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薛其坤:我要对得起国家的支持
在科学界,薛其坤的名字总会引起无数科学家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成就,更因为他所作出的研究加速了世界科学的发展进程。
2024年1月,61岁的薛其坤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他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这一奖项被誉为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更值得一提的是,薛其坤教授比之前最年轻的获奖者还要小两岁,打破了最年轻获奖者的记录。
他在量子物理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不仅推动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也为未来量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强调,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呼吁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基础科学研究,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薛其坤教授致力于量子物理领域,为了表彰他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国家为他颁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就在今年,薛其坤教授还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设立的巴克利奖,成为首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大陆科学家,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物理界的地位。
虽年纪不大,但成就已经足以让他站上院士之位。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在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和氮化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他带领团队继续在量子物理领域探索,最终在2013年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观测。这一成果不仅是他个人科研生涯的巅峰,也是中国物理学界的里程碑式突破。
薛其坤的成功,也为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证明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基础和创新的思维,年轻人同样可以在科学前沿做出重大贡献。
薛其坤出生在山东临沂的普通农村,家中不算富裕,可父母却看重薛其坤的教育。
父母发现他喜欢科学,于是尽心尽力的为薛其坤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们也坚持让薛其坤读书。
薛其坤专心研究,励志要在科学界站稳脚跟,为科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可是在考研这一关,薛其坤教授被卡住多年。如同古代次次考次次落榜的考生一样,他也曾想过放弃。
1987年,薛其坤成功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此是结束,也是他新的开始。1992年,薛其坤前往日本攻读博士。在这里薛其坤学到很多科研知识,感受到了当时比中国更前端的科学风气。
1999年。薛其坤学有所成,通过“百人计划”成功归国,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行工作。
在清华期间,薛其坤瞄准了一个令全球物理学家垂涎已久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效应被认为是量子计算等未来技术的基石,但长期未能在实验中被观测到。
薛其坤带领团队迎难而上,耗时4年,制备了1000多个样品,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2013年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观测。
我们的实验结果最初遭到了质疑,大家认为中国科学家不可能做出这么重大的成果。薛其坤说,但我们最终用过硬的数据让全世界相信了。
我希望能为年轻学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让他们尽情施展才华。
薛其坤说,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新的科技力量,中国的科研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科学之路任重而道远。薛其坤说:我们要怀着对未知的渴望,不断突破认知的边界,才能让科学的火种永不熄灭。
做科研时,他专注专心,是希望对得起国家的信任和百姓的支持,不枉花国家的每一分钱。
科研路并不好走,重复的失败,反复的实验,不被看好的态度以及所遇见的瓶颈都可能让一个实验彻底终止。
结语
希望薛其坤教授身体健康,带领更多的科学家在科研的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希望我们能够见到越来越多像薛其坤教授一样的科学家涌现,中国的科研之路也一定会延伸至全世界。
信息来源: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这些话,送你!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济南时报2024年6月25日——农村“笨小孩”站上国家最高领奖台,薛其坤决战“量子之巅”|新黄河晚读
济南时报2024年6月24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从沂蒙山区走出的“量子追梦人”
中国科学报2021年12月29日——南科大校长薛其坤院士:“7-11”物理学家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