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令》刷屏背后:蕉下轻量化户外正在「狂飙」
看过电影《大河恋》的人,一定都记得电影里反复出现的“飞钓”镜头。在屋后的河岸边,兄弟俩在父亲的带领下练习钓鱼,他们手握鱼竿,将细长的鱼线高高扬起,在空中划出银亮流畅的弧线,蓝天、河流、灵巧的鱼,一切都像一首诗。
这条鱼线凝结了两代人的人生起落和人情哲理,是不少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入坑之作”。
过去三年,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家”为圆点,向外逐渐探索户外活动——散步、骑行、飞盘、露营、垂钓。
与体验门槛更高、耗时更长、装备更复杂的传统户外运动相比,这些在城市或附近进行的活动门槛更低、更易入门,对装备的要求也更低。因此,这些运动作为一种新型休闲生活方式逐渐火了起来。
同时,用户对户外装备也有了新的要求,便携、百搭、功能强,成为了用户选择产品最关注的关键词,而在此背景下,蕉下被贴上了“防晒品牌”的标签,并通过多款经典品吸粉无数。
那么,蕉下是防晒品牌吗?3月6日,品牌用一支《惊蛰令》视频,给出了答案。
视频中,蕉下用一双轻量化全地形户外鞋,正式宣告它的“轻量化户外”商业版图。从2013的小黑伞,到2023的全地形户外鞋,轻量化户外这个基因在蕉下十年发展过程中不断复制,直至今天。
对于轻量化户外赛道的洞察,蕉下自2013年就已察觉,并早早地以一款小黑伞切入市场。而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蕉下以经典品组成的产品矩阵和防护体系悄然形成。当2023年的惊蛰,蕉下第一次以行业先行者和引领者的身份面向大众正式喊出“轻量化户外”时,品牌们才陡然发现这个万亿市场。
轻量化户外是什么?蕉下又是如何锚定轻量化需求的?与其他传统户外赛道的品牌相比,蕉下又有哪些独特之处?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拆解这些问题。
户外“轻需求”成风
为了多住一晚,筱璐周五一下班就驱车赶到了露营的地方。几乎每个周末,她都是在露营地度过的。
过去三年,她一共露营了113次,住了224晚。其中最长的一次,是在国庆露营了8天,而有一个夏天,她几乎每周都是周五晚上到营地,周一早上赶在七点前回到公司。她把自己每一次户外的经历都记录在“乐筱璐Camping Tribe”账号上。
之所以会习惯这么高频的露营节奏,是因为筱璐喜欢大自然,留在城市打工赚钱对她来说更像是“不得不做”的事,把家“背”在车上到处露营,才是人生的正确打开方式。以前她患有严重的入睡困难症,自从爱上露营之后,在含氧量较高的环境里睡觉,睡眠质量大大提高。
筱璐在帐篷中准备早餐
她选择露营的地方都在城郊,她会在帐篷附近玩飞盘、桨板和路亚,最近开始尝试徒步。她的朋友们有时会带着一家人来露营一个下午,或者一起单日徒步。有的朋友则会选择城市内的足球场玩飞盘和滑板,或者在公园里散步、遛狗和野餐。
这些分布在1公里生活圈和城市周边的活动,更受筱璐这种以往很少接触户外运动的城市白领的喜爱。在筱璐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户外体验,能让几乎所有人迅速“入坑”。
多位受访者都非常看好这种“说走就走”的户外生活,认为这是一种新生活方式。
这一市场的火热与现在大部分年轻人的快节奏工作生活安排相关。“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人们很难空出长时间段的假期,工作的压力需要释放,家庭又有亲子游的需求,短决策周期的轻需求,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筱璐称。
反观户外赛道,“户外运动”之所以长兴,与过去几年室内活动的暂停有关。“人们有出门透气的强需求,户外某种程度上成为室内活动的替代方案。”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资深分析师李应涛还看到,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社交平台的户外内容,也在为这一市场推波助澜,用户能够被实时种草和触发户外出行的计划。
中国户外呈“轻需求”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五一”期间露营的百度搜索热度同比涨幅达298%;2022年6月以来,陆地冲浪的搜索量环比年初增长了12倍;2022年与“户外”相关的用户搜索同比增长375%,户外休闲已成为生活新刚需。截至目前,小红书“露营”相关笔记达近400万篇、“徒步”相关笔记超270万篇,抖音“钓鱼”话题播放次数超1754亿次、“飞盘”话题播放次数超16.2亿次。
资深户外达人、从业数十年的营销人士徐浩看到,除了新入坑的户外活动体验者,重度户外爱好者也会因为时间不足以支撑长途户外,而选择短途、低门槛、装备轻的户外活动,对于这类人群,他们拥有的装备、消费能力和户外习惯,反而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