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最重

比印度还要坑!英国高铁,全球最贵

2024-09-12 09:52世界最重

高铁作为现代交通的代表,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与建设效率。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英国的HS2高铁项目时,却发现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耗费15年时间,英国竟然还没修完500公里的高铁。而与此同时,中国却在短短8年内完成了2252公里的沪昆高速铁路建设。

这样的对比,究竟是何原因?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英国第一条高铁连接英法隧道出口至伦敦市区圣潘克拉斯车站,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规划,一直到2007年才全部开通,拢共花了16年的时间,花了68.4亿英磅,按照现在汇率算,价值6097亿米,而且还只修了109.9公里,放在20,30年前,这可以说是相当烧钱的。

英国从2009年开始修建高铁2号线,总长500多公里,至今修了15年了,还没修好,效率感人吧。

更好笑的是,你知道他们还差多少吗?还差470公里,是的你没听错,他们15年就修了30公里,平均一年2公里说英国是蜗牛速度那都是对蜗牛的侮辱,毕竟蜗牛不吃不喝,一年还能爬4公里呢

更离谱的是,为了修这30公里,你知道他们花了多少钱吗?

270亿英镑,折合人民币惊人的2400亿,修了30公里,用了15年,这投入产出比别说和我们基建狂魔比,就是跟100年前风雨飘摇的大清比,大英都是一败涂地。毕竟清政府修建京张铁路,总长200公里,用时4年,共计也就花费了八百万两白银,换算一下不到2亿英镑。

这是为啥咧,只能说英国修高铁这事非常魔幻。

不少人认为问题是出现在了“沿线征地”“拆迁”等问题上,但问题是哪个国家修高铁不需要经过这些步骤?

所以,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审批论证太慢、管理流程太乱和建设技术落后。

无论是英国的第一条高铁,还是后来规划的第二条高铁,审批和论证的程序特别复杂,需要议会审批,呈交议会的准备就很繁琐,还得进行“一读”和“二读”两个阶段,反对党议员和议会财政委员会会各种挑剔,这个过程堪称旷日持久,基本都得要个几年时间。议会通过也仅仅是刚刚开始,这时候各种组织机构,沿线的地方政府和民众才会加入听证会中,提出他们的想法。

这其中,林地环保组织率先抗议,高铁不环保,排放的废气污染环境,政府解释说高铁用电的没有尾气,更环保,他们继续纠缠,建造高铁会破坏林木生态。政府承诺道,砍一颗我补种十颗。可环保人士坚决不同意,出门就把自己捆树上,要绝食抗议,要舆论炒作

林地组织前脚刚走,动物组织后脚赶上了,他们抗议说高铁噪音打扰动物休息,影响它们繁衍,所以途径动物栖息地时高铁必须减速。乍一听有点合理,但政府一想直接破防了,因为这段行程一共有350个动物栖息地,每个都减速的话,那还建个毛线。可动物组织不管,放下狠话,少减速一个就跟你们拼命。

总之就是,各种组织抗议,高铁呢修修停停,抗议砍伐树木,施工方停工,抗议蝙蝠无家可归,再停工,发现有蛇再冬眠,施工方学乖了,主动停工,等蛇冬眠结束这下能动工了吧,想多了,还得给蛇搬家。忙忙碌碌了一年,一看进度原地踏步。

而要向他们不抗议,方法很简单,但也很费钱,就拿上面的林地环保组织来说,他们主要的资金来源就是旗下付费环境评估项目,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你的项目环不环保政府说的不算,大自然说的也不算,得是他们说的算。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敲诈勒索有啥区别?

那区别大了,敲诈勒索是犯罪,要吃牢饭的,但人家环保组织,它是受法律保护的高尚团体,你就说交不交钱吧。

数据统计,高铁规划区内,除了60多处古老林地,350处动物栖息地,,还有30条河流,24个科学考察站,以及数百个生态敏感地带。

当他们排着队要为英国环保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时,你说这个高铁项目能不花钱吗?进展能不慢吗?

而对比内部的抱团紧吃,环保组织操作那是小孩子过家家。

起因是施工方在拆迁时发现,原来高铁规划区内有一处荒地莫名其妙长出了200多栋别墅,在高铁区域内临时盖房子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来骗补偿款的 ,而吊诡的事,开发商还真有政府盖章的批文。

问题来了,明明是高铁建设用地,怎么能中途被批去建房子呢?

