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没“尊严”的沙漠在中国:被用来种土豆,还产出1万多斤

2025-06-08 09:42世界之最

前言

提到沙漠,每个人的脑海中出现的都是“寸草不生”亦或者“黄沙满天”的景象,这样鸟不拉屎的地方,人类很少踏足。

然而,如果我说在中国,有这样一片沙漠,曾经以滚滚黄沙和猛烈的风暴而著称,如今却被国人用来种土豆,而且亩产万斤的话,你会不会觉得是在做梦?

它,就是被调侃为“最没有尊严的沙漠”——毛乌素沙漠,昔日的荒漠摇身一变成了绿洲,绿油油的农田取代了沙丘,土豆等农作物更是在这里创下年产万斤的奇迹!

难道说,中国人真的会魔法不成?

治沙英雄——石光银

数千年前,毛乌素还不是沙漠,这附近山川秀丽,水草丰美,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在这里长期居住,狩猎、放牧,建立属于自己的城邦。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秦汉时期,游牧民族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们通过伐木和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系统,大风吹过后,原本在地上的黄沙席卷而起,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说的沙丘。

到了宋朝,因为沙漠化进程加剧的缘故,毛乌素逐渐从西北向东南开始扩展,当地百姓不得不想尽办法抗沙、治沙,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不得不看着满天的黄沙无情的吞噬村庄、农田,最后甚至来到了长城脚下。

这种“沙进人退”的恶性循环,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也丝毫没有改善,最终,一个带着传奇使命的男人出现了,也是他,彻底改写了毛乌素沙漠的命运。

石光银,一个普普通通的陕西农民,他就出生在毛乌素沙漠附近的村庄里,从小到大目睹过太多次沙尘暴,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允许个人承包沙地的政策开始推行后,他二话不说贷款承包了近6万亩的荒地。

这一决定在当时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脑子被门挤了,都知道沙漠里情况复杂,几千年以来人们不堪其扰,背井离乡,可他偏偏要跟沙漠对着干。

也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在石光银承包沙漠的前几年,他带着员工们种下的树苗存活率只有可怜的10%,眼看着钱花没了,员工也没信心了,毛乌素沙漠依然无情的摧毁着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切,说不失望是假的。

但很快,石光银就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仅靠一个人去治理数千年来肆虐的沙漠是行不通的,因此他花了大价钱去研究沙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土壤特性,还亲自去全国各地考察,最终找到了适合毛乌素沙漠的治沙方案。

再后来,石家三代人接力治沙的故事就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让更多人了解到石光银这个当之无愧的治沙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他,毛乌素沙漠才有了变成绿洲的可能,而像他这样的民间英雄,却不止一个。

为什么要在毛乌素沙区种地?

事实上,当地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治理毛乌素沙漠,为了更好的利用这片土地,他们特意从外地请了农业专家,一群人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展开了一轮新的实验。

当时毛乌素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部分土地也恢复了肥力,于是农业专家们就想着挑选一种耐旱耐贫并且价格便宜的农作物当做实验品,土豆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良田并不少,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北方黑土地和南方的鱼米之乡不管,偏偏要跑到毛乌素沙漠种田?

其实原因上面也提到过,毛乌素沙漠如果再不治理,不光会让当地百姓被迫离开家乡,也会让自然环境进一步的恶劣,彼时,别说西北了,中原、东北都有可能遭到沙尘暴的攻击。

再来说为什么会选择土豆作为实验品,其实是因为它作为茄科茄属的草本植物,很适合在干燥的地区生长,哪怕土壤发生变化,仍然能够靠着强大的适应性继续存活。

毛乌素沙漠的年降水量只有250-440毫升,雨季一般集中在夏天,其他季节基本上连个乌云都看不到,这样恶劣的环境,治沙是为了国之根本,但种农作物真的有必要吗?

从颗粒无收到年产万斤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想,都是问题,做,都是答案。

2011年,陕西当地很多农业公司在上级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找到部分科研机构合作,他们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位置建立了很多大规模的农场,主要就是用于种植土豆、玉米等耐旱的作物

彼时,中国的灌溉系统已经趋近成熟,加上先进的耕作技术,土豆、玉米和牧草等等诸多农作物在沙漠边缘茁壮成长,到了收获的季节带给工作人员很大的惊喜。

又经过了很多年的种植、优化,其中土豆的产量有明显的提升,从一开始的百斤、千斤、到后来的年产量突破一万斤,也让这群在沙漠中坚守已久的人看到了希望。

通过在沙地种土豆的这一实验,也是为了让固沙方案能够不断推行,并且土豆之类的成品栽种成功,就可以以170元每吨的价格卖给当地的颗粒厂,让家家户户每年的收入至少增加5000元以上,甚至更多。

取得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实验员们顶着烈日,高强度工作中找到了最适合沙漠中种植的土豆品种,而且还建立了一套严谨的灌溉流程,加上目的性铺设灌溉管道网,才让实验得以顺利进行,才让毛乌素沙漠变成了年产万斤土豆的绿洲!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毛乌素的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在这里种植的土豆内部形成了更多养分,最终转化成淀粉,人们吃到后往往会觉得格外香甜,这也算是沙地少有的优点了。

结语

中国科学家们在毛乌素沙漠地区成功种出亩产万斤的土豆,不光实现了沙漠绿化和经济增收,还有效的治理了沙化风化,而沙漠土豆,不光具有环境价值,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收入,同时因地制宜,形成了可循环的生态模式,看完谁不说一句:真牛!

