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德国科学家:半个世纪前人类或已找到火星生命,但可能把它“淹死了”

2025-01-31 11:22世界奇闻

对外星生命的好奇一直是人类进行宇宙探索的动力之一,作为离地球距离很近的行星,红色的火星一直承载着很多人的神往。虽然部分人坚信火星上必然有生命的存在,但目前科学家尚无确切证据证明火星上有发源自该星球的生命。

近日,德国天文学家德克·舒尔茨-马库什发文提出观点认为,其实美国宇航局(NASA)可能早在46年前就在火星表面找到了生命的存在,但由于实验操作不当毁掉了这些火星上的微生物,以致于让人类错过了对火星生命的重大发现。

火星表面土壤

当然,德克的观点并未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认可。但他认为,和火星环境极其类似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存在类似现象,可以证明他的观点。

▍火星生命探测实验:从弱阳性到阴性

这起争议要从1976年的“海盗号”火星探测项目说起。当时NASA制作了两艘一模一样的“海盗号”着陆探测器,向火星表面进发。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斯坦福大学的凯文·布罗教授设计了一套生命探测实验,目的是检测火星土壤里是否存在生命的迹象。

1976年,“海盗1号”和“海盗2号”先后降落在火星表面,搜集土壤样本并将其保存在高温消毒后的生物实验包里。这两艘探测器都配备了一系列仪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地震仪、气象仪和立体彩色照相机等。

初步的检测结果显示,一些数值达到了NASA设计的生命检测指标的阈值,似乎表面火星土壤内存在生命迹象,但随后的进一步实验却让NASA推翻了初步的结论,认为证据不足以印证火星有微生物存在。

具体来说,两艘“海盗号”搜集到的四个样本经过了热解释放、显综释出和气体交换等一系列实验,累积的数据体现为弱阳性,可被解释为火星确实存在生命。但在使用了气相色谱质谱仪(能够检测出土壤中超过一亿分之一含量的有机化合物)做出精密检测后,结果却为阴性,显示火星土壤里不存在有机化合物。

“海盗2号”在火星着陆

不过让科学家看到一点希望的是,实验数据显示火星土壤里硫的丰度不同于地球或月球上发现的任何已知物质。在这样复杂的结果呈现出来后,NASA当时得出的结论认为,火星土壤中并未检测到生命的存在,这一结论还被写进了天文学教科书。不过在其后数十年间,科学家们对此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当年在火星土壤中已经发现了生命,也有科学家不断重新审视当年的实验,并支持NASA得出的结论。

美国天体生物学家克里斯·麦凯表示,不应该认为火星不存在生命,精准的描述应该是存在“不确定的证据”支持火星存在生命的说法。

▍德国学者:人类加水“淹死了”火星生命

德克·舒尔茨-马库什是柏林工业大学的天文学教授,近日他在互联网上发文认为,之所以当年NASA在火星土壤中未能检测出有机物成分,很可能是因为科学家在此前步骤中在土壤中加入了太多水分,“淹死了”火星上的微生物。

德克认为,本土生命为了适应火星上极其寒冷、空气稀薄的环境,可能在细胞中融入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附近的任何有机分子发生反应,就会形成大量二氧化碳,而“海盗号”的科学家们在热解释放实验中确实探测到了二氧化碳气体被排放出来。德克认为,火星上的生命可能存在于盐岩中,并直接从大气中吸收水分来适应干旱的环境。“海盗号”的实验向土壤样本中加入了太多水分,可能会使这些火星的微生物不堪重负,从而导致它们的死亡。

红色的火星一直承载着很多人的神往

德克指出,由于地球本身是富含水分的星球,当年的科学家们善意地认为往土壤里加水可以让生命形式更容易展现自己的存在,但他们忽略了火星干旱的环境和地球正好相反。他举了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作为例子,这片红色的狭长沙漠是地球上罕见的与火星环境类似的地方,阿塔卡马沙漠也曾出现过很有趣的微生物进化史:随着沙漠气候越发干旱,微生物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发繁盛。在这条演化道路走到最后,就形成了一种完全依附于盐岩生存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含有特殊盐分,可以直接从相对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吸取水分,而如果给岩石表面大量浇水,这种微生物就会死亡。

