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鱼类正无声消失,沉尸海底真相曝光,破解方法竟如此简单
和那些死后会浮上海面、容易引发关注的海洋哺乳动物不同,鲸鲨因为自身的生理特性,死亡后会直接沉入海底,连尸体都难以被发现,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直到近期一项覆盖三大洋的研究出炉,人们才惊觉,这些大家伙正在悄无声息地减少。
在航道里的致命风险
鲸鲨虽然体型庞大,性格却很温顺,主要靠滤食海面的浮游生物为生,这让它们和人类的航运活动产生了致命的交集,近期有75位研究员联手开展了一项研究。
他们先绘制出26个国家的鲸鲨聚集热点区域,这些区域因为鲸鲨背部白色斑点的分布被称作星群,随后他们把这些星群地图和全球渔业观察组织提供的大型船舶航道数据叠加,结果让人揪心。
研究的主要作者提到,虽然没法准确统计死于撞击的鲸鲨数量,但从它们频繁出现在船舶密集区的情况来看,伤亡肯定少不了,更关键的是,鲸鲨约有一半时间都在海面活动觅食,即便不用像露脊鲸那样频繁浮出呼吸,也大大增加了和船舶碰面的概率。
船舶越多,航道越密集,鲸鲨和船舶相遇的概率就越高,这场危机只会越来越紧迫,但这么明显的威胁,为啥以前一直没被当回事?这就得从鲸鲨特殊的“身后事”说起了。
沉底的尸体与被低估的伤亡
鲸鲨的消失之所以“悄无声息”,核心原因在于它们死亡后不会留下容易被发现的痕迹。海洋哺乳动物比如露脊鲸,死后尸体大多会漂浮在水面,要么被海浪冲上岸,很容易被人发现,它们遭遇的撞击问题也就得到了更多关注。
但鲸鲨不一样,它们有着负浮力特性,一旦死亡就会直接沉入深海,别说被人类发现,很快就会被海底的其他生物分解,连一点痕迹都留不下,这种特性直接导致船舶撞击对鲸鲨的伤害被严重低估。
但要是遇上万吨级的大型货船,基本上就没有存活的可能了。只是这些致命的撞击,因为没有浮尸作为证据,一直没能进入公众的视野。
但这些零散的数字,根本没法反映出那些沉入海底的伤亡数量,弄清楚了鲸鲨消失得悄无声息的原因,更关键的是怎么阻止这种情况继续发生,毕竟坐视不管可不是办法。
不费事儿的双赢方案
让人欣慰的是,保护鲸鲨其实不用付出太大代价,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而且这些方法在保护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时已经被验证有效。
最核心的两个策略就是降低航速和调整航线,这两点对航运业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对鲸鲨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研究做过模拟,要是船舶在鲸鲨活跃区域把速度降低75%,航行时间只会增加5%,但船长能有更多时间发现海面的鲸鲨并及时避让。
除了降速和改道,划定临时或季节性的禁航区也是个好办法,美国东海岸就通过在特定时段限制航速来保护北大西洋露脊鲸,这套经验完全可以借鉴。
鲸鲨这种在地球存活了数百万年的古老物种,经历过无数自然变迁,却在人类航运的高速发展中陷入了“悄无声息消失”的困境。
降速几节、绕路几小时,对庞大的航运业来说微不足道,却能为鲸鲨撑起一片安全的生存空间,从卡塔尔成立区域鲸鲨保护中心推动国际合作,到丹麦航运公司主动调整航线和航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已经开始行动。
这说明保护濒危物种未必需要牺牲发展,只要找对方法,生态和经济完全可以协同前进,守护这些海洋里的“温和巨人”。
不仅是在保护一个物种的存续,更是在守护地球海洋的生态平衡,也是在为人类自己保留这份跨越百万年的自然奇迹,只要各方愿意迈出小小的一步,鲸鲨就不用再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深海里。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