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包车夫到商业大亨:上海滩最会做生意的青帮大佬
你永远不知道人生的下一站在哪里等待!今天要讲的故事主角,原本只是个拉黄包车的穷小子,后来却成为叱咤上海滩的商业奇才。更让人意外的是,他还有个让人闻风丧胆的身份——青帮通字辈大佬。但这位江湖大佬的创业故事,绝对颠覆你对黑帮的刻板印象。
1886年出生的顾竹轩,15岁就来到上海滩讨生活。和大多数苏北老乡一样,他只能靠拉黄包车勉强糊口。但这个小伙子不一般,1905年拜入青帮后,他愣是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当时青帮大佬们都在做啥?不是开赌场就是贩鸦片。顾竹轩却剑走偏锋,专注做正经生意——交通运输。他很快成为黄包车大王,手下拥有上海最大规模的车队。更厉害的是,他首创了分班制和保险制,让车夫们既能温饱又有保障,这套管理模式在当时堪称行业***。
你以为顾老板满足于做运输业老大?太天真了!1919年,他干了一件更牛的事——创立天蟾舞台。这不是普通的戏院,而是开创了剧院连锁经营模式的先驱。梅兰芳、周信芳这些京剧大师都抢着来演出,天蟾舞台很快成为上海文化地标。
顾竹轩的生意经很简单:别人都做的我不做,要做就做别人想不到的。当其他青帮大佬在地下世界争地盘时,他却在实业领域开疆拓土。这种超前眼光,放在今天也是妥妥的商业奇才。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顾老板做了一件让人肃然起敬的事——把自家车队改装成救护车,免费运送伤员。日伪政权想拉拢他,开出各种诱人条件,他硬是顶住压力拒绝合作,还暗中资助抗日话剧《雷雨》全国巡演。
这位江湖出身的企业家证明了一点:爱国不需要分身份。当国家有难时,连青帮大佬都能挺身而出,这才是真正的江湖义气。
抗战胜利后,顾竹轩开始战略转型,投资纺织厂和航运公司,成为少数成功洗白的青帮商人。1949年上海解放时,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留下来,并把天蟾舞台捐献给国家。晚年时,他撰写《上海黄包车史话》,为这座城市留下了珍贵的市井文化记忆。
顾竹轩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只有一条路。即使是江湖出身,只要心怀正道,照样能在商界闯出一片天。他的传奇人生,值得每个创业者细细品味。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