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科技之光闪耀三江之源

2025-05-27 09:44科技之最

丁玉梅 陆广涛

活动现场的科技工作者。青海日报记者 陆广涛 丁玉梅 摄

“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在激昂的歌声中,星耀高原——青海省“最美高原奋斗者之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于5月25日举办。恰逢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与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交汇之际,这场在雪域高原奏响的时代强音,以海拔标注着科技报国的新高度。

三江源头,昆仑山下。10位入选2025年“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先锋如同雪域格桑花绚丽绽放。他们中有的是守护“中华水塔”的生态卫士,破解盐湖密码的“提锂先锋”,更有编织雪域健康防护网的生命守护者……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科研战场,这些“最可爱的高原攀登者”用智慧书写高原奇迹,以创新丈量天际,将论文写在高原的雪山大地。

深情的歌唱结束,主持人热情开场,还迎来了可爱的“新搭档”小豹,它一登场,台下观众眼睛都亮了,原本庄重的仪式瞬间漾开欢快涟漪。当LED屏亮起,聚光灯转向发布会的主角,入选最美科技者的科研先锋们。

首先登场的是西宁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孔小平,二十载坚守菜畦,她让高原冷凉蔬菜成为“金字招牌”。大屏幕上的VCR生动展现了她为人民食品安全、高原蔬菜产业做出的贡献。

舞台灯光柔和亮起,在舞台一侧的访谈区,主持人从一粒种子的故事打开话题,孔小平用家常话讲起种菜的门道,旁边坐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波和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内一科主任巨涛。

说起蔬菜的营养价值,巨涛便和大家科普道:“蔬菜里多含有维生素A,国家膳食食谱中倡议大家多吃一些颜色深的食材。”她话音刚落,张波接过话茬和现场观众说起了燕麦的营养价值,当听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燕麦富含多种营养,引得台下观众连连点头,掌声不断。

随后,情景演绎《郭永怀的日记》,将大家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郭永怀先生以生命践行“科学报国”,其展现的 “两弹一星” 精神令人动容。在青海,与之血脉相连的盐湖精神同样闪耀。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副主任刘忠,在茫茫盐湖中开启科研征程。刘忠将盐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介绍了盐的价值及盐湖研究所在科学界的地位。

此外,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质量数字化部主任李晓涛以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故事展现大国重器的创新实践,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勘查部副主任王金海系统阐释青海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成果,青海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谢惠春则从生态屏障建设角度分享了高原林草保护的关键技术突破。这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科技先锋,通过生动的一线实践案例诠释了青海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而在高原发展的壮阔图景中,不仅有扎根青海的本土力量,还有一批来自远方的援青人才,他们以同样炽热的情怀投身这片土地。玛沁县人民医院院长(援青)、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朱鑫璞,毅然告别黄浦江畔的繁华,将医者仁心镌刻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

当发布会现场,朱鑫璞收到远在上海的女儿寄来的礼物时,潸然落泪。在青海的三千多个日夜,这份跨越3000公里的坚守已无需赘言。

这样的奉献精神,同样激荡在青海发展的多维战场。青海大学国家重点研究室研究员李润杰以水文数据为笔,勾勒出三江源生态屏障的守护蓝图;青海大学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院常务副院长黄建强带领青年团队构建的绿色算力网络,正将高原的风与光转化为数字时代的生态密码。当三位科技工作者接过烫金证书时,会场掌声如潮,这不仅是对个体的礼赞,更是对“山海同频”家国情怀的集体致敬。

“来自上海的朱院长真让人敬佩!”发布会仪式结束后,来自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马蕊感叹道,“虽然他不是青海人,但他亦如青海人一样爱这片土地,以后我也要努力学习,以朱院长为榜样,为青海的发展做出青年应有的贡献。”

这场特别的“科技之约”,生动诠释着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铿锵步伐,高原科技工作者正以“缺氧不缺精神”的豪情,在“地球第三极”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海答卷。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拥有最高密度的顶尖科技巨头、风投、初创企业以及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顶尖学府。核心优势:互..

    2025-07-16
  • 科技之最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提到北京理工大学,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国之重器”的摇篮。这里不仅聚集了顶尖的科研人才,更孕育出一批批在国防与高新技术领域独占鳌头的王牌专业。无论是让世界瞩目的兵器科学,还是紧贴时代脉搏的信息工程,亦或是推动工业升级的自动化,这三大专业正以硬核实力,持续为中国科技创新与国防安全贡献着不可替代的力..

    2025-07-15
  • 科技之最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要说 2025 年交通界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那得数世界经济论坛点名的结构电池复合材料 —— 这玩意儿简直是材料界的 “斜杠青年”,既能当车身骨架扛住磕碰,又能化身 “移动充电宝” 储存电量,堪称汽车界的 “一身多职小能手”。世界经济论坛 2025 年十大新兴技术中,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的结构电池材料成为交通领..

    2025-07-14
  • 科技之最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上海和深圳到底谁才是世界之最为此老外在外网已经打的不可开交澳大利亚老安认为绝对是深圳因为他早已被深圳的科技哄成胚胎移动送餐机器人无人机送达各式外卖无人驾驶早已应用于市场甚至清早的一杯冰美式都是机械臂完成这是老安第二次到中国旅行可这趟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中国一直以为的密密麻麻的摄像头在中国根本不是用..

    2025-07-13
  • 世界奇闻

    为人类探索宇宙!中国成立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

    7月7日,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成立大会在安徽合肥举行。这是中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新华社合肥7月7日电(记者何曦悦、吴慧珺)中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深空探测学会7日在安徽合肥成立。该学会的成立对中国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是全球航天界协同创新的重要标志。国..

    2025-07-09
  • 世界奇闻

    探索宇宙新平台!中国发起成立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

    7月7日,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国际科技组织在安徽合肥成立,这是全球首个以深空探测命名、由中国牵头发起的国际深空探测学会。 7月7日,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揭牌仪式在安徽合肥举行。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学会的成立是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新起点,也为全球航天协同创新提供广阔平台。深空探测是指对月球及以远天体和空间的科学探..

    2025-07-09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脑机接口先锋企业Neuralink成立时,有人描绘了一幅数字永生图景,赋予脑机接口无限想象。但他们或许并不会想到,这样的科幻图景正在上海演绎出更多可能。6月29日,我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脑智天地”在沪启动建设,制造业、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等领域的企业与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机构都汇聚在..

    2025-07-09
  • 科技之最

    走,去见识“黑科技”

    本报记者 尹 婕《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07日 第 12 版)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天柱峰景区依托秀美山水,打造机器人互动体验、水上卡丁船竞赛、直升机高空游览等新业态,让游客感受山水与科技的融合之趣。周 亮摄(人民图片)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景区,游客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下山。谢贵明摄(人民图片)这个暑期旅游市..

    2025-07-0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