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方案
“疫情放开后,今年阳朔县春节旅游黄金周火爆,我们的餐厅天天都是满客。”大年初六,阳朔县民营企业、无党派人士谢大姐啤酒鱼店老板高兴地说:阳朔旅游回到三年前状态了,甚至达到了“报复性”增长。
“今年大年初四,我们漓江景区阳朔镇观莲码头排筏游售票7323张,与2019年(疫情前)同比增长31.78%。”当天,该码头经理陈梦云对笔者如是说。
“我们酒店房间春节前就已预订一空,现住满了客人。”大年初二,位于阳朔镇鸡窝渡村的县政协委员、民营企业酒店——竹窗溪语服务员告诉笔者,该店在春节前预感到旅游业将火爆的“好消息”后,做足了准备工作,酒店将衣、食、住、行、修融入疗愈度假理念,打造拥有唤醒身心和疗愈的自然环境。
前来竹窗溪语入住的四川游客王女士说:“旅行的意义,在行,也在停。竹窗溪语独据小村一角,辟一方诗意栖居地,尽揽十里画廊美景。在这里,把生活过成度假,身之居所,心之归处。”
以上是阳朔旅游复苏缩影。今年春节旅游黄金周(1月21日至27日),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91.04万人次,旅游总消费12.11亿元,全县酒店平均入住率为71.30%。人数与2022年同比增长507.30%,与2019年同比增长21.98%,再创历史新高。期间,景区出现“一票难求”,酒店出现“一床难求”现象。
“在新冠疫情的三年里,我们没有停止旅游规划、项目储备(招商)与创新发展的步伐,而是全力推进自治区、市关于科学保护漓江和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决策部署,以‘五个聚焦’打造阳朔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阳朔县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聚焦顶层设计,以系统思维助推战略落地。”近年来阳朔县编制《阳朔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遇龙河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开展《油茶造林提升漓江沿岸绿化品质》《阳朔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方向》等专题调研,确保先导区建设在高地上起高峰。坚持把漓江保护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出台《阳朔县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大队及10个生态环境保护中队。完善先导区建设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县级专门机构——阳朔县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工作推进中心,核定事业编10名,已拿出7个编制面向全国高校招聘。
“聚焦融合发展,以战略思维助推旅游升级。”“春节旅游黄金周期间,《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剧场的新春游园会排起了长龙,幸运大转盘让各地游客转出福气和福利,还免费给我们送姜茶和新年礼物,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自然山水与传统文化融合之美!各民族文化融合之美!”大年初三,从深圳来的游客黄女士兴奋地说到。近年来,阳朔县坚持拉高标杆完善体系,围绕“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目标,塑造“山、水、城、文”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坚持完善产业要素,打造国际品牌酒店集群、特色商业街区集群、精品民宿集群、文化演艺集群、户外运动产业集群等五大文旅产业集群,2022年新签约重大文旅项目5个,总投资11.2亿元。不断扩大阳朔旅游品牌影响,庆元宵、“金龙巡游”等系列活动获央视聚焦,举办2022首届漓江杯“邂逅漓江”文创设计和短视频新媒体创作大赛,全市新媒体宣传月直播活动8项指标中6项排名全市第一。印象•刘三姐、桂林千古情演艺、阳朔西街等景区分别荣获夜间经济消费聚集区、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称号。
“聚焦现代农业,以科技思维助推农业增效。”从该县相关部门获悉,去年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1467万元、种粮一次性补贴684万元、稻谷生产补贴433万元。基础设施持续建强,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9万亩。农业示范园区集聚发展,完成各级示范区(园、点)认定163个,其中自治区级6个、市级1个、县级3个,“阳朔金桔”连续三年入围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