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最高

储量超44亿吨,全球最大铁矿项目即将重启,为何仍需中国点头?

2024-08-31 09:58世界最高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近日,我国徐工集团与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力拓集团签署全球合作框架协议,几内亚这个国家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几内亚虽然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一座令全世界都“觊觎”的铁矿,目前被探明的储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4亿吨

1997年,它第一次被获得开采权,但后续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开采没能实现。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它几经易主,在诸多大集团手里被“踢来踢去”,而到了如今,中国的龙头企业也已经强势入场

至此,“群雄争铁”的局面彻底形成,但即便如此,真要开采的话,最终还是得我们点头。

说到这大家就会好奇:如此巨大的铁矿资源,为何要中国点头才行呢?

“动荡不止的几内亚”

要弄清楚为何开采权的决定者为何是中国,我们得先搞清楚为何几内亚本身没有开采权。

几内亚虽然如今是个独立的国家,但在1958年之前,他其实一直都是殖民地状态,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将近500年。

后来即便是独立了,内部也动荡不已,“***”这种事,在几内亚几乎成了常事。

从二战到现在,居然有过大大小小的300次***,这样平均下来,一年都得好几次

而“***常态化”,就导致这个国家的资源所有者也在不断变动。

对于临时掌权的上位者来说,把手头的资源变现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上位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卖资源”。

也是因此,才让一家百年老企得到了拥有西芒杜铁矿的机会,它就是力拓集团。

力拓集团的主业,就是周游世界,不断从当地政府收购各种矿产资源,包括铁、铜、金等等

不过,力拓集团虽然很有底蕴,但它却并没有成功开采,原因就是无法解决几内亚的基建问题。

开采倒是好说,可如何运出去难倒了力拓集团。

说到基建,大家现在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中国,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我们能决定是否开采西芒杜铁矿,也确实沾了这方面的光。

几内亚除了基建薄弱,当地地形也是十分复杂,若是没有足够的经验,直通海岸的铁路就无法修建。

此外,频繁***的几内亚,也让这件事充满变数。

上位者屡次更迭,力拓集团就得不断与他们打交道,碰到好说话的还行,若是碰到不好说话,人家完全不认可之前签订的协议,还是想卖给谁就卖给谁

而且力拓集团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认命。

在两个区块的开采权被几内亚政府强行收回之后,力拓集团只能用7亿美元的代价,艰难地保住了剩下的两个。

而那两个区块因为落入以色列的BSG手中,又导致力拓与BSG之间打了一场长达10年的拉锯战。

就在力拓集团迟迟无法打开局面的时候,东方传来了一道曙光。

“中国强势入场”

近些年,中国的制造业越发繁荣,对各种矿物资源的需求也一直在增加,所以力拓集团早就与中国方面有了合作。

在向中国输出矿产资源的同时,力拓集团也在与中国的企业进行接触,并且成立了与开采矿产资源有关的合资公司

当然,中国企业并不只是单纯的“依附”于商业巨头力拓集团,而是不断掌握着主动权。

2009年,中国铝业集团与力拓公司达成全方位合作的同时,还为其注资195亿美元。

这些钱可不单纯是寻求合作用的,而是拿到了力拓内部诸多资源的决定股权。

仅仅一年之后,双方便加深合作,就西芒杜铁矿的开采达成协议,中国企业正式入场。

可就在中国铝业集团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几内亚那边又出了问题。

他们居然再次不承认力拓集团的开采权,甚至还想故技重施,把他们仅有的两个区块也给收回来

好在后续经过不断沟通,在2011年的时候,力拓集团又付出一些代价,这才与几内亚政府成功和解。

自此之后,终于开始了部分开采工作,但效率一直很低,直到8年之后,才迎来新的变化。

“中国企业点头,西芒杜铁矿才能开采”

2019年,一家“商业联盟”悄然成立。

分别是由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两家公司,以及一家新加坡公司组成。

这家商业联盟一共花费140亿美元,将西芒杜铁矿北区的85%股份收入囊中

2022年,商业联盟还联合几内亚政府,以及UMS集团,以“新型超合资”公司的身份,正式启动了开采项目。

然而这时候的几内亚政府又开始作妖了:“我们经济发展太慢了,可能帮不上太多忙。”

其实对于几内亚政府的“德性”,几家公司早就心有预料,所以这次直接做出应对:“我们把这一块的基建工作都给你搞了。”

听到这样的承诺,几内亚政府才终于点头。

事实上,别看涉入西芒杜铁矿的公司这么多,可没有一家敢拍板说自己一定能开采的,原因就是无法建设直通海岸的铁路,并承担连带的基建工作。

而中国加入之后,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也只有中国,才能在几内亚复杂的地质环境上,顺利且完美地完成所有基建工作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要中国企业点头,才能实现对西芒杜铁矿的开采。

