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科技的温度:藏在代码里的人间烟火

2025-07-30 10:30科技之最
去年冬天,我在社区服务中心做志愿者,遇到一位独居的张奶奶。她颤巍巍地举着手机问我:丫头,这个一键呼叫的按钮,真能找到人吗?我帮她调试设备时,注意到她床头的相框里,是和孙子的合影——照片边缘已经卷了边,孙子去年去了深圳工作,半年没回家。那天傍晚,张奶奶的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跳着紧急呼叫已响应的提示,社区工作人员带着热粥上门时,她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我就知道,这铁疙瘩比我这把老骨头靠谱。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科技展上看到的银发数字助手。那是一台巴掌大的机器人,圆头圆脑的外壳刷着暖黄色漆,说话时会眨动圆溜溜的眼睛。工作人员演示时,它不仅能帮老人视频通话、提醒吃药,还会根据主人的口味推荐菜谱——张奶奶总说机器没温度,可当机器人用带着方言尾音的语调说奶奶,该喝梨汤啦时,她偷偷抹了下眼睛。原来科技的温度,从来不是靠冰冷的参数堆砌,而是藏在知道你怕黑所以自动开灯的体贴里,在记着你爱吃软米饭所以调整火候的用心上。

科技的温度,更藏在泥土里。我老家在皖北农村,小时候跟爷爷去地里打药,他背着重重的喷雾器,裤脚沾着泥,脖子上晒出红印子。去年暑假回去,看见田埂上飞着几架植保无人机,螺旋桨掀起的风卷着草屑,却不见弯腰的身影。堂哥举着平板解释:这是智能农业系统,土壤湿度传感器会发信号,缺水时自动开渠;虫情监测站拍张照片,AI就能识别害虫种类,精准配药。他指着远处的玉米地,绿浪翻涌间,几个农民坐在树底下喝绿豆汤。科技让面朝黄土背朝天变成了看屏种粮,可更动人的是,村头王大爷蹲在新修的灌溉渠边说:这机器比我这把老骨头懂地,可浇地的还是咱庄稼人心里的热乎劲儿。

去年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采访过一位研发盲文翻译软件的学长。他说灵感来自地铁站遇到的视障阿姨——阿姨举着盲杖问路,路人虽然热心,却总把左转说成往南,直走说成往前,阿姨皱着眉重复:能说前面第三个柱子吗?这句话像根针,扎进了学长心里。他带领团队用了三年时间,采集了十万条生活场景的语音数据,开发出能识别方言、适配不同语速的翻译系统。现在,那位阿姨用手机扫一扫公交站牌,就能听到前方50米左转,有座椅的精准提示。学长说:科技不是炫耀多先进,是让每个被忽略的需求被看见。

站在科技馆的数字中国展厅里,我望着墙上的时间轴:从结绳记事到量子计算,从飞鸽传书到卫星通信,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技术的探索。但最让我驻足的,是展柜里那台老式电话机——它的按键已经磨损,听筒上缠着胶布,旁边的说明写着:1987年,深圳第一台商用电话机,让打工者第一次在除夕夜拨通了老家的号码。原来科技的星河里,最亮的星从来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国之重器,而是无数个想让奶奶少爬楼梯想让农民少晒太阳想让视障者看得见世界的微小愿望。

此刻,张奶奶的手机又响了,是孙子视频邀请。屏幕里,小伙子举着刚买的智能血压计:奶奶,我教您用,以后每天测完,数据自动发我手机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老人颤抖的手指上,也洒在手机屏幕的蓝光里。这束光里,有代码的跳动,有数据的流转,更有人间烟火的温度——科技最美好的模样,大概就是这样:它从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无数人用智慧和善意编织的网,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织得温暖而明亮。

猜你喜欢

  • 直击WAIC现场:中国科技如何将童年幻想照进现实?

    小时候,我们总爱仰望星空:幻想像《四驱兄弟》那样操控智能赛车,渴望拥有《变形金刚》里能变形战斗的机械伙伴,甚至梦想戴上哆啦A梦的竹蜻蜓自由飞翔。如今,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被中国科技一一具象化——自动驾驶赛车在赛道疾驰,人形机器人灵活搬运货物,无人机如竹蜻蜓般划过天际……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将科幻的..

    2025-07-31
  • 科技之最

    科技巨头暗战!特斯拉补贴缩水,马斯克反击特朗普冲突加剧

    伙伴们好,分享开场!今天的千字干货,结尾欢迎点赞收藏支持~(你的支持是我的动力!)看字费神?右上角“听”字,护眼模式马上开启!特朗普与马斯克:合作分道扬镳,风雨再起说起特朗普和马斯克,过去他们的关系可真算得上是一出戏。从被外界羡慕的“政商合作范本”,转眼间成了台上的针锋相对。要知道,马斯克一度是特朗..

    2025-07-30
  • 惊爆!近期颠覆认知的科技突破,你知道几个?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新的突破与创新如潮水般涌来,不断颠覆我们的认知,重塑我们的生活。今天,就为大家盘点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最新科技进展,带你领略科技的无穷魅力与无限可能。量子领域:新型原子钟,精度逆天时间,对我们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概念。但在科研领域,时间精度至关重要。近期,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一款新型..

    2025-07-30
  • 为中欧科技合作共建“信任之桥”“合作之桥”“友谊之桥”

    为促进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7月25日,中国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在京举办“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启动仪式。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指出,值此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之际,科技部将会同中欧相关机构共同实施“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为中欧科技合作共建“信任之桥”“合作之桥”和“友谊之桥”,增进战略互信,释..

    2025-07-29
  • 科技之最

    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带来的利与弊你了解了吗?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AI)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像一位无声的助手,默默地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便利;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未来可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这股强大的力量,你是否真正了解它带来的利与弊?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这场深刻的变革?首先,让我们看看人工智能带来的“利”。在..

    2025-07-28
  • 科技之最

    在科技创新征途上奋力传递“火种” 专访世运会火炬手、全国劳动模范宋冬梅

    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7月26日清晨,锦江之畔薄雾微散,宋冬梅身着简洁利落的白色运动套装,胸前绣着精巧的成都世运会徽章,稳稳握住手中的火炬。当金色火焰在她面前燃起,这位平日与精密仪器和复杂数据打交道的科技工作者,今天作为第94位火炬传递者,眼神里跳动着一簇同样炽热的光芒——这不仅是一束体育圣火,更是她数十年..

    2025-07-28
  • 节点:科技是人类的双刃剑

    科技,这个伴随人类文明进程的永恒命题,始终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能劈开蒙昧的迷雾,照亮文明进步的坦途,也能被野心与私欲所驱,沦为收割生命、践踏正义的凶器。从钻木取火的原始突破到量子计算的微观探索,人类每一次科技飞跃都伴随着光明与阴影的博弈。当科技掌握在追求正义、拥抱进步的力量手中,便能成为推动..

    2025-07-28
  • 科技之最

    李彦宏:科技星海中的航海者,探索未来的灯塔

    在浩瀚无垠的科技星海中,有一位航海者,他用智慧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用坚韧的意志穿越信息的海洋。他,就是李彦宏——那位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科技巨擘。站在时代的潮头,他如同一位穿越星空的探险者,用不懈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篇章。他的故事如同一幅宏伟的画卷,色彩斑斓,气..

    2025-07-26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