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之最

2025最火商业之AI眼镜:人人都当社牛

2025-02-07 09:31商业之最

创新才是硬道理。

文/每日资本论

“Oh, my goodness。”一个嘴型呈O字型的老外,不停地喊着。因为他居然通过一副眼镜知道他对面的中国人说什么,而对方也能通过眼镜与他正常交流。

不仅如此,这副眼镜除了贴身翻译,还能实时拍照、录制视频……再也不用担心驾驶、骑行、跑步等活动时不方便记录。当然,它还能像手机一样,只需喊一声“Hey XX”,便能唤起音乐、导航功能。

没错,这就是被商界视为2025年热点行业之一的AI眼镜——这是继大模型之后,又一个被世人几乎公认的商业爆点之一。

众所周知,最近这几年大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研发和应用,众多国内外顶流科技厂商纷纷投入到这场被认为改变世界的科技变革的潮流中。问题是,大模型极其烧钱,一圈下来发现盈利几乎没几个。于是,全球的科技人员都在苦苦选择,AI有什么好的出口或者叫落地的载体。最终,从销量以及参与度来看,AI眼镜目前应该是最成功的方向之一。

与大模型几乎如出一辙,AI眼镜也是先从国外兴起。2023年9月,由马克·扎克伯格创立的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与欧洲眼镜巨头EssilorLuxottica旗下雷朋合作推出了新款Ray-Ban Meta智能眼镜,并在7个月后为其加持AI功能,用户通过语音口令就可以唤醒智能助手进行对话操作,支持英文对话,限美国和加拿大用户使用。

产品随即引爆市场。根据The Verge,截至2024年5月,Ray-Ban Meta销量超100万台,年出货量预期超200万台。敲黑板!,产业界一向将“200万台出货量”作为AI硬件的生死线,标志该产品已成功通过市场检验。

不久,AI眼镜的这股热潮迅速传导到国内市场。从2024年4月底开始,华为、百度、小米、雷鸟等各大厂商陆续发布/发售了AI眼镜,这股风潮更是在11月到达了顶峰。最密集时,国内外仅10天就发布了18副AI眼镜。

研究机构wellsenn XR预测,从2025年开始,AI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渗透,2029年,AI智能眼镜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保守估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 5000 亿元。2035年,全球AI眼镜年销量有望达14亿副。

好了,一个五千多亿的市场,足够众多玩家眼红了。于是,一场被部分媒体誉为“百镜大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但朴素的问题是,AI眼镜的玩家赚钱吗?是不是与大模型一样又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怪圈?

从创新角度来说,目前国内的玩家基本还是跟随战术,谈不上有多大的创新,而创业公司往往采取的是错位竞争。但这并不是说,创业公司就一定会脱颖而出。因为无论是跟随战术还是错位竞争,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检验,看谁能笑到最后。这里面牵涉到很多因素,不是简单的黑与白的问题。

从功能角度来看,国内AI眼镜的基本功能包括语音识别、音视频播放录制和AI调用(比如语音交互、翻译、查询天气交通信息)。综合多位从业者的观点,厂商大部分都是围绕着“音频”、“摄像头”、“AR显示”三种要素进行组合,价格在500元-5000元,功能越多,价格越高,具体可以主要分为三种路线。

核心点还是价格。道理很简单,AI眼镜更偏向C端用户,因此讨好用户,“让用户买得起,玩得转,”就成了各大AI眼镜玩家的必修课。这就导致,AI眼镜也开始内卷、更卷。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Vision Pro第一代售价高达3499美元,PICO 4 Ultra的单价超过4000元。显然,这离用户的心理价位较远。之后,Meta与雷朋合作的AI眼镜价格立马拉到299美元,售价不足Vision Pro的十分之一。

这只是开始。2024年10月底,最新款AR眼镜Air 3,价格已下探至1699元。而闪极公司刚推出的AI“拍拍镜”最低售价仅为999元,李未可的AI眼镜更是杀低至699元……

这个价格已经挤进了传统眼镜的价格区间,显然,这是C端用户更愿意看到的。但硬币的另一面是,AI眼镜的研发需要大量投入,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如此价格内卷,只能大家相互去“抄袭”,去想尽办法压低成本,最后会恶性循环反馈到产品上。而一旦给用户留下了不好的体验,这种反作用力一定会在玩家们身上发酵。

尤其是,在国内市场通常就是只要看到某个行业、某个产品有热点预期,不管是不是内行,反正一拥而上,先挤上牌桌,最终一地鸡毛。这种现象在光伏、风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众多行业屡见不鲜,可以说是众多行业发展的顽疾。

难怪,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在上一波智能手机的风口,在100多个厂商的惨烈竞争之下,最终只留下了5个真正赚钱的厂商。而这一波AI眼镜的风口……“有可能有10个或者15个厂商会最终活下来并且赚钱。”

你是那个活下来的玩家吗?

