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之最

双园联动绽放科创活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观察

2024-12-24 09:50科技之最

新华社深圳/香港12月22日电题:双园联动绽放科创活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赵瑞希、陆芸

科技创新的活力在位于香港北部与深圳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涌动。

一年多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相继出炉,一河之隔的两个园区步入双园联动的发展新阶段,朝着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打造世界级的科研枢纽目标奋力前进。

协同创新“联起来”

河套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直接的对接点,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与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仅一河之隔。随着深港园区发展规划和纲要的推出,这个3.89平方公里的深港跨境接壤地带正在快速释放全球科技创新吸引力。

香港特区政府11月20日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呼应国家2023年8月公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提出河套香港园区的四大发展方向,即“打造世界级产学研平台”“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营造全球创科资源汇聚点”和“开辟制度与政策创新试验田”,并明确了2030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发布次日,河套就迎来了一件大事——深港共建的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一所一中心”在河套“一区两园”落地。

在河套深圳园区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计划通过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享数据和资源等方式,加速临床试验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河套香港园区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提供一站式临床试验平台,并将陆续推出“香港临床试验数码化平台”“临床试验学院”等项目,善用“港澳药械通”等相关跨境便利措施,帮助创新生物医药“引进来、走出去”。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水志伟认为,以河套创新政策作为突破口,港深“一所一中心”将加速海内外先进医药技术的研发转化,合作共建的大湾区临床试验协作平台将拓展横跨港深的研发网络,提升新药研发能力。

创新要素“流起来”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发布一年多来,深港合作项目加速落地河套,香港科学园、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等相继进驻河套深圳园区,深港协同创新加速连接。

“河套为港深两地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作机会,特别是在政策创新、人才流动以及科研项目落地方面具备独特优势。”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认为,这些政策极大增强了跨境科研合作的吸引力和效率。

越来越多的香港科创团队来到河套。2023年9月在河套深圳园区开园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是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适用国际管理规则的科研空间,也是河套首个享受深港两地联合评审、联合支持独特政策的科创园区,现已聚集超50家香港科创机构、企业入驻。

“河套的改革任务就是要推动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高效、安全、自由、有序流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副署长黎慧来说。

2020年就来到河套深圳园区工作的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深切感受到河套对其科研项目的助力。他说:“我们在河套研究的高时空分辨电子显微镜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两个项目马上要进入量产阶段。”

陈福荣告诉记者,香港城市大学计划再投入1.2亿港元用于该校河套深圳园区二期项目。“未来将有40名教授带着项目来河套发展,推进技术的产业转化。”

科研含量“提起来”

12月17日,河套中试集聚区再添一员,广东省新型光电材料与成像器件中试平台在河套深圳园区正式启动。

中试平台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对科研成果从高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至关重要。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明确“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的发展定位,提出要加快实现从研发到工程化的中试转化,打造国际一流中试转化服务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发展纲要》也提出要建设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

目前,像广东省新型光电材料与成像器件中试平台这样的已获得授牌的行业级中试平台在河套深圳园区有10个。

以“揭榜挂帅制”构建公平竞争的科研项目遴选体系、以“政企联动制”“项目经理制”构建灵活高效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以“同行评议制”构建客观公正的科研项目评价体系、以“成就制、积分制、举荐制”构建“唯才是举”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河套深圳园区正在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型开放,促进深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超200个,集聚科技企业440余家,累计PCT专利申请量超1700件,科研人员超1.5万人。

“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河套‘一区两园’的优势,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奋力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署长曾坚朋说。

猜你喜欢

  • 机械之最

    杨振宁先生旧文重读:对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几点想法

    作者:杨振宁中国已有的各体系内的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科内的,倾向于走两个极端:或者太注意原理的研究,或者太注意产品的研究(制造与改良)。介于这两种研究之间的发展性的研究(Develop—ment)似乎没有被注重。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着眼点来讲,原理的研究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也许三五十年或一百年以后成果方能增强社会生..

    2025-10-20
  • 民俗百科

    鬼吹灯之摸金校尉的起源与发展

    《鬼吹灯》系列网文,自首部改编剧播出以来,便深受观众的喜欢。而之所以深受观众喜欢,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高水准的特效呈现以及原创IP的影响力之外,便是过于真实的剧情铺设。在不知道原著作者的真实身份之前,不少书友一度认为,“天下霸唱”难道真是一个盗墓者。不过想想感觉不对,他如果是一个盗墓贼,也没有必要在这..

    2025-10-20
  •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运输网络不断完善——透视9月份我国快递业发展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题: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运输网络不断完善——透视9月份我国快递业发展新华社记者叶昊鸣甘肃兰州,拥有如白凤桃、白兰瓜、软儿梨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今,凭借快递之风,兰州风味跨越山河,走进全国大市场。“没想到两天时间就到了,让远方的家人也能品尝到兰州的甜蜜。”兰州市民陈女士说,今年白凤..

    2025-10-19
  • 科技之最

    中国科技最达到的十大城市:北京居首,合肥第2,哈尔滨第8

    最近公布的中国科技发达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合肥、南京等这些地方因为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成了全国人都特别注意的对象。这个排行榜,除了体现这些城市的大致科技水平外,还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各区域科技发展的一个大概情况。作为中国经济和创新发展的一面镜子,这些城市的成功发展无一不映照出中国科技的蓬勃发展也给..

    2025-10-19
  • 科技之最

    美国长臂管辖之手已被斩断,中国科技全产业链式崛起。

    美国的长臂管辖之手对中国还有用吗?我们不妨通过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做个简单的梳理。美国零打碎敲式逐步拉黑中国科技企业迎来的是稀土技术管控,要对中国关键软件下手,却发现新凯莱的EDA有可能比美国的更好用。新凯莱们的群体式崛起背后正是中美之间的博弈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美国一边倒地卡中国科技脖..

    2025-10-19
  • 机械之最

    创新成果从何而来?科技人才走进中央美术学院分享科创背后的故事

    为什么要大力开发中国自己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何要坚守装备制造领域的“冷板凳”?10月1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多功能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举行,来自人工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三位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带来在智能建造领域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们跨学..

    2025-10-18
  • 机械之最

    “白胖子”储粮、“AI全自动”入库 大国粮仓科技范儿十足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推进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从高效收粮、科技储粮,再到储粮害虫精准防治,一系列新技术正有力守护着大国粮仓。记者来到中储粮四川新津直属库,通过航拍镜头看到的4个“白胖子”,它们..

    2025-10-18
  • 机械之最

    丰收在望!“科技当家”玉米产量稳步攀升 “梨树模式”让黑土地焕发生机

    央视网消息:眼下,东北地区进入秋粮收获时节。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梨树县,当地200万亩的大田玉米逐步迎来集中采收,到处是一片金黄,丰收在望。新型玉米收割机可实现茎穗兼收这里是吉林省梨树县孤家子镇团山子村的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金秋十月,这里的7000亩玉米迎来集中采收,连绵成片的玉米地一片金黄,丰收在望。现场..

    2025-10-18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