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奇闻

德国科学家:半个世纪前人类或已找到火星生命,但可能把它“淹死了”

2025-01-31 11:22世界奇闻

对外星生命的好奇一直是人类进行宇宙探索的动力之一,作为离地球距离很近的行星,红色的火星一直承载着很多人的神往。虽然部分人坚信火星上必然有生命的存在,但目前科学家尚无确切证据证明火星上有发源自该星球的生命。

近日,德国天文学家德克·舒尔茨-马库什发文提出观点认为,其实美国宇航局(NASA)可能早在46年前就在火星表面找到了生命的存在,但由于实验操作不当毁掉了这些火星上的微生物,以致于让人类错过了对火星生命的重大发现。

火星表面土壤

当然,德克的观点并未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认可。但他认为,和火星环境极其类似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存在类似现象,可以证明他的观点。

▍火星生命探测实验:从弱阳性到阴性

这起争议要从1976年的“海盗号”火星探测项目说起。当时NASA制作了两艘一模一样的“海盗号”着陆探测器,向火星表面进发。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斯坦福大学的凯文·布罗教授设计了一套生命探测实验,目的是检测火星土壤里是否存在生命的迹象。

1976年,“海盗1号”和“海盗2号”先后降落在火星表面,搜集土壤样本并将其保存在高温消毒后的生物实验包里。这两艘探测器都配备了一系列仪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地震仪、气象仪和立体彩色照相机等。

初步的检测结果显示,一些数值达到了NASA设计的生命检测指标的阈值,似乎表面火星土壤内存在生命迹象,但随后的进一步实验却让NASA推翻了初步的结论,认为证据不足以印证火星有微生物存在。

具体来说,两艘“海盗号”搜集到的四个样本经过了热解释放、显综释出和气体交换等一系列实验,累积的数据体现为弱阳性,可被解释为火星确实存在生命。但在使用了气相色谱质谱仪(能够检测出土壤中超过一亿分之一含量的有机化合物)做出精密检测后,结果却为阴性,显示火星土壤里不存在有机化合物。

“海盗2号”在火星着陆

不过让科学家看到一点希望的是,实验数据显示火星土壤里硫的丰度不同于地球或月球上发现的任何已知物质。在这样复杂的结果呈现出来后,NASA当时得出的结论认为,火星土壤中并未检测到生命的存在,这一结论还被写进了天文学教科书。不过在其后数十年间,科学家们对此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当年在火星土壤中已经发现了生命,也有科学家不断重新审视当年的实验,并支持NASA得出的结论。

美国天体生物学家克里斯·麦凯表示,不应该认为火星不存在生命,精准的描述应该是存在“不确定的证据”支持火星存在生命的说法。

▍德国学者:人类加水“淹死了”火星生命

德克·舒尔茨-马库什是柏林工业大学的天文学教授,近日他在互联网上发文认为,之所以当年NASA在火星土壤中未能检测出有机物成分,很可能是因为科学家在此前步骤中在土壤中加入了太多水分,“淹死了”火星上的微生物。

德克认为,本土生命为了适应火星上极其寒冷、空气稀薄的环境,可能在细胞中融入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附近的任何有机分子发生反应,就会形成大量二氧化碳,而“海盗号”的科学家们在热解释放实验中确实探测到了二氧化碳气体被排放出来。德克认为,火星上的生命可能存在于盐岩中,并直接从大气中吸收水分来适应干旱的环境。“海盗号”的实验向土壤样本中加入了太多水分,可能会使这些火星的微生物不堪重负,从而导致它们的死亡。

红色的火星一直承载着很多人的神往

德克指出,由于地球本身是富含水分的星球,当年的科学家们善意地认为往土壤里加水可以让生命形式更容易展现自己的存在,但他们忽略了火星干旱的环境和地球正好相反。他举了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作为例子,这片红色的狭长沙漠是地球上罕见的与火星环境类似的地方,阿塔卡马沙漠也曾出现过很有趣的微生物进化史:随着沙漠气候越发干旱,微生物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越发繁盛。在这条演化道路走到最后,就形成了一种完全依附于盐岩生存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含有特殊盐分,可以直接从相对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吸取水分,而如果给岩石表面大量浇水,这种微生物就会死亡。

