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用科技为边海空防建设赋能

2025-01-12 12:12科技之最

用科技为边海空防建设赋能

■王 成

国必有边,边必设防。

八一建军节前夕,习主席在***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强化科技赋能,加强边海空防新型手段和条件建设,构建边海空防立体智能管控体系。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边海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安全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成体系成规模推进边海空防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如今,一条条无形的“信息高速公路”把曾经荒无人烟的雄关古道和偏远岛礁推向了时代前沿,“足不出户、实时监控”的信息化管边控边方式,让边海空防旧貌换新颜。从系统建设规划到信息资源整合,再到网络化运用,涵盖部队执勤、训练、政工、后勤和装备诸方面的边防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指挥控制高效、边情报知快捷,部队执勤作战能力整体跃升;而执勤手段、巡逻方式、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带来了管控效能的“水涨船高”。实践告诉我们,有了高质量的边海空防建设,天涯边地才是雄关要塞。

边情因时而变,守防常守常新。虽然我们的边海空防建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比,同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要求相比,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我国的边海空防建设仍有差距。尤其要看到,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国边海空防内涵和外延发生深刻变化,影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边海空防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加快管边控边能力建设步伐,用科技为边海空防建设赋能,点燃信息化智能化“烽火台”,切实提高边海空防管控效能,努力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

强化科技赋能,不是简单的装备更新换代,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宏观筹划、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必须坚持以习主席关于强边固防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把握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本质内涵和内在要求,坚持需求牵引、体系推进,合理安排建设项目,走集约化建设的路子,确保建设综合效益。

强化科技赋能,“科技”二字是关键。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最直接、最强大、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每次重大技术进步都引发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重大变革。随着大量高新技术群体迸发,军事智能化正成为推动新一轮军事变革的强大动力,深刻影响着未来战争制胜机理、作战规则和作战方法。用科技为边海空防建设赋能,就是要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战略主动,借助5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力量,将以往单一的“人防”或“技防”的方式转变为人机结合的“智防”模式,构建起边海空防立体智能管控体系。

边之域,士以戍。当前,边海空防一线列装的信息化智能化装备越来越多,对官兵的科技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驻守在边海空防一线的官兵要不断加大科技知识的学用力度,让自身科技素养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与岗位需求共振。要强化科技练兵,深入学习、研究和使用手中装备,把装备的科技含量转化为战斗力含量,把科技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推动管边控边能力实现新跨越。

边关今胜昔,边防坚如铁。我们相信,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翅膀的现代边海空防,必将在祖国边塞、远海岛礁、万里长空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猜你喜欢

  • 科技之最

    国际最权威科学机构:中国已超越美国,正成为新世界科技超级大国

    日前,国际科学界迎来了一则震撼消息:享有盛誉的英国出版巨头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作为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的幕后推手,公布了一项引人瞩目的研究报告。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已经在科技竞赛的赛道上实现了对美国的超越,正稳步迈向全球科技领头羊的新地位。关注【普适不存在】解锁科技与产业的无限可能本次发布的《2024..

    2025-04-28
  • 科技之最

    2024年六大科技趋势前瞻,最热门的技术都在这里了

    2024年,科技领域将迎来多项重要趋势,其中最热门的技术包括:1.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应用,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技术。2.零信任网络安全框架:零信任安全模型将成为网络安全的主流之一,帮助企业更好地防范外部威胁和内部泄露。3.边缘计算:随着“云边端一体化”战略的加速..

    2025-04-28
  • 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哪家最牛?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哪家最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力。然而,当我们谈论“哪家最牛”时,这确实是一个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因为各家公司在不同的领域和维度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从多个角度探讨几家备受瞩目的中国高..

    2025-04-27
  • 世界之最

    中国第一高楼登上科技之巅 “超级工程”创下多个“世界之最”

    资料图:上海中心大厦施工建设中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是中国第一高楼,也是我国唯一突破600米高度的建筑。这座创造了无数个NO.1的中国第一高楼,今天再一次登上创新荣耀的巅峰——在上午刚刚揭晓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由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025-04-27
  • 世界奇闻

    神舟二十号发射:探索宇宙新征程,科技发展新高度

    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伟大壮举,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更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神舟二十号的发射,承载着重要的任务。此次飞行乘组由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他们将执行空间站轮换任务,驻留约6个月。这意味着我国在空间站的长期运营和维护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后续..

    2025-04-26
  • 世界奇闻

    【学习小组】习近平: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来源:海外网【学习小组按】今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55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编辑/钟祺海报/星光来源/..

    2025-04-26
  • 科技之最

    向着科技强国不断前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纪实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科技创新..

    2025-04-24
  • 交汇点评︱“最奢侈的基础课”造就“最奢侈”的科技高度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名单中再添两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85岁的国际著名的测绘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李德仁和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两位院士数十年如一日奋力投身科技创新,用鲜活的案例诠释了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

    2025-04-24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