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连续刷新纪录!全球罕见、亚洲首个、世界最大......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
预计2026年建成通航
这只即将展翅的“白鹭”
正多维度打造绿色机场的“厦门方案”
也向大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零碳机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座“零碳机场”
如何打造绿色标杆吧~
预计今年底,这片目前国内最大的航站楼屋面光伏系统将正式并入电网,以每年130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力,点亮航站楼的一盏盏灯、驱动一台台空调。
1300万千瓦时是什么概念呢?
以一个普通家庭年均用电4200千瓦时为例,这笔电量可满足3000户这样的家庭全年用电。
这1300万千瓦时电,可以说是厦门翔安国际机场的“阳光能量库”。据介绍,该电量能满足航站楼约10%的电力需求,可支撑航站楼内灯具、空调系统、安检设备、行李传输系统等稳定运转。
这组数据
正是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建设过程中
应对绿色机场时代之问的强有力回答
规划先行
向海而生的绿色智慧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国际机场、区域枢纽机场和两岸交流门户机场,从规划伊始就注入了绿色基因。
作为全球罕见的跨海而建的大型海岛型机场
在21.37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
立体化开发让土地利用率几乎达到极致
放射状的指廊式构型使航站楼与陆侧交通结合,航站楼地下和空中各有一条直通交通中心换乘大厅的连廊,链接地铁、城际铁路、BRT、空港快线、市域公交、网约车、出租车、私家车等八种交通换乘方式,方便旅客绿色出行......
规划图中,从绿建三星航站楼的“恒温保温”,到42万平方米的“海上花园”,从年减碳18万吨的替代飞机辅助动力装置(APU),到世界最大单跨度绿色机库……
所有设计都
尽显绿色建设 “厦门智慧”
零碳机场的生动实践
航站楼会“发电”
机场会“呼吸”、能“喝水”
停靠登机廊桥的飞机能“充电”
……
建设中的厦门翔安国际机场
还藏着打磨了近十年的 “绿色账本”
“绿色账本”解读
01
节能低碳:航站楼按绿建三星标准建设,热工性能超国标20%。双银LOW-E中空夹胶玻璃冬保热夏遮阳,搭配分区空调与自然通风,兼顾舒适与节能;9万冷吨时水蓄冷系统+能效超 5.0的机房,年节电45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400吨。
02
全链条降碳:飞行区240套400赫兹电源、169 套飞机预冷空调,替代航空煤油,可实现年减碳18万吨(相当于种200万棵树);LED智能照明、采用新能源车并建设1300余个充电桩,减少化石燃料依赖。
03
新能源利用:交通中心光伏幕墙、航站楼指廊等区域的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达22.9兆瓦,年发电量约2500万千瓦时,并汇入机场110千伏变电站后统一调配,供照明、空调等使用,实现部分能源 “自产自销”。
04
“海绵”体系:,机场还打造了“海绵 体系,在航站区中央构建景观蓄水池收集雨水,经过处理后用来浇灌绿化、给航站楼空调系统冷却塔补水,一年能节省约13.8万吨市政用水。
产业体系更加完整
厦门太古翔安国际机场维修基地
是世界单体规模最大
跨度最长的飞机维修机库
这座维修基地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低碳黑科技”含量同样十足。
设计上,采用“中轴设计”,主通道连接1号、2号两个维修机库和附属建筑,物流效率提30%,减少车辆绕路碳排放;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将18类子系统接入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综合节能近30%。
建设团队还打出节能“组合拳”,光伏系统年发电400万千瓦时;采用高效制冷机房和万立方米蓄冷水池实现真正的“削峰填谷”(夜间低价蓄冷、白天用),年减碳千余吨、节电150万千瓦时。
值得关注的是
厦门太古翔安国际机场维修基地还
荣获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铂金级认证
成为亚洲首个荣获LEED最高等级认证的
飞机维修设施
这证明了机场绿色建设硬实力
期待明年厦门翔安国际机场
顺利建成通航!
原标题:《翔安连续刷新纪录!全球罕见、亚洲首个、世界最大......》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