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类之最

如何理解李长之所说的“批评家精神”

2025-06-29 11:45人类之最

作者:刘义甫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他的批评实践和批评精神对于培养新时代的文艺批评家、推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有着丰富的启示。

文艺批评家需要有学识上的博与通。李长之说:“伟大的批评家的精神,在不盲从。他何以不盲从?这是学识帮助他。”他所说的学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知识,一是专门知识,一是辅助知识”。其中,基本知识包括语言学、文艺史学等方面的知识。专门知识则以文艺美学或诗学为主。生物学、心理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则构成辅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他强调:批评家的“基本知识越巩固越好,他的专门知识越深入越好,他的辅助知识越广博越好。三者缺一不可,有一方面不充分不可”。如此看来,要写出好的评论文章,首先应具备这种跨学科的、广博的学识。

而且,这种广博的学识并非杂乱的,而是围绕文学批评关涉的问题而内在贯通起来的。他认为,文学批评的问题不过四项:一是看一个作品说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因而要牵涉哲学的智慧和哲学的运思训练。二是看一个作家表现成功没有。这是一个美学和语言学的问题,但“这一方面的批评,必须以第一方面的问题为基础”。三是看一个作者该不该那样说。这是涉及创作伦理的问题。四是看一个作者为什么表现这样而不表现那样。这是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问题。如上可见,李长之正是紧扣批评对象而将各种学识贯通起来。

纵观李长之的批评文字,他正是基于学识的博与通来彰显其批评精神的。一方面,他对中西方文学与文化都很熟悉,且留下了大量研究成果。关于中国文学与文化,他不仅有对孔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韩愈、鲁迅等经典作家的个案式研究,也有像《中国文学史略稿》《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等这种整体式考察的论著。对于西方文学与文化,他极为关注并译介德、英、法、美的人文学术,对康德、歌德、席勒、陀思妥夫斯基等人作过专门研究,且写下了《北欧文学》《西洋哲学》《波兰兴亡鉴》等鸿篇巨著。另一方面,他并不是在专门学问领域“划疆而治”,而是注重融会贯通,将文学和文化汇通,在文化的整体视野中把握与研究文学。故他说:“专就文学而了解文学是不能了解文学,必须了解比文学的范围更广大的一民族之一般的艺术特色,以及其精神上的根本基调,还有人类的最共同最内在的心理活动与要求,才能对一民族的文学有所把握。”

而反观当下的批评界,我们的批评家们要么拘囿于狭隘的专业领域之内,要么鼓吹“不及物”的跨学科研究,这都不利于文艺评论的开展。而李长之的经验告诉我们,批评家只有做到学识的博与通,才有利于推动文艺评论的顺利展开,推动批评精神的形成。

文艺批评家在批评实践中要有“情感的会心”。除了学识的博与通,李长之尤为关注批评家的艺术天才。当然,他认为批评家的天才不同于创作家的天才。创作家的天才是“能把自己的印象抓住,又能表现出来”,而批评家的天才则是“把他的了解抓住,又能表现出来”。这种天才,李长之称之为“情感的会心”。批评家在批评时有一种特别锐利、灵敏的才能,“他能马上看出一个作家所特有的作风的所在”,“他之得之,与其说是一种理智的领悟,毋宁说是一种情感的会心,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批评方法又有了艺术性”。这意在说明,“情感的会心”是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但又与纯粹的理性认识不同。

那么,何谓“情感的会心”?李长之虽未直接加以详细解说,但从字面上看,这就要求以情感把握情感。显然,情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李长之认为情感构成了文艺及其所表现的现实的全部,“文艺而离开情感,全是魔道”。所以,以文艺为对象的批评不仅要从情感出发,而且要以情感为归宿。他提出“感情的批评主义”,就是要将情感贯穿于文艺批评的全过程,“在批评一种文艺时,没有感情,是决不能够充实、相近、捉住要害”。这进一步说明了情感是文艺批评的重心。