当然,除了基建能力,中国企业占到的大部分股权,更是让我们拥有了决策权。

开采西芒杜铁矿两个最重要的方面,都被我们中国企业牢牢握在了手中,这无疑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最早接触并获得开采权的力拓集团,也在中国企业强势入场之后,不再作为主力,而是甘心后退一步,把主力位置让给了中国。

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在北部和南部两个矿区的开采股权,分别为50.35%和45%,是所有西芒杜铁矿的参与者当中最多的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拥有西芒杜铁矿的最大开采权和话语权。”

搁置多年,并且几经易主的西芒杜铁矿,终于在中国企业强势入场之后,一切变得尘埃落定。

这座储量极大,品质最佳的铁矿,终于迎来了开采之日。

中国能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一方面是中企的扬眉吐气,另一方面也是为全球铁矿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后续肯定还会面对一系列的困难,但相信中国企业能完美应对,顺利开采西芒杜铁矿,满足中国内部对铁矿资源需求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打开全世界的铁矿市场。

——THE END——

参考资料:中工网——中国造“钢铁巨人”出海风正劲

猜你喜欢

  • 世界奇闻

    月球背面射电望远镜项目启动:人类即将开启宇宙"静默区域"探索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联合NASA等机构正在筹备一项史无前例的太空任务,计划在月球背面部署世界首台射电望远镜。这台名为月球表面电磁学实验夜间版(LuSEE-Night)的设备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搭载萤火虫航空航天公司的蓝色幽灵2号月球着陆器前往月球背面,利用月球本体作为天然屏障,彻底隔绝来..

    2025-07-31
  • 排行榜

    18巨头霸屏!中国车企财富500强上演集体飞升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的揭晓,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的深刻蜕变。18家整车企业强势登榜的名单背后,是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控股等传统豪强与赛力斯、理想、蔚来等造车新锐共同谱写的产业升级协奏曲。仔细看榜单,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中国汽车军团正集体向上突破。中国汽车军团正集体向上突破。比..

    2025-07-31
  • 直击WAIC现场:中国科技如何将童年幻想照进现实?

    小时候,我们总爱仰望星空:幻想像《四驱兄弟》那样操控智能赛车,渴望拥有《变形金刚》里能变形战斗的机械伙伴,甚至梦想戴上哆啦A梦的竹蜻蜓自由飞翔。如今,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被中国科技一一具象化——自动驾驶赛车在赛道疾驰,人形机器人灵活搬运货物,无人机如竹蜻蜓般划过天际……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将科幻的..

    2025-07-31
  • 跨越山海,从科学行到科学城的全球想象

    仲夏之约,如期而至,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时不我待。时隔一年,湘江科学城再次向全球顶尖学者、科创菁英发出“聚首”的诚挚邀约。7月23日,以“全球研发 湘江聚创”为主题的第二届湘江科学行活动开幕,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及全球顶尖科研机构的企业家与青年学者齐聚湘江西畔,感受新区创新机遇、高新活..

    2025-07-31
  • 商业之最

    伯纳德·阿诺特:从奢华帝国到全球商业巨擘的传奇

    在当今全球商业舞台上,提到奢侈品行业的领军人物,许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他不仅是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更是将奢华与商业完美结合的传奇人物。从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子弟成长为全球最富有、最具影响力的商业巨头之一,阿诺特的成功之路充满了智慧、胆识与坚持。本文将深入剖析..

    2025-07-31
  • 世界最大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从“黄沙窝”到“绿长城” 世界最大人工沙棘林在雪域高原上书写生态奇迹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各族儿女团结奋斗、砥砺前行,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环球资讯特别策划“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跟随记者走进西藏日喀则、山南、林芝等地,感受西藏各领域发展巨变。西藏自治区山南隆子县曾高寒..

    2025-07-31
  • 世界最大

    年产6000万吨,我国成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大暑节气,湿热交蒸,正是吃西瓜的时节。在我国,目前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年产量稳定在6000万吨左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约占全球的60%,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粗略来算,您可能想象不到,在我们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耗西瓜将近100斤。这么多的西瓜,要怎么吃?品牌化小西瓜 成沪上“吃瓜..

    2025-07-31
  • 世界最长

    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在吉林投产

    人民网白城7月27日电 (记者李洋) 全球最大单体绿色合成氨项目26日在吉林大安正式投产,该项目通过800兆瓦风电光伏新能源机组发出的绿电,每年可制取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65万吨,节约标准煤23万吨。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人民网记者 李洋摄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

    2025-07-31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