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的全省之最、全国之最、全球之最
邯郸作为中华文明、中华民族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邯郸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幅员辽阔的邯郸养育了千万邯郸人民,创造出了举世成就。如有疏漏还望批评指正。
全省之最
粮食产量全省第一市——邯郸市
全市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177.08万亩,比上年增加0.38万亩,同比增长0.03%。粮食总产量547.24万吨,比上年增长0.5%。
全省销售额最高的河北白酒品牌——丛台酒
2023年,丛台酒业以25亿元销售收入首次超越衡水老白干核心产品23.55亿元的业绩。
涉县是全国核桃大县、国家重点核桃产区县之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全县核桃总面积为43.3万亩,年产量一万余吨。
涉县是中国花椒之乡,花椒种植历史有2000多年,全县种植面积12.4万亩,花椒常年产量达3500吨,实现产值2亿元。
涉县连翘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证明商标“双认证”特色产业,2024年全县产量达15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四分之一,产值1.05亿元。
鲟鱼产量全省第一县——涉县
涉县鲟鱼养殖面积达到750亩,年产量3400吨,年产值能达到1亿多元,是华北地区养殖面积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鲟鱼养殖基地。
至2022年底,涉县柴胡种植面积已达10万余亩,年产值达到5.4亿元,有142个村从事柴胡种植,参与的农户达3.4万户、农民达8.6万人。
花生种植面积、产量全省第一县——大名县
大名县花生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以上,亩产约300公斤,总产10万余吨。
中国古代北方最大民窑——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北宋中期兴盛于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与磁县观台镇一带,因宋属磁州得名。 其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等装饰技法著称,突破宋代五大名窑单色釉局限,运用珍珠地、红绿彩等数十种技法,首创瓷器彩绘工艺体系,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誉。
河北省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环壕聚落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部主任魏曙光介绍,通过对赵窑遗址的解剖发掘与勘探,发现一条长度330米,宽度2.4-21.6米的壕沟环绕仰韶早期的聚落,围拢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为目前河北发现的唯一史前环壕聚落,也是后岗一期文化最为明确的环壕聚落。
全国之最
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战国都城遗址——赵王城遗址
赵王城是战国赵王的宫城所在地,位于邯郸市区西南郊,是已知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由西城、东城和北城三座相连的小城组成,呈品字形,总面积约为536万平方米,相当于近7个故宫的规模。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早的火炕遗址——赵窑火炕遗址
在邯郸赵窑遗址发现了商代火炕,这一发现将我国使用火炕的历史从西汉提前到了商代。
小磨香油产量全国第一县——大名县
大名小磨香油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传统制作技艺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名县内香油生产企业120多家、专业村40多个,年产香油6万吨,产值20亿元,产量占全国香油总量的四分之一。
亚洲第一大的人工土坝——磁县
岳城水库位于磁县城西南二十公里处,1966年春天,周恩来总理在察看大坝施工情况时,称赞其为亚洲第一大土坝。
全球之最
世界上粟的发源地——武安市
河北武安市磁山文化遗址最新证据表明,谷子在我国有8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全世界迄今发现的历史最早的谷子遗迹,武安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小米之乡”;作为世界最古老的作物之一,谷子是中国北方文明的哺育作物,反映着世界农耕文明的原始起源。
世界上核桃发源地——武安市
1980年河北文物考古队在河北省太行山东麓的武安县 磁山遗址 考古挖掘出土了遗存的炭化核桃坚果壳,据中科院C14实验室鉴定,认为距今7335±100年。 这充分说明我国核桃历史悠久,遗址所在的太行山是世界核桃的起源地。
世界第一的辣椒红色素、辣椒油树脂、叶黄素产量——曲周县
曲周辣椒红色素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5%,辣椒油树脂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
世界上单跨最大的石拱渡槽——磁县
险峰渡槽位于邯郸市磁县白土镇张二庄村东南,横跨高家垴与跑马山之间,如长虹卧谷,总长212米。 该工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创新采用土胎模替代钢木排架、石砌拱券取代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由2.68万块共98种规格的料石砌筑而成。
世界上缘毛太行花唯一天然分布区——武安市
太行花属于稀有品种,多年生草本,干叶片中富含黄酮,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药用植物,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局部地区海拔1000米至1300米林中或悬崖峭壁缝隙中。为耐阴植物,根系发达,最适宜生长于沟谷上部的石缝处。因生长稀疏,又缺传粉媒介,结实很少,种子传播困难,天然繁殖差。4月至5月开花,7月至8月结果,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