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没“尊严”的沙漠在中国:被用来种土豆,还产出1万多斤

2025-06-08 09:42世界之最

前言

提到沙漠,每个人的脑海中出现的都是“寸草不生”亦或者“黄沙满天”的景象,这样鸟不拉屎的地方,人类很少踏足。

然而,如果我说在中国,有这样一片沙漠,曾经以滚滚黄沙和猛烈的风暴而著称,如今却被国人用来种土豆,而且亩产万斤的话,你会不会觉得是在做梦?

它,就是被调侃为“最没有尊严的沙漠”——毛乌素沙漠,昔日的荒漠摇身一变成了绿洲,绿油油的农田取代了沙丘,土豆等农作物更是在这里创下年产万斤的奇迹!

难道说,中国人真的会魔法不成?

治沙英雄——石光银

数千年前,毛乌素还不是沙漠,这附近山川秀丽,水草丰美,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在这里长期居住,狩猎、放牧,建立属于自己的城邦。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秦汉时期,游牧民族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们通过伐木和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系统,大风吹过后,原本在地上的黄沙席卷而起,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说的沙丘。

到了宋朝,因为沙漠化进程加剧的缘故,毛乌素逐渐从西北向东南开始扩展,当地百姓不得不想尽办法抗沙、治沙,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不得不看着满天的黄沙无情的吞噬村庄、农田,最后甚至来到了长城脚下。

这种“沙进人退”的恶性循环,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也丝毫没有改善,最终,一个带着传奇使命的男人出现了,也是他,彻底改写了毛乌素沙漠的命运。

石光银,一个普普通通的陕西农民,他就出生在毛乌素沙漠附近的村庄里,从小到大目睹过太多次沙尘暴,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允许个人承包沙地的政策开始推行后,他二话不说贷款承包了近6万亩的荒地。

这一决定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脑子被门挤了,都知道沙漠里情况复杂,几千年以来人们不堪其扰,背井离乡,可他偏偏要跟沙漠对着干。

也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在石光银承包沙漠的前几年,他带着员工们种下的树苗存活率只有可怜的10%,眼看着钱花没了,员工也没信心了,毛乌素沙漠依然无情的摧毁着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切,说不失望是假的。

但很快,石光银就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仅靠一个人去治理数千年来肆虐的沙漠是行不通的,因此他花了大价钱去研究沙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土壤特性,还亲自去全国各地考察,最终找到了适合毛乌素沙漠的治沙方案。

再后来,石家三代人接力治沙的故事就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让更多人了解到石光银这个当之无愧的治沙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毛乌素沙漠才有了变成绿洲的可能,而像他这样的民间英雄,却不止一个。

为什么要在毛乌素沙区种地?

事实上,当地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治理毛乌素沙漠,为了更好的利用这片土地,他们特意从外地请了农业专家,一群人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展开了一轮新的实验。

当时毛乌素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部分土地也恢复了肥力,于是农业专家们就想着挑选一种耐旱耐贫并且价格便宜的农作物当做实验品,土豆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良田并不少,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北方黑土地和南方的鱼米之乡不管,偏偏要跑到毛乌素沙漠种田?

其实原因上面也提到过,毛乌素沙漠如果再不治理,不光会让当地百姓被迫离开家乡,也会让自然环境进一步的恶劣,彼时,别说西北了,中原、东北都有可能遭到沙尘暴的攻击。

再来说为什么会选择土豆作为实验品,其实是因为它作为茄科茄属的草本植物,很适合在干燥的地区生长,哪怕土壤发生变化,仍然能够靠着强大的适应性继续存活。

毛乌素沙漠的年降水量只有250-440毫升,雨季一般集中在夏天,其他季节基本上连个乌云都看不到,这样恶劣的环境,治沙是为了国之根本,但种农作物真的有必要吗?

从颗粒无收到年产万斤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想,都是问题,做,都是答案。

2011年,陕西当地很多农业公司在上级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找到部分科研机构合作,他们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位置建立了很多大规模的农场,主要就是用于种植土豆、玉米等耐旱的作物

彼时,中国的灌溉系统已经趋近成熟,加上先进的耕作技术,土豆、玉米和牧草等等诸多农作物在沙漠边缘茁壮成长,到了收获的季节带给工作人员很大的惊喜。

又经过了很多年的种植、优化,其中土豆的产量有明显的提升,从一开始的百斤、千斤、到后来的年产量突破一万斤,也让这群在沙漠中坚守已久的人看到了希望。

通过在沙地种土豆的这一实验,也是为了让固沙方案能够不断推行,并且土豆之类的成品栽种成功,就可以以170元每吨的价格卖给当地的颗粒厂,让家家户户每年的收入至少增加5000元以上,甚至更多。

