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翻译(论语十则翻译及原文子曰君子食无)
论语十则翻译,其中一则是“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说,君子无所争,必定是射箭的时候谦让一下,下下来的时候喝酒,这样才是君子。”孔子的意思是,君子不争不抢,就是一个好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该谦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争得得面红耳赤,最后两败俱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导致自己吃亏。
论语十则及讲解:
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9.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10.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子说:“春夏之交,春天的农事已做完,与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边洗个澡,上舞雩台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来。”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论语十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第八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就要全身心的投入.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第十则是学习方法,强调“思不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