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请上报!”这种入侵植物究竟多可怕?
最近,各地又在呼吁:“发现这种花,请立即上报!”这种被称为“黄花过处,寸草不生”的植物,就是加拿大一枝黄花。
最近几年,每到秋冬季节,加拿大一枝黄花就会引起各地关注和网络热搜。这种入侵植物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需要看见就上报?
美丽背后的生态危机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是菊科一枝黄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是入侵物种。
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一枝黄花曾被当作“牧场装饰植物”进行推广,数十年间迅速入侵大片牧场,导致牛羊因缺食而减产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原本肥沃的牧场出现沙化迹象。当地不得不投入上亿澳元治理,耗时多年才控制住扩散,至今仍需每年进行检测防治。
我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引进始于上世纪30年代,当时是用于庭院观赏和绿化美化。起初其潜在危害并未引起重视,直到本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它们借助建设工地、公路绿化等途径迅速传播,到2010年,华东多个省份已出现规模化入侵。
由于危害严重,加拿大一枝黄花先后于2010年和2022年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和《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惊人的入侵能力
在北美原产地,加拿大一枝黄花受自然天敌制约,与本土植物维持着生态平衡。
当地有两种专食性昆虫——一枝黄花叶甲和一枝黄花实蝇,前者以叶片为食,后者的幼虫则寄生在茎秆内部。它们能有效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与繁殖,让其与本土植物形成稳定平衡,避免过度扩散。
然而,一旦离开原产地,这种植物就展现出惊人的入侵能力。它的根系和枯落物中含有酚类、萜类等多种化感物质,不仅会抑制周边植物的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还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导致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进一步削弱本土植物的竞争力。即便是生命力顽强的杂草,在其影响下也会逐渐枯萎。
此外,它们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其根茎可深入地下半米,即便残留一小段,来年也能重新萌发。单株每年可产两万多粒种子,这些轻盈的种子随风传播数公里,甚至在水泥地裂缝中也能生根发芽。
危害农业与生态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明黄色花束虽美,但入侵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尤为明显。浙江宁波曾有三万多亩橘园,因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而大面积绝收。它不仅会跟农作物疯狂争夺水分和养分,导致作物生长受阻;还会显著降低了田间植物多样性,食物缺乏将导致传粉昆虫减少,进而影响作物的授粉,形成恶性循环,给农业生产带来连锁损失。
对生态的影响同样令人忧心。例如,杭州西溪湿地边缘曾出现成片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导致原本生长于此的芦苇、茭白等本土植物大量枯萎,依赖湿地植被生存的斑嘴鸭种群数量也显著减少。即便在城市公园这样的小型生态系统中,危害也不容忽视——自其入侵后,野菊花、蒲公英等本土草本植物明显减少,随之而来的是蝴蝶、蜜蜂等传粉昆虫的种类与数量下降,进一步打破了城市生态的平衡。
此外,虽然植株本身无毒,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花粉是秋季过敏的重要诱因之一,会给敏感人群造成困扰。
准确识别,守护生态的第一道防线
我国本土主要有三种一枝黄花:毛果一枝黄花(Solidago virgaurea)产于高海拔地区;钝苞一枝黄花(S. pacifica)多见于北方地区;一枝黄花(S. decurrens)则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大部分省份。
一枝黄花的生长区域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区域交集大,且二者外形相似,因此常有人将它们混淆。
想要快速区分这两者,其实并不难。尤其在花期,两者在以下三点有显著区别:
秋季,防治关键时期
最近几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入侵物种,几乎每年都会引起关注。对于如何防治,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长周期具有明显规律:春季萌芽,夏末秋初开花,秋末结种,冬季地上部分枯萎,但根茎和地下芽仍存活。开花期通常在9月至11月,盛花期多集中在10月中下旬——这一时期恰逢秋季少雨、多风的季节,种子极易随风传播,这也是防治的关键窗口期。
对这一入侵植物的清除工作通常集中在10月至11月上旬,也就是开花期至种子成熟前。此时植株开花更好辨认,同时也能在结籽前阻断其繁殖。
此外,各地还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不同的防治策略。
在入侵严重的华东、华中地区,普遍采用“机械铲除+化学防除+生态替代”的综合治理方案,多管齐下,力求控制其危害。在南方多雨地区,虽然高温高湿的环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生长,但它仍能形成优势种群;因此,当地利用雨季水热充足的时机,种植生长迅速的本土植物(如紫花苜蓿、黑麦草)与之竞争,逐步恢复生态。在北方干燥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存受到水分限制,主要沿灌溉渠道等潮湿环境分布,因此更注重在春季幼苗期,针对潮湿环境进行精准防治工作。
另外,合肥工业大学还自主研发了“生态哨卫”微信小程序,集成卫星遥感影像与AI图像识别技术,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幼苗的识别率高达95%,为早期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变废为宝的探索
除了直接清除,我们有没有可能资源化利用这种入侵植物呢?
研究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酮、酚酸、倍半萜、挥发油和皂苷等。这些物质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表现出抗炎、抗菌、抗氧化和利尿等活性,因此一些研究者视其为具有药用潜力的植物资源。不过,目前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与安全性评估,尚不能作为药物或保健品使用。
加拿大一枝黄花能通过分泌“化感物质”(如酚类和萜类),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这种化感作用是它成功入侵的手段之一,但反过来,它也有可能成为天然除草剂的良好来源。另一方面,它的有机提取物具有抗真菌活性,也使其在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中颇具潜力。
一些社区还将清除后的植株进行粉碎,与厨余垃圾混合堆肥。通过控制堆肥条件,高温杀死植株残体中的种子,杜绝再次繁殖扩散。这不仅处理了入侵植物,还能产生有机肥料。
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则尝试将其作为牛羊饲料。适时收割的植株粗蛋白含量约12%-14%,略高于花生秧,具有较高饲用价值,可鲜喂或加工为草粉。还有手工艺人将晒干的植株染色后编织成花篮、相框等工艺品。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故事并非孤例。从堵塞河道的水葫芦,到在野外吞食本土鱼类的巴西龟,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生态系统的平衡极其脆弱,任何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跨界流动,而一次不经意的引种或丢弃,都可能引发连锁生态反应。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都能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当发现疑似植株时,可以通过“外来生物监控和预警平台”小程序或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电话上报。防范入侵物种,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家园。
作者:张超
编辑:黄线狭鳕
题图来源:Wikimedia Commons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