绕北极星日夜不停的旋转。于是古人用这种天然的自然奇观,“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

由此可见,北斗在古代是有多么重要。中国人最先有了时间的概念,所以我们的历法才如此辉煌,实际上今天我们使用的历法也都是来自中国古人的成就!之所以选择科学这个词涵盖各种领域的知识,我们是有深刻的考量的,从最我们日日所需的粮食,到日日可观的星斗都要考虑进去。这与我们华夏文明的的根基深度吻合,阴阳五行,时间空间全都涵盖在科学二字之中。

科学之本意,是我们的祖先研究整个宇宙时空与地球万物关系的总称,所以我们的文明也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通过观察实践去验证中国古人所告诉我们的那个“道”究竟是什么。那些说周易八卦,阴阳五行不科学的人,是因为他们根本还没有入中国式科学的门槛。只知道人云亦云,而不去知行合一,这些人是永远不可能理解中国式科学究竟有多么的博大精深的!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建世界级大装置,做宇宙级大学问!李政道研究所正参与塑造国际前沿科学格局

    四川锦屏山地下2400米,PandaX-4T液氙探测器像一枚巨型银色胶囊,浸泡在900立方的高纯水屏蔽体中,静静捕捉宇宙暗物质的痕迹;海平面1300米之下,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发起的“海铃计划”刚刚投放一条“深海项链”——全球首创的“蜘蛛”柔性布放系统,把20颗玻璃眼球般的探测球舱精准置入深海;在青海冷湖4320米的赛..

    2025-11-13
  • 科技之最

    钱学森关于人体科学的方法论的一次谈话

    关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问题,我已向好几位同志讲过了。来源是看到“新科学家”杂志,1989年8、9月份的文章,是外国科学家的反思。从文艺复兴十七世纪开始搞了近代科学方法,从天文学开始的如伽里略,……牛顿发展的方法。叫做科学方法,即排斥一切主观的东西,一切靠实验建立科学,认为这是唯一的科学方法。但是现在..

    2025-11-13
  • 世界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然在中国!因人口过多,常被误以为是个省!

    你知道吗?当人们谈论起世界最大城市的时候,脑海总会浮现起东京,纽约这些城市。然而若以行政辖区内的总人口为标准,世界最大的城市,并非这些国际都市,认是中国重庆。而且重庆明明是个直辖市,却因人口过多,规模庞大,常被外界,尤其是外国人误以为是个省。那么重庆这座山城,为什么成为全球最大城市?它又为何如此特殊..

    2025-11-13
  • 科技之最

    校馆弦歌丨大国重器化身最酷的“老师” 高校科技馆点亮科学梦

    大学里的科技展馆,不仅见证着国家科技发展的历程,更是点燃青年学子科学热情、传承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课堂。一馆藏空天 逐梦向云端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仿佛踏入航空航天发展的“时空长廊”,新中国首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歼-10战斗机……300多件珍贵实物,不仅见证了人类逐梦蓝天的不懈探索,更..

    2025-11-12
  • 科技之最

    拉瓦锡:化学界的“守护者”与科学精神的典范

    引言在漫长的科学史长河中,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开拓精神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而在化学的殿堂中,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Antoine Laurent de Lavoisier)无疑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不仅因为他系统化了化学知识,更因为他用科学的严谨和执着精神,守护着科学的纯净与真理..

    2025-11-12
  • 科技之最

    校馆弦歌丨大国重器化身最酷的“老师” 高校科技馆点亮科学梦

    大学里的科技展馆,不仅见证着国家科技发展的历程,更是点燃青年学子科学热情、传承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课堂。一馆藏空天 逐梦向云端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物馆,仿佛踏入航空航天发展的“时空长廊”,新中国首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歼-10战斗机……300多件珍贵实物,不仅见证了人类逐梦蓝天的不懈探索,更..

    2025-11-12
  • 魔鬼鱼蝠鲼,竟然体长7米仿佛和大魔毯一样

    蝠鲼虽然被叫做魔鬼鱼,但是它却一点也不凶猛,反而反常的温和,并且相当护子。蝠鲼的长相十分古怪,和巨型黄貂鱼相似,像一个巨大的毛毯相同,不知道的还以为它们就是传说中的吸血毯。蝠鲼的体长可以达到七米,而宽度乃至可以达到8米。 魔鬼鱼蝠鲼:海洋魔毯蝠鲼的别名叫做魔鬼鱼和毯魟,虽然被称为魔鬼但是性情其实十分温..

    2025-11-12
  • 科技之最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黄金时代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黄金时代 提起“科学之父”,你会想到谁?伽利略、爱因斯坦,还是居里夫人?其实,许多人心中都少不了这位英格兰的伟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他不仅仅是一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更是一位数学家、自然哲学家,几乎用一生的时间,奠定了现代科学..

    2025-11-1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