不过,李长之所说的情感并非主观随意的,而是具有理性意味的情感。他论及“感情的批评主义”时说:“于感情的批评主义下,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在一篇作品中爱憎要各别。唯独如此,才不顾惜,才不求全,也才能够公平。二是把带有自己个性的情感除开,所用的乃是跳入作者世界里为作者的甘苦所浇灌的客观化了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感情的批评主义”是将情感提至理智的层面:“在感情的型里,是抽去了对象,又可溶入任何的对象的。它已是不受时代的限制的了,如果文学的表现到了这种境界时,便有了永久性。”可见,“感情的型”旨在说明文学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他对人类普遍境遇与普遍人性的独特感悟,所以其中也包含有对理性的追求。

文艺批评家在评论实践中要有“求真”的精神。李长之在解答“文艺批评家要求什么”时说:“一个字的答案,要求‘真’。”他强调“这是一种专门而艰巨的工作。然而不作文艺批评的便罢,作,便就只有如此作”。可见,他将“求真”视为文艺批评的必要事项。

那么,问题在于,如何真正实践求真?他说:“详细些,就是对于作品求一个真面目和真价值。”一是求“真面目”。这是要求文艺批评像自然科学那样进行客观的研究,以达于真理。他说:“文艺批评家的态度,无异于自然科学家的态度。为要求真,他的态度便先要忠实。”而且,他强调“碍于面子”“受了命令”“别有目的”等这都将导致批评不能做到忠实而有害于批评。故他将理性视为批评的基础,“批评是从理性来的,理性高于一切”。二是求“真价值”。这意味着文艺批评家要基于艺术自身进行公平正义的价值判断。他强调文艺批评“不单要真相,还要真价”,所以“批评以理解为基础,理解须富有同情心”,这是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地方。不唯如此,他还将文艺批评和其他理论研究进行比较,以凸显文艺批评自身独有的价值追求。他说:“批评和文学史完全是两回事。批评追求一种永久价值,它的对象是绝缘的,是独立的,是绝对的。它所处理的对象,往往抗拒着文学史所加给的封条。”在他看来,文学史重“在阐明嬗变,它不管作品有无价值,只要在史的意义上值得处理”,而批评“绝非说明某一种作品就完了,却是更要求改良,能够发生实际作用”。故批评更为注重作家作品的价值评判,旨在发掘其中的可能性意义。

一定程度上说,李长之所说的批评精神,正与这种对“真面目”“真价值”的不懈追求密切相关。为此,李长之这样写道:“这样求‘真’而不惜破坏‘假’,求‘善’而不惜疾‘恶’如仇,为‘美’而热烈地爱护、礼赞,以及与一切不完整、不调和、污秽、丑恶、缺陷相奋斗的精神,便是伟大的批评家精神。”这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丑恶的批驳,可以说就是批评家求“真面目”“真价值”的结果,这也就是李长之孜孜以求的批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文艺批评家拥有了一种正义感;他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深入的了解要求并欲其普遍于人人的宣扬热诚”,“对邪恶,却又不能容忍,必须用万钧之力击毁之”。而这种正义感也可说是批评家“求真”的产物。

李长之启示我们,要写出有批评精神的评论,首先要以广博而贯通的学识为基础,形成可将理性和情感相汇通的“情感的会心”能力,更为关键的是要有一种“求真”的态度和精神。

(作者系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四十年代’视阈下中国现代文论的转型研究”<23WX1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 情感百科

    如何制作婚纱照电子相册

    如果今天是你的结婚纪念日,你可以拿着你喜爱的结婚照,到专业的纪念册设计公司百铂设计来制作自己的结婚相册吧。纪念册定制机构专业设计结婚周年纪念册、婚纱相册、结婚纪念册。“如果爱情有形状,一定是你穿婚纱的样子。”每一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穿着最美的婚纱嫁给最爱的人,看着他举着戒指对你笑,说着余生请多多..

    2025-11-28
  • 机械之最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让每个梦想,都有向上生长的土壤”

    新华社昆明11月25日电 题:“让每个梦想,都有向上生长的土壤”新华社记者胡了然、彭奕凯“郑老师,看镜头!”一场讲座刚结束,云南技师学院教师郑棋元就被学生们团团围住。咔嚓一声,照片定格,“Z世代”青年郑棋元站在中间,身着工装,笑容青涩。今年9月,28岁的郑棋元被认定为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成为最年轻的“大..

