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马沉沦之谜:安踏、李宁会接盘这个“烫手山芋”吗?
| 德国黑措根奥拉赫小镇的Aura河两岸,曾经并称“德国双雄”的运动品牌如今命运迥异——南岸的阿迪达斯重返增长轨道,北岸的彪马却深陷泥潭,股价腰斩、CEO离职,如今又被摆上货架待价而沽。
北京时间8月25日晚间,德国运动品牌彪马(Puma)股价一度暴涨超20%,创下2001年10月以来最大盘中涨幅。引发这场资本狂欢的是一则出售传闻:彪马的主要股东皮诺家族(Pinault)正在探索包括出售在内的战略选项,据传已与安踏体育、李宁以及美国其他运动服装公司、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等潜在买家接触,尽管安踏和李宁对此称——暂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
过去12个月,这个曾经与阿迪达斯和耐克齐名的运动品牌市值已蒸发近半。在业绩持续低迷、三年两次更换CEO的困境中,彪马的出售传闻折射出一个百年品牌的沉沦与挣扎。
01
出售传闻:
皮诺家族寻求退出,中国运动品牌或接盘
皮诺家族作为彪马的主要股东,通过其控股公司Artémis持有彪马29%的股份。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亿万富豪家族已聘请顾问,可能在任何交易中寻求可观的溢价。
这并非彪马第一次传出出售消息。但此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彪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业绩压力。该公司上月发布了盈利预警,其股价在过去12个月内已下跌约50%,目前市值约为26亿欧元(约合30亿美元)。
当然,任何潜在交易都将面临挑战。知情人士强调,相关商议仍在进行中,并不保证最终一定会达成交易。然而,市场对出售可能性反应热烈,股价暴涨表明投资者看好彪马被收购的前景。
辉煌不再:
灵魂人物出走,管理层动荡业绩下滑
彪马的衰落轨迹始于2022年,当时被誉为“灵魂舵手”和“复兴功臣”的CEO比约恩·古尔登(Björn Gulden)突然宣布出走阿迪达斯。
古尔登曾用十年时间将彪马从濒危品牌打造成全球第三大运动巨头。2013年接手时,彪马年营收不足30亿欧元,濒临边缘化。
十年间,他通过精简产品线、明星联名和专业运动营销,推动营收升至2022年的84.65亿欧元,股价累计上涨400%。2021年11月,其股价一度达到114.7欧元,创上市以来历史最高水平。
古尔登的离职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他的继任者Arne Freundt上任后,彪马营收几乎停滞不前。在彪马2024财年,营收增速仅为2.51%,而上一个财年是1.6%。相比之下,2021财年和2022财年,彪马营收增速分别高达30.01%和24.39%。
盈利能力更显得有些惨淡,2022-2024财年,彪马净利率分别为5.01%、4.19%、3.88%,不足耐克的一半,与安踏超20%的净利率更是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4月11日,45岁的Freundt在彪马工作14年后提前离职。这是彪马三年内第二次更换CEO,管理层动荡直接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最近一年内,彪马股价几近腰斩,幅度远超耐克和宿敌阿迪达斯。
03
定位失焦:
在专业运动与时尚潮流之间徘徊不前
彪马的困境根源在于战略定位失焦。这个老牌运动品牌始终在专业运动和时尚潮流间寻找平衡,却未能在这两个领域建立绝对优势。
Freundt任期内最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高端化”,试图通过产品升级和时尚联名提升品牌溢价,但收效甚微。
例如,彪马通过复刻经典跑鞋Speedcat,并借Blackpink成员Rosé的明星效应营销等举措提升品牌溢价,但Speedcat的售价(109.95欧元)与平价款Samba相差无几,市场反响远不及阿迪达斯的Terrace系列。
为打破定位困境,彪马于2024年启动全球营销活动“Go Wild”,预算同比增加40%,是品牌史上规模最大的营销投入,活动聚焦“运动即自我表达”的核心主张。
相比之下,安踏旗下拥有斐乐(Fila)、迪桑特(Descente)等多个品牌,并曾在2019年参与一个财团以约46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的Amer Sports。李宁则通过国潮定位成功实现品牌升级,在中国市场赢得年轻消费者青睐。
在消费者端,彪马同样面临认知挑战。许多中国消费者表示,近年来对彪马最直观的感受是“没什么存在感”。在小红书平台,彪马热度前十名的笔记有超半数跟被阿迪达斯带火的德训鞋有关。
结 语
皮诺家族为彪马寻求买家的消息一经放出,资本市场以股价暴涨20%表示赞同。
但无论是安踏、李宁还是其他潜在买家,接盘后面临的都将是一个在专业运动与时尚潮流之间徘徊的品牌、一个在中国市场份额仅剩1%的尴尬位置、以及一个市值较峰值蒸发近半的烫手山芋。
全球运动品牌市场正在经历深度调整,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巨头稳坐头把交椅,lululemon、On昂跑等新锐品牌聚焦细分市场,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强势崛起。
彪马这个有着近80年历史的品牌能否找到重返赛场的路径,还是最终沦为巨头博弈的旁观者?这场存在很大可能性的收购,将是一场关于品牌重生与市场格局重构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