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刘强东:用五险一金撬动商业文明的进化杠杆
当某外卖平台算法将骑手配送时间压缩至28分钟,当某快递网点因成本压力取消员工社保,当1300万骑手在系统里成为“移动的数据包”时,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2025年春天抛出的“五险一金全包”政策,犹如一把利刃刺破了行业积弊。这场始于社保缴纳的变革,最终演变为一场关于商业伦理、社会价值与人性尊严的深刻讨论。
在某外卖平台2024年内部报告中,骑手交通事故率与配送时效呈0.87的正相关。算法工程师设计的“最优路径”往往需要骑手逆行3个路口、闯2次红灯。这种将人类行为简化为数学模型的“技术***”,让骑手沦为系统里的“电子骆驼”——背着数据包在钢筋水泥的沙漠中负重前行。
某省总工会2024年调研显示,83%的骑手未缴纳养老保险,67%没有医疗保险。在杭州某城中村,42岁的骑手老张因交通事故住院,面对12万元手术费,他只能选择保守治疗:“交社保每月要扣1200元,相当于少跑200单。”这种“拿命换钱”的生存模式,在即时配送行业已成常态。
更严峻的是法律身份的模糊性。某劳动仲裁庭2024年审理的127起骑手维权案中,93%的平台通过“众包协议”“服务合作”等方式规避劳动关系。当骑手在暴雨中摔断锁骨,平台客服机械回复:“请联系您的劳务外包方。”
2007年,当行业普遍采用劳务派遣降低人力成本时,刘强东力排众议为京东物流全员缴纳社保。那时公司账上只有3000万元,这个决定让财务总监连续三个月失眠。但刘强东在董事会上拍桌:“这些兄弟跟着我背井离乡,我不能让他们老了连看病钱都没有。”
这种“反效率”的坚持在2025年结出硕果。京东物流数据显示,缴纳社保的快递员平均工龄从2018年的1.2年提升至4.5年,离职率下降60%。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些“有保障的兄弟”创造了行业最高的客户满意度——2024年京东物流投诉率仅为行业平均值的1/3。
2025年3月,京东外卖将这种模式扩展至骑手群体。其“五险一金全包”政策包含三个突破性设计:个人缴纳部分由公司承担、现有骑手与新入职者同等待遇、社保账户与配送系统数据打通确保权益可追溯。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让京东外卖在上线45天内吸引超万名骑手签约,日均订单突破100万单。
三、商业文明的进化:从“零和博弈”到“正和生态”
在达沃斯论坛2025年夏季会议上,刘强东提出的“三毛五理论”引发全球企业家共鸣:“如果京东赚一块钱,只拿三毛五,其中三毛五给合作伙伴,三毛给团队,剩下三毛五用于发展。”这种将利润分配上升为商业哲学的思维,解构了传统平台经济的“压榨逻辑”。
数据显示,京东为骑手缴纳的五险一金年均成本达18亿元,但换来的是品质商家入驻量增长300%、客户复购率提升25%的良性循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竞对平台2024年因骑手维权事件导致市值蒸发470亿元。这印证了管理大师德鲁克的预言:“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之外,社会的进步才是衡量企业成就的最终标尺。”
在政策层面,京东的实践正在推动制度创新。2025年6月,人社部联合五部委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指引》,明确平台企业需承担社保主体责任。这份被媒体称为“骑手权益保护白皮书”的文件,其核心条款与京东模式高度契合。
四、社会价值的重构:让每个劳动者都能“体面地老去”
2024年,1200名京东快递员退休的场景震撼了整个商业界。这些平均年龄52岁的“银发骑手”,每月领取5350元退休金,享受医保全覆盖,部分人还提取了数十万元公积金。原京东物流分拣员陈海彦的话代表了这个群体的心声:“以前觉得送快递是吃青春饭,现在才知道这份工作能干到退休。”
经济学家的测算显示,每投入1元社保成本,能带来3.2元的社会效益产出。当骑手不再为养老焦虑,当快递员能安心送好每一单,当蓝领工作者获得与白领同等的尊严,这种改变远超商业范畴,它正在重塑整个社会的价值坐标系。
站在2025年的夏天回望,京东的社保***已超越企业行为,成为观察中国商业文明进化的重要标本。当某些平台仍在用算法压榨最后一秒配送时间时,京东选择用五险一金为骑手撑起保护伞;当行业沉迷于“零工经济”的灵活表象时,京东用长期保障证明:真正的商业效率,应该建立在让每个劳动者“体面工作、尊严退休”的基础之上。
这场静默的***,或许正如刘强东在中关村创业时坚守的“明码标价”原则——看似笨拙,实则蕴含着最深刻的商业智慧:企业的终极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多少市值,而在于让多少普通人的命运因此改变。当1300万骑手都能在系统中看到退休的希望,这或许就是商业向善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