要想活下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创新,而创新绝非是表面上的创新。就如同现在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一样,天天都吹嘘这个软件好,那个功能超级强大,估计再过两年都可以在火星上遥遥领先了。但,国外已经在固态电池上准备给国内厂商们狠狠地上一堂课了。

试想,一旦被国外占据了新能源汽车的新制高点,我们又该如何弯道超车呢?

当然,还有人认为自己是超级工厂,有的就是银子,靠价格战完全可以耗死竞争对手。这么想那只能说后果自负了。科技企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完全靠价格战制胜。从微软、苹果等众多科技公司发展轨迹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一旦新科技崛起就代表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大批原来无比看似强大的企业迅速离开镁光灯。如同当年的诺基亚,而同时具有领先的新科技公司将成长为巨无霸,类似新能源汽车中的特斯拉。

还有人认为,企业首要任务是活下来,因此避免不了去打价格战去内卷。表面上看,这种理念没有太大问题,但反过来说,陷入打价格战的窘境,说明你的产品没有竞争力,没有核心科技。

信息安全也是AI眼镜未来发展的一大掣肘。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就不在此过多论述了。总之,国内AI眼镜的玩家必须拿出真本事,才能跑得快,走得远。情怀这东西,玩久了就不爱了。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若您手机还有电,请帮忙点赞、转发。非常感谢】

猜你喜欢

  • 排行榜

    2025岛国颜值天花板。盘点12位绝色美女,你最喜欢谁?

    娱乐圈又搞颜值排行榜?深田恭子41岁晒马甲线被夸“防腐剂身材”,新垣结衣转型制片照样被喊“老婆”,这波2025年岛国神颜榜单看得人焦虑。嘴上喊着审美多元,榜单清一色巴掌脸、A4腰、冻龄脸,产后复出的石原里美连法令纹都被P掉,行业对女星的苛刻藏都藏不住。观众一边骂白幼瘦审美畸形,转头又把“40岁演少女”的绫濑遥..

    2025-08-08
  • 科技之最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上海这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发现关键化石证据,共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5-08-08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科技之最

    鸟类起源恐龙的化石证据、拓扑电子材料突破……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8月6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获悉,2025年获奖名单正式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因他们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因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单元密度、器件集成..

    2025-08-08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七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奖”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5-08-08
  • 商业之最

    精益创业系列之商业常识-14 :为什么说经营是企业头等大事?

    任正非:“所谓的经营,就是活下来,有质量的活下来,坚持有利润的增长、有现金流的利润”行业内卷,大环境不景气的当下,市场有效需求萎缩,企业间竞争加剧,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精细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什么是经营?什么是管理?企业先有经营,还是先有管理?对于企业来说,经营与管理哪个更重要?经营和管理有什么样的区别..

    2025-08-08
  • 商业之最

    赵旭州喊话雷军:至真至诚,才是商业文明的脊梁

    当赵旭州先生那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喊话在舆论场激荡,其锋芒直指小米与雷军,这绝非一次简单的商业评论。它如利剑,刺穿了当下商业文化中那层精致的沉默幕布,更是一个普通观察者对“讲真话”这一稀缺价值的执着叩问。这声呐喊,其分量远超对小米汽车的具体评判,它直指一个更根本的命题:在鲜花掌声与真实声音之间..

    2025-08-08
  • 商业之最

    走钢丝的艺术:在商业变革浪潮中寻找动态平衡

    马戏团的钢丝表演者安德烈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从不盯着脚下的钢丝,而是专注于远处的一个固定点。当记者问他如何在摇晃的钢丝上保持平衡时,他解释道:平衡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无数微调的组合。如果你太专注于不让自己掉下去,反而一定会掉下去。这个看似简单的智慧,恰恰揭示了在当今动荡商业环境中生存的核心法则——..

    2025-08-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