更有意思的是,要是一届政府没发现天价赔偿的别墅有问题就算了,工程持续的15年间,政党轮番上台,首相换了7位,交通大臣换了11位,愣是没有一个发现。这是没发现呢还是发现了装没发现,答案还用说吗,这也就是为啥工程进度原地不动,工程预算不断飞升,从最初的70亿英镑飙升到270亿英镑,钱去哪了,不会是被内部抱团私吞了吧。

按说如此魔幻的工程,放任何国家肯定要大查特查,给民众一个交代吧,可应该不是,前首相苏纳克宣布取消高铁修建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彻底翻篇了,没有人担责,没有人受到惩罚。言外之意没有任何问题,花费是正常的,进度是合理的,大家都是清白的270亿英镑反正没了就是没了。

人类第一辆蒸汽汽车应该人造的,第一辆火车是在英国跑起来的,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的大幕,也是他们率先拉开的。谁能想到,当年满世界修铁路的日不落英国,如今连小小的高铁都难以搞定。100年前中国在铁路上完全落后,如今却早已将英国甩在身后,历史总是如此相似!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正在迅速衰落,而曾经背负屈辱的中华民族却势不可挡地在崛起,很显然,西边不亮东边亮,几百年过去了,这个世界格局攻守易型也

猜你喜欢

  • 排行榜

    2025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马斯克,身家3420亿美元再登顶!特斯拉股价直线拉升

    每经编辑:黄胜4月1日,2025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正式发布。今年,全球有创纪录的3028人登上了福布斯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比去年多了247人,这也是亿万富豪人数首次突破3000大关。他们的总身家达到了创纪录的16.1万亿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2万亿美元。榜单显示,埃隆·马斯克身家达3420亿美元,排名第一;马克·扎克伯格(21..

    2025-08-04
  • 排行榜

    福布斯公布7月全球十大富豪:第二换人,马斯克成“最大输家”

    IT之家 7 月 2 日消息,福布斯今日公布了 2025 年 7 月全球十大富豪榜,其中第二名迎来新面孔。软件巨头甲骨文(Oracle)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凭借公司股价飙升成功上位。由于甲骨文在 6 月 11 日公布的季度营收和利润超出预期,其股价应声上涨 32%,创历史新高,使得埃里森的个人财富较 6 月初..

    2025-08-04
  • 排行榜

    福布斯2025全球亿万富豪榜发布:马斯克重回榜首,中国516人上榜

    IT之家 4 月 1 日消息,福布斯今日发布了最新的第 39 届 2025 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榜人数及财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美国亿万富豪人数最多,达到 902 位。埃隆马斯克以 3420 亿美元的财富重回榜首。今年富豪人数较去年增加 247 人,首破 3000 大关;总财富达 16.1 万亿美元:超过除中美之外所有国家 GDP 总和;平均财富 5...

    2025-08-04
  • 2025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发布:马斯克居首,阿尔诺跌至第五

    每经AI快讯,4月1日,2025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正式发布。今年,全球有创纪录的3028人登上了福布斯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比去年多了247人,这也是亿万富豪人数首次突破3000大关。他们的总身家达到了创纪录的16.1万亿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2万亿美元。榜单显示,埃隆·马斯克身家达3420亿美元,排名第一;马克·扎克伯格(2160..

    2025-08-04
  • 排行榜

    全球汽车销量洗牌:丰田领先比亚迪冲前三 中国车开始抢饭碗了

    最近看到新闻说六月份全球汽车销量排行出炉,丰田卖了近七十万辆第一,比亚迪以三十五万多辆排第三。这个数字挺吓人,毕竟以前前三都是国外品牌,现在咱国产车冲上来了。不过丰田虽然第一,但销量比五月份还少了一万多辆,感觉有点吃力。丰田主要在日本、北美和东南亚卖得好,靠省油耐用。但东南亚最近被中国电动车抢了不少..

    2025-08-04
  • 世界最大

    全球最大规模!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悟空”问世

    8月2日,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新一代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Darwin Monkey(以下简称“悟空”)。“悟空”支持的脉冲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神经突触超过千亿,其神经元数量已接近猕猴大脑规模,在典型运行状态下功耗约为2000瓦。这是国际上首台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的基于专用神经拟态芯片的类脑计算机。人类大脑..

    2025-08-04
  • 世界最高

    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企业:英伟达第一,美占17个,中国仅2家上榜

    最新全球市值榜前20美国狂揽17席,英伟达4万亿登顶,中企仅台积电腾讯入局,中国科技被卡脖子还是厚积薄发?这数据看得人头皮发麻,咱们得扒开榜单看本质。英伟达吃尽AI红利这不假,但真正恐怖的是美国企业的生态闭环。微软有Azure云+Windows系统+OpenAI三件套,苹果生态链从芯片到零售店全自控,谷歌把持搜索入口又用TPU芯..

    2025-08-04
  • 探索百科

    中国造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电池散热效率提升50% 温升不到5度

    据中国能建消息,3月6日,中国1316世界之最能建广东火电承建的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广东梅州宝湖70兆瓦/140兆瓦时储能电站项FQfMikwn目正式投入运行。储能电站,相当于城市的“充电宝”,在电FQfMikwn网用电低谷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电池中;在电网用电高峰时,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进行放电,能够参..

    2025-08-03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