勤劳的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未来,相信还会有更多毛乌素沙漠这样的奇迹上演,原因无他,只因为我们是勤劳智慧的华夏子民!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 世界最贵

    世界上最贵的一张照片,男子花2元买下,短短五年飙升至500万美元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程中,照片作为一种记录历史的独特方式,承载了无数珍贵的记忆与故事。自照相技术诞生以来,无数经典的老照片如繁星般点缀在人类历史的天空中,它们或是描绘着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或是凝固了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每一幅都如同一扇时光之窗,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探寻那些久远的往昔。在众多的老照片中,有..

    2025-06-22
  • 世界最长

    飞机也有“马拉松”?世界上最长的直飞航线

    近期,多地马拉松开跑,展现了人类对身体极限的自我突破。其实,飞机也有“马拉松”航线,十多个小时的飞行,这是一场耐力与“极限”的考验,你准备好跟飞机一起“马拉松”了吗?新加坡—美国纽约 全程15332公里 飞行时间19小时世界上最长的直飞航线是新加坡航空运营的新加坡樟宜机场至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航线,全程约153..

    2025-06-22
  • 世界最重

    世界上最高的人——苏丹·科森

    世界上最高的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人是土耳其的苏丹·科森(Sultan Kosen),他的身高为8英尺2.8英寸(251厘米)。他于1982年12月10日出生于土耳其的马尔丁。苏丹·科森从小就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在他10岁时身高已经达到了6英尺(183厘米)。在成长过程中他的身高继续快速增长,最终达到了惊人的8英尺2.8英寸(251厘米),使他成为..

    2025-06-22
  • 世界排行

    最新世界排名:中国包揽前4王楚钦高居第一,日本张本智和出前10

    在2024年的WTT重庆冠军赛中,中国乒乓球队再次证明了其在国际赛场上的统治力。本次比赛,中国男队派出的五位选手全部进入淘汰赛,展示了深厚的队伍实力和卓越的个人技能。尤其是樊振东和王楚钦,他们的表现不仅引人注目,更是直接影响了最新一期的国际乒联世界排名。在男子单打项目中,樊振东表现尤为突出,他在比赛中先后..

    2025-06-22
  • 世界排行

    最新世界排名:中国包揽前4,王楚钦高居第一,张本智和跌出前10

    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上,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不仅体现在中国球员在国际赛场上的长期统治地位,也体现在最新公布的世界排名中。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份新鲜出炉的世界排名中,中国选手不仅包揽了前四名,就连前十名中也有6人是来自中国。其中,王楚钦高居榜首,可谓是当之无愧。这无疑再次证明了,中国乒乓球正在迎来一个全..

    2025-06-22
  • 世界排行

    最新世界排名:中国包揽前4,王楚钦第一,日本张本智和跌出前10

    北京时间6月5日消息,随着2024年WTT重庆冠军赛圆满落幕,国际乒联2024年第23周世界排名火热出炉。男子单打方面,中国队继续包揽前四名,刚刚夺得重庆冠军赛男单冠军的樊振东排在第四,王楚钦高居第一。本期,日本选手张本智和跌出前十。刚刚结束的2024年WTT重庆冠军赛,是一站规格非常高的赛事,本次比赛,中国男队共派出5..

    2025-06-22
  • 世界排行

    中国到底有多厉害?联合国最新世界排名揭晓,让人眼前一亮!

    中国到底强在哪里?这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崛起不单单体现在经济领域,还包括科技创新和全球治理等多个方面。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世界排名显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就尤为显著。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东方大国的实力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只局..

    2025-06-22
  • 世界之最

    32张真正有趣的照片:世界上最长寿的人,蓝色龙河在葡萄牙!

    生活中总有些照片,能够让我们惊叹,感受到世界的趣味与震撼。今天,我们为您精选了32张真正有趣的照片,它们捕捉了那些独特、震撼、意想不到的时刻。这些照片不仅令人惊叹,更展现了人们无限的创意。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照片,感受生活中的震撼与快乐吧!印度将太阳能电池板整合到运河中,为我们带来太阳能运河。它有助于减..

    2025-06-2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