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宋军为什么会失败?真相是什么?
靖康二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时期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时期灭亡。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靖康之耻”是古代上中原王朝最悲痛的一次大事件,北宋时期失败的真相也经常有人提出总结,从政治、外交、军队等等,各种层面进行分析,北宋时期被灭亡的真相当然有不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不过在小编看来,靖康年间的失败,唯一的重要因素就三个字:“不敢战”。
为啥这么说?因为北宋时期当时不是没有兵,北宋时期的情况和后世的明朝朱由检十七年不一样,明末朱由检朝灭亡时,北京城内是的的确确没有兵了,彩奇网,都被吃空饷吃掉了,而且因为财政的困难,也没法招兵,闯王李自成兵临城下后,朱由检垂死挣扎时还在找大臣借钱,没钱只能被迫让太监去守城。
北宋时期就不一样,它是有养兵的习惯的,北宋时期一直执行的是“强干弱枝”的军队政策,集中重要军队力量在首都汴梁周围,在各种灾害年,为了不让没饭吃的老百姓造反,还专门有收留无地农民、流民等当兵的政策,因此,“冗兵”是北宋时期的一大特征,《水浒》里面的林冲不就是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即便八十万禁军的这个人数很夸张,打个折扣,四十万总还是有的,何况汴梁城内还有百万百姓,其中青壮也有数十万。金军能有多少?东、西两路军会合后不超过十五万人,这个人数包括了攻破太原后赶来支援的西路军。
金军不但人数占劣势,而且金军是攻城方,以汴梁城墙的周长,十五万金军想到四面攻打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北方民族的军事历来都不善于攻坚。汴梁城内有兵还有钱,也有完整的防御工事,这种状况可比明末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可就是因为“不敢战”导致金军进城,而“不敢战”却是由两方面真相造成:
北宋时期在国策上重文轻武,但并不是把武将不当人看,是允许他们过富裕生活的,在这上面,帝王和文官集团都是鼓励的,巴不得武将们每天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日子。在这种暗示下,大多数高级军官都以捞钱为人生目标,经商之风盛起。
而且,北宋时期在宋真宗时期和北边强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份和平协定后,除了和西夏反复交战的西军外,汴梁城内的禁军士兵基本上没仗可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都被军官们借用,帮助他们做生意去了,时间一久,包括有权的文官、勋贵在内,也都借用士兵来充当劳动力。
权贵借用禁军士兵帮助自己经商持续了数十年,因为一直和平,没仗可打,朝廷高层也没在意,对于禁军士兵们来说,还能多少挣点外快贴补家用,在当时,汴梁城中的权贵家中要盖房子、修庄园,不是找专业泥瓦匠,而是找禁军来充当泥瓦匠,军士们的手艺还足够他们完成任务。
从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在画中,汴梁城的城墙周围,全是商铺,其实这些地方应该是军营的,这些商铺里面的店小二全是禁军士兵,应该由他们守卫的城墙上却连一个正经的守卫都没有,可见军备废弛如斯。
就连宋钦宗都不得不承认:“既到军门,惟以番直随从,服事手艺为业”,这就导致了当金军杀到汴梁城下时,禁军人数是有,但都已经被转化成了店小二、伙夫、车夫、绣工、织工等专业人才,就是没有军队人才,数十万禁军根本就没有了军事本应该有的战斗力。
金军几乎毫无抵挡的就进了汴梁城,以至于金军将领都很惊诧地向被俘的宋朝官员询问:“闻南朝有兵80万,今在何处?”。宋朝官员回答全在各地充当守卫,本来大部分就在汴梁城周围,只不过他们的专业已经不是打仗,而是学好手艺,帮助权贵和自己赚钱。
第二:汴梁城中的两位帝王太怂,宁愿花钱消灾,也不愿意抵抗
禁军的战斗力因为经商和高官慢待的真相日益低下,但人数还是有一定保证的,金军又不善于攻城,汴梁城当作北宋时期一百多年来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军队、经济、商业、文化中心,城墙的防御性如何重视都不为过,凭借百年来建造的完整的防御工事,拿人堆也能把金兵给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