“人类本身也是非常需要水分的物种,但你不可能把人丢到汪洋大海中,让他一次喝个饱吧!”德克说。

红星新闻记者 郑直

编辑 何先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猜你喜欢

  • 世界奇闻

    探秘全球十大未解之谜,这些古建筑至今让科学家束手无策

    你有没有想过,几千年前的古人究竟是怎么建造出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建筑?没有现代机械,没有钢筋水泥,他们却留下了让现代工程师都汗颜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全球十大最神秘的古代建筑,每一个背后都藏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 先来看看素可泰,这座泰国古都的佛塔和寺庙精美绝伦,但最奇怪的是,它的建筑布局竟然..

    2025-09-05
  • 人类之最

    惊世揭秘!731部队,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罪恶深渊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事件因其对人性的践踏而成为永恒的警示。731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样一段需要被永远铭记的黑暗历史,它不仅是特定群体的伤痛,更是全人类应当反思的镜鉴。据历史档案记载,1933年,日本陆军在哈尔滨南郊背荫河镇的中马城设立了一支秘密部队,对外以“防疫研究”为掩护,这便是后来731部队的雏形,..

    2025-08-08
  • 731部队: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黑暗角落,真相震撼人心

    大家好,今天咱们聊点重磅的事情,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但绝对让你震惊、愤怒、反思。你知道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竟然搞了个秘密单位,专门用活人做实验,研究生物武器?没错,这个单位叫“731部队”,它的罪行,比你想象的还要恐怖十倍!今天我就带你们揭开这个黑暗的面纱,让你知道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发指的一段罪行。先..

    2025-08-08
  • 被上帝吻过的大脑:人类史上最逆天的10个天才每一个都改写了世界

    我们总说“天才”,但你见过真正“逆天”的天才吗?他们像被命运开了外挂,用天赋砸开人类认知的天花板,却又用偏执的努力,把偶然的灵感熬成改变世界的光。他们未必全能,却在各自的领域里,活成了后人仰望的星辰。今天就来聊聊这10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大脑,看看他们是如何用一生证明:天赋是种子,而疯狂的热爱才是让它..

    2025-08-08
  • 科技之最

    单项奖金100万美元!2025未来科学大奖揭晓,上海这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委员会于8月6日公布2025年获奖名单。中国地质科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季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发现关键化石证据,共同确立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科学理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戴希、上海交通大学丁洪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5-08-08
  • 科技之最

    中国科学家破解演化与量子之谜!2025未来科学大奖,720万重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从恐龙羽毛到量子芯片,他们用“中国答案”重塑世界科学版图核心速览生命科学奖:季强、徐星、周忠和凭辽西化石证据,终结150年“鸟类起源”之争物质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开创拓扑电子材料,为量子计算铺就“中国路径”技术革新奖:75岁卢志远以三维存储技术,让手机存储量暴增..

    2025-08-08
  • 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七位科学家获奖

    8月6日,2025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公布。季强、徐星、周忠和获得“生命科学奖”;方忠、戴希、丁洪获得“物质科学奖”;卢志远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发现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三位科学家获“生命科学奖”因发现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化石证据,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5-08-08
  • 植物之最

    农村最常见的植物,你可能认识它,但是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那天村里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野菜采摘比赛,没想到最后大家不仅收获满满,还在闲聊中聊出了一大堆关于家门口各种野草的小秘密。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活动就像是一本生动的乡土百科,带着泥土味儿,也让我对这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重新有了认识。有个小伙子当时带回来的鸡屎藤,叶子嫩嫩的,边炒鸡蛋边讲小时候找它根茎..

    2025-08-0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