“人类本身也是非常需要水分的物种,但你不可能把人丢到汪洋大海中,让他一次喝个饱吧!”德克说。

红星新闻记者 郑直

编辑 何先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猜你喜欢

  • 人类之最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悲壮的奇迹之一,改变了整个侵华战争的走向!

    回想1937年那个夏天,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本该是商贸繁忙的地方,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就把一切搅得天翻地覆。日本军队早就盯着中国这块地盘,从卢沟桥事变后,他们想一口吞下华北,结果中国军队在上海先下手为强,主动迎击。这场仗打得惊心动魄,中国士兵用血肉之躯顶住日军现代化装备的冲击,硬是拖了三个月。淞沪会战爆发..

    2025-09-19
  • 科技之最

    【科学之光:点亮人类文明的伟大灯塔】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科学如一束璀璨的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推动着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从古代的火药、指南针,到现代的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如一盏明灯,照亮未知的黑暗,带来希望与变革。科学的起点:好奇心点燃的火花科学的种子,源自人类对未知的好奇。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自然观察,..

    2025-09-19
  • 人类之最

    查理.柯克之血证:无底线的疯狂,才是人类最可怕的敌人!

    当地时间9月10日中午,美国保守派网红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自我陶醉演讲正当时,被似乎约好的死神送来一颗子弹精准贯穿颈部。这个曾宣称“每年枪击死亡是拥枪自由必要代价”的31岁年轻人,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经典”语录画上了黑色幽默的句号。他倒下的瞬间,背后“美国复兴”的横幅竟然成为了他的死亡背景,又似..

    2025-09-18
  • 人类之最

    人类史上最宏大的项目刚进入最关键阶段

    在法国南部的群山之间,一项宏伟的科学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组装一台前所未有的巨型机器,他们的目标是在地球上再现太阳核心的核聚变反应,让人类从此掌握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这就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堪称人类科学史上最宏大的冒险之一,如今,它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冲刺阶段。 组..

    2025-09-18
  • 民俗百科

    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中新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为何说崇正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追求?作者 杨朝明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谈到所谓“正义”理论时,每每习惯以西文“justice”一词作基础,许多社会问题的论述也依此而展开。现在学者们清晰地看到,随着“西学”的强势进入,以儒学为主..

    2025-09-18
  • 探寻人类最顽强的品质:坚韧之光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遭遇过无数的挑战与困境,经历过战争的残酷、疾病的肆虐、自然灾害的无情。那么,在这些艰难险阻面前,人类最顽强的品质究竟是什么呢?或许,答案是坚韧。坚韧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回顾历史,我们能看到坚韧的光辉无处不在。古埃及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花费数十年建造出宏伟的金字塔。他们面临着..

    2025-09-17
  • 植物之最

    铁:植物的“生命之血”!功能、用时与搭配的科学指南

    在植物体内,铁(Fe)是叶绿素合成和电子传递的“核心元素”,如同血液中的铁对人类一样重要。它虽然被归类为微量元素,但其功能却影响着植物能量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理解铁的角色、精准把握其施用时机,并处理好其复杂的元素关系,是解决缺铁黄化症的关键。一、铁的核心功能:能量生产的“总调度”铁的功能高度集中于光合作..

    2025-09-17
  • 健康

    人类最好的运动是什么运动?世界公认最好的三大运动

    运动在生活中是经常做的,还能强身健体,对人类帮助是很大的,目前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每个人,可能让大家最常见的就是跑步,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运动项目。那么你知道全球公认三大最佳运动是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全球公认三大最佳运动1.挥拍运动说到挥拍运动,像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均..

    2025-09-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