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记录

折纸青蛙跳出1.45米!广西师大师生创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想让科学变得更生动”

2025-09-20 12:10世界记录

“我们想让科学变得更生动。”一只折纸青蛙能跳多远?广西师范大学陈海深教授带领两位学生挑战“纸青蛙跳远”,仅指甲盖大小的折纸青蛙,却跳出了1.45米。9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吉尼斯世界纪录获悉,这一成绩成功创造了“折纸青蛙跳跃最远距离”吉尼斯世界纪录。

9月11日,陈海深教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折纸青蛙原本只是校园里常见的小游戏,但在他眼里却是一扇观察科学的大门。“科学不是书本上孤立的概念,而是随处可见的规律。比如,纸青蛙的跳跃就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弹性势能和能量转化。”他说,对学生来说,亲手折一只“能跳远”的青蛙,比任何课堂讲解都来得生动。

陈海深师生三人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结缘纸青蛙:

从陪娃玩游戏到引项目入课堂

“最初结缘纸青蛙项目,源自网络上的科学实验视频。”陈海深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时看到了用纸折叠的纸青蛙居然可以跳跃,觉得很神奇,用纸折的青蛙怎么会跳呢?于是就在家里和儿子一起拿着打印纸做了一个。

做完后,陈海深按照视频里的方式,按压一下纸青蛙的尾部,发现它真的可以跳跃,于是他和儿子一口气连续做了好几个,并和儿子PK,从最初的能跳跃几厘米,到后来的二十几厘米,纸青蛙居然可以越跳越远,很有趣且很神奇。

据陈海深介绍,当时他正在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后来将纸青蛙项目引入到本科生课堂,提出了“谁能成为我们今天课堂的青蛙王子和青蛙公主”的驱动性任务,没想到当时大家在课堂上都很有兴趣,记得当时有同学做的纸青蛙能跳半米多远。

后来,陈海深将该项目引入到研究生的《探究科学》课堂,有同学制作的纸青蛙跳跃距离达到78厘米。“再到后来,我还将其应用于骨干教师的培训中。”陈海深介绍说,随着纸青蛙项目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研究团队,不断进行竞技试验与科学探索。

纸青蛙的结构

跳出世界纪录:

Z型结构如同青蛙“肌肉

“我们想让科学变得更生动。”陈海深教授笑着说。折纸青蛙原本只是校园里常见的小游戏,但在他的眼里,它是一扇观察科学的大门——纸张折叠后积蓄的张力与弹性,可以像弹簧一样释放能量,让纸青蛙完成一跃。

这次挑战中,陈教授与2022级本科生付广越、2023级本科生黄静宣组成三人小队,经过五个多月的实验和调整,在纸青蛙大小的变量探索中,从3cm×3cm大小、2.5cm×2.5cm大小再到2cm×2cm大小,一直小到用手几乎无法折叠。

据陈海深教授介绍,他们曾用牛皮纸折纸青蛙,可以跳两米多远,“但吉尼斯要求挑战该项目只能采用不大于100g/㎡的A4打印纸,成绩至少要达到1.1米远,最后我们选用了最常见的70g/㎡A4打印纸。”

“最终我们折出来的纸青蛙比成年人的小拇指指甲盖还小点,再小就没办法用镊子折了。”陈海深教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一次正式挑战测试中,这只纸青蛙跳出了惊人的1.45米,成功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挑战的纸青蛙只有指甲盖大小

“折纸青蛙的表现,其实取决于很多因素:纸张材质、厚度、折法以及按压的角度和力度。”陈教授解释道。尤其关键的是折法——他们最终采用了一种 “Z型结构”。这种折法让纸张层层叠加并储存弹性势能,按压时像压缩的弹簧,释放瞬间就能“蹦”出去。可以说,Z型结构就是纸青蛙的“肌肉”,也是它能跳出世界纪录的秘密。

曾被嘲是“小儿科”

希望更多人通过折纸感受科学魅力

陈海深教授回忆说,在一开始开展纸青蛙项目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在课堂上“玩小学生项目”,有点“不务正业”,还有少部分学生则讥讽“小儿科,没有啥意义”,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个项目。

“科学不是书本上孤立的概念,而是随处可见的规律。比如,纸青蛙的跳跃就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弹性势能和能量转化。”陈教授补充说。对学生来说,亲手折一只“能跳远”的青蛙,比任何课堂讲解都来得生动。