取得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实验员们顶着烈日,高强度工作中找到了最适合沙漠中种植的土豆品种,而且还建立了一套严谨的灌溉流程,加上目的性铺设灌溉管道网,才让实验得以顺利进行,才让毛乌素沙漠变成了年产万斤土豆的绿洲!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毛乌素的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在这里种植的土豆内部形成了更多养分,最终转化成淀粉,人们吃到后往往会觉得格外香甜,这也算是沙地少有的优点了。

结语

中国科学家们在毛乌素沙漠地区成功种出亩产万斤的土豆,不光实现了沙漠绿化和经济增收,还有效的治理了沙化风化,而沙漠土豆,不光具有环境价值,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收入,同时因地制宜,形成了可循环的生态模式,看完谁不说一句:真牛!

勤劳的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相信还会有更多毛乌素沙漠这样的奇迹上演,原因无他,只因为我们是勤劳智慧的华夏子民!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 世界奇闻

    中国历史上五大未解之谜

    #东风纳米06央企好车智电双优#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令人费解的谜团,这些谜团不仅吸引着历史学家的目光,也激发了大众的好奇心。以下为你介绍中国历史上的五大未解之谜。老子西出函谷关之谜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籍《史记》中记载,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便..

    2025-07-23
  • 机械之最

    中国陆军全面进化:士兵带机器狼进攻,单兵无人机下放到班排

    战场上奔跑的,已不全是血肉之躯。未来的步兵,将不再孤军奋战。这不是遥远的想象。这套全新的作战方式,正在中国军队的演练中,成为现实。一场看似普通的阵地进攻演练,却透露出完全不同的作战信息。演习的核心,是一种过去从未有过的协同作战模式。传统的步兵小队依靠士兵的眼睛去观察,依靠士兵的双腿去前进。现在,一种..

    2025-07-23
  • 军事之最

    西方军事专家:估计只有越南最清楚,中国国力强大到了什么程度!

    文 | 观律鸣法编辑 | 翊星辰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中国和越南之间,在历史上也是存在不少渊源,正因如此,就有西方军事专家认为,或许眼前,只有越南心里最清楚,中国的国力如今强大到怎样的程度了。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越南是最为典型的“白眼狼”,当初..

    2025-07-23
  • 世界最长

    中国建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大海满满都是水,隧道是怎么挖的?

    这是位于海平面下42米深处的海底隧道,也是全球最长海底高铁隧道,那在满满都是水的大海中,这个海底隧道是如何挖的?金塘海底隧道这条海底隧道,其实就是连接舟山和宁波的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6.18公里,比港珠澳大桥越海隧道长近10公里,仅次于英法海底隧道和日本青函海底隧道,但因为隧道列车运行时速未达到高铁标准,让金..

    2025-07-23
  • 亚运会最值得期待的中国选手

    亚运会赛况已经开始了,昨日国足VS沙特的比赛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在此次亚运会中还有许多值得期待的选手,那么最值得期待的中国选手都有哪些呢?和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亚运会最值得期待的中国选手为期两天的2023年全国竞走大奖赛(第1站)昨天落幕,此次赛事也是今年世锦赛和杭州亚运会的选拔赛。在成年组的35公里..

    2025-07-23
  • 知识百科

    挖掘机哪个牌子比较好?中国挖掘机十大名牌排行

    说到挖掘机大家是不是都是非常熟悉的,中国挖掘机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基础建设水平。在中国挖掘机市场上,有许多知名品牌,其中被誉为中国挖掘机十大名牌的品牌更是被广泛认可和信任。中国挖掘机十大名牌三一重工SANY三一重工SANY是中国领先的重型机械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

    2025-07-23
  • 排行榜

    中国十大汽车销量排行榜出炉;吉利挤进前五!奇瑞排第六

    比亚迪横扫全球车市,中国技术让世界重新学造车。2025年开年,这家中国车企用62.3万辆的国内月销成绩单夺回销冠,更在海外21国登顶。当香港每三台新车就有一台比亚迪,巴西总统选择唐作为座驾,英国人抢购宋PLUS导致销量暴增620%——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三十年磨一剑的体系化胜利。比亚迪的“全球通杀”靠的不是低价倾销。米..

    2025-07-22
  • 军事之最

    西方军事专家:“只有越南最清楚,中国国力强大到了何种程度”

    ——南海对峙背后,河内的战略焦虑与北京的真实威慑力【河内/华盛顿/北京联合报道】 近期,随着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常态化演习和越南低调但坚决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西方战略界开始重新评估中越之间的力量对比。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最新报告指出,越南可能是最清楚中国真实军事实力的国家之一,因为它是少数..

    2025-07-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