    2025-11-27
  • 情感百科

    如何让男朋友给你宠上天

    今日份搞笑段子01via:@每日甜分男朋友:玫瑰是我养的 带刺我是知道的02via:@社会性迷惑像极了路人和控评的粉丝们03via.@互联网打工青年这老板哪里找的,给我来一个!04via:@少少少女病还有别谈钱05via:@spaceboii每天一个面对催婚小技巧06回家放牛的日子真好没有生活压力,只放一头牛,多了怕数不过来07哈哈哈神逻辑08..

    2025-11-27
  • 军事之最

    暗度陈仓:韩信如何用一场心理战撕裂项羽的霸主神话?

    ——揭秘楚汉相争最惊心动魄的权谋博弈,看刘邦怎样从流寇逆袭为天下之主一、栈道迷局:中国军事史上最完美的战略欺骗公元前206年八月,汉中群山深处响起震耳欲聋的伐木声。汉军大将樊哙督率三万民夫大张旗鼓修复子午道栈桥,每日炊烟绵延十里。消息传至彭城,项羽轻蔑一笑:“刘邦不过瓮中之鳖。”韩信然而在秦岭西麓,一..

    2025-11-26
  • 情感百科

    如何评价宋丹丹的表演

    提起宋丹丹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刘星的妈妈,这只能说你对她的认识太少了。她是一位陪着几代人成长的演员,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她就出演过《寻找回来的世界》在里面她饰演一个失足女青年。90年代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家有儿女》了吧。那个时候的她还是非常年轻的,转眼间已经六十岁了。在现在我们也能够在电视屏幕..

    2025-11-26
  • 科技之最

    牛顿是科学革命的“全能王者”,他如何用一颗苹果撬动宇宙?

    1666年的伦敦街头,一场瘟疫让剑桥大学被迫关闭。23岁的艾萨克·牛顿回到伍尔索普庄园的苹果树下,一场改变人类认知的风暴正在酝酿——一颗坠落的苹果,让他顿悟了万有引力的奥秘。这个被后世传颂的经典场景,实则是科学史上最浪漫的“灵感瞬间”。但牛顿的伟大,远不止于此。他既是手持三棱镜破解光之密码的光学先驱,也是..

    2025-11-24
  • 植物之最

    植物如何滋养华夏文明丨格物志·构木生灵

    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草木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智慧的源泉。它们化作疗愈身心的本草,变为承载思想的纸张,默默滋养着文明的生长。让我们走进本草医药与造纸术的世界,探寻植物与人类文明的深厚缘分。本草医药:自然馈赠的生命智慧在湖北蕲春的李时珍纪念馆,百草药园内种植着200多种药材标本,见证着这位伟大医者对本草..

    2025-11-23
  • 军事之最

    杨秀清如何能成为太平天国军事第一人?

    杨秀清五岁丧父、九岁丧母,由伯父抚养成人,家里世代以耕山烧炭为生,家境极度贫寒,完全没有接受教育的物质条件,基本不识字,更谈不上进私塾或学堂读书 。就连清朝的张德坚、太平天国的洪仁玕等,也都在相关记载或评价中提及他“不读书”“罔知兵法”。 杨秀清的军事才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底层生活历练、当地斗争..

    2025-11-2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佛教导航 - 开启智慧之旅,连接十方法缘 | fjdh.org.cn智慧莲华 - 赋能寺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弘道平台趣知道 - 提问与分享,人人都是知识分享家 | Quzhidao.Com地藏孝亲网--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给农网地藏经顺运堂 - 专业家居风水布局,八字命理分析,助您家宅兴旺,运势亨通弘善佛教网-传播正信正知佛法的佛教网站国学在线 - 国学网,国学学校,国学经典,国学地图品读名篇佳句,涵养诗意人生 - 古诗词网哦嘿养殖网 - 热门乡村养殖发展项目_养殖技术知识分享生死书 - 佛教文化传承与生命智慧探索平台地藏论坛-佛教网络净土_佛法综合社区生死书生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