参与挑战的学生付广越和黄静宣介绍,折纸青蛙的过程彻底改变了他们对“科学实验”的理解,这是一个充满试错、观察与迭代的真实探索。他们曾尝试“藏纸法”“多重弹簧法”“多重折叠法”等,均未奏效,“直到用高数课本封皮折叠,被它的弹跳能力惊艳了。”

折叠的各种纸青蛙

如今,付广越和黄静宣在实习课堂上也会鼓励自己的学生从真实问题出发,在“做科学”中成长。正如他们所总结——“科学往往藏在日常被忽略的细节中,需要敢于跳出框架的勇气和持续验证的耐心。”

小小纸青蛙的飞跃,展示了科学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陈海深教授表示,今后会继续将纸青蛙带入课堂与科普活动,让更多人通过折纸与游戏,感受科学的魅力,“也许有一天,能跳两三米的纸青蛙会诞生,再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红星新闻记者 顾爱刚 图据吉尼斯世界纪录

编辑 包程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猜你喜欢

  • 天文之最

    天才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用星空书写的科学传奇

    在浩瀚的星空中,有一些名字因其卓越的天文观测和科学贡献而永远闪耀。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就是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不仅以其精准的天文观测闻名,更以主持编纂的《鲁道夫天文表》成为当时最为精确的天文工具,为现代天体力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早年天赋的萌芽第谷出生于丹麦斯维恩..

    2025-11-04
  • 人类之最

    千年圣人孔子:“仁”点亮人类文明的灯塔,至今影响我们的生活!

    提起孔子,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仁”、“礼”、以及那深远的儒家思想。这位生活在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用他那“仁”的理念,点亮了中华文明的灯塔,也深深影响着今天的我们。孔子:从春秋乱世到思想巨匠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今天的山东曲阜。那个时代,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孔子幼年丧父,..

    2025-11-03
  • 天文之最

    天文学界的“奇才”第谷·布拉赫:用“天体”写就的科学奇迹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历史人物博主,今天带大家走进一位丹麦天文学界的“超级天才”——第谷·布拉赫。这位天文学家不仅用“天体”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壮丽的科学画卷,还用自己的“天文表”让当时的天文学达到了空前的精确水平。让我们一探这位“天体魔术师”的传奇人生和他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天文成就!一、谁是第谷·布拉赫?丹..

    2025-11-03
  • 科技之最

    “光谱巡天”突破!“国之重器” LAMOST正改变着我们对银河的认知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罗阿理在 2025 科普中国说带来演讲《光谱巡天突破:LAMOST 如何破解银河系密码》,一起了解这个支撑国家天文研究的“国之重器”。 以下是罗阿理的演讲节选:LAMOST ,即郭守敬望远镜,是我国自主创新设计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

    2025-11-01
  • 合肥这里,默默打造“科学之眼”

    安徽财经网讯:在合肥市庐阳大数据产业园里,时常有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神秘材料”送到安徽中科热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热仪)检测。这些材料可能藏着关乎火箭能否安全升空的数据,也可能藏着“驯服”锂电池“暴脾气”的“密码”。而中科热仪研发的量热与热分析仪器则是“解密”的“关键之匙”。“仪器内集成了上..

    2025-11-01
  • 科技之最

    “中国‘梦想’号:深海探险的巨兽,地球深处的科学之矛”

    2024年11月17日,广州南沙的晨光中,一个庞然大物静静入列,它被命名为“梦想”。这并非一艘普通的船只,而是中国献给人类探索未知的一份厚礼,一把刺向地球最深处的“科学之矛”。它的使命,堪称疯狂。人类至今仍生活在我们星球薄薄的“蛋壳”上,从未能一窥其下“蛋清”——地幔的真容。陆地地壳平均厚度超过33公里,是现..

    2025-10-31
  • 合肥庐阳这里,默默打造“科学之眼”

    在合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里,时常有来自全国各地各个领域的“神秘材料”送到安徽中科热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热仪)检测。这些材料可能藏着关乎火箭能否安全升空的数据,也可能藏着“驯服”锂电池“暴脾气”的“密码”。而中科热仪研发的量热与热分析仪器则是“解密”的“关键之匙”。“仪器内集成了上百个三维量热传感..

    2025-10-31
  • 历史百科

    历史上有名的3件文物 科学都难以解释

    历史中真实出现的三件文物,希腊天文机器墓室中的电池以及玛雅文明飞行器,到至今为止都难以解释,反映出了古人的智慧。古人们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点一点的拥有了文明,被称作是人类文明。在地球上面人类可以说是最为聪明的一个种族,科学家在对过去探索的过程之中,发现了史前文明是存在的,例如在历史上发现的三件文物。..

    2025-10-2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