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鱼类正 “悄无声息消失”,尸体沉海难寻
物种|全球
鲸鲨(Whale sharks)既是濒危物种,也是全球体型最大的鱼类,如今正面临着船舶撞击的严峻威胁。一直以来,北大西洋露脊鲸(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s)与船舶相撞的事件备受全球关注,然而科学家近期才发现,这些航行的船舶同样在夺走鲸鲨的生命。
在近期一项研究中,75 余名研究人员携手合作,针对航运业对全球温暖热带及亚热带水域鲸鲨种群的威胁展开了量化分析,涉及的海域包括印度洋、大西洋以及太平洋 。
船舶撞击:鲸鲨难以承受的生存危机
科学家对 26 个国家的鲸鲨聚集热点区域进行了地图绘制——这些区域被称作 “星群”,只因鲸鲨背部的白色斑点会形成如同繁星般的图案。
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地图与航道上大型船舶的位置信息进行叠加。这些位置信息由全球渔业观察组织提供,该组织是一家非营利机构,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海洋使用与管理方式的透明度。
在厄瓜多尔、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阿曼、塞舌尔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船舶往来密集的区域,这些大型海洋生物正面临着最大的生存危险。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芙蕾雅・沃默斯利(Freya Womersley)表示,目前尚无法确定究竟有多少鲸鲨死于船舶撞击,但从鲸鲨频繁出现在船舶密集通行区域这一情况来看,死亡数量很可能相当可观。芙蕾雅・沃默斯利同时任职于英国海洋研究与保护基金会及南安普顿大学。
沃默斯利指出:“多亏了鲸鲨研究领域各界人士的助力,我们才首次成功绘制出全球大部分鲸鲨‘星群’的分布地图。”
像露脊鲸这类鲸类,需要在海面附近呼吸空气,这一特性使得它们极易与船舶发生碰撞。而鲸鲨虽然通常能长到约9.8米长,且无需浮出水面呼吸,但它们约有一半的时间都会在海面游弋 —— 因为海面是鲸鲨以浮游生物为食的主要区域。
迈克尔・海托斯(Michael Heithaus)是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的鲨鱼生态学家,并未参与这项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期刊上的研究。他表示:“该研究整合了全球范围内鲸鲨标记所得的数据,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鲸鲨在高风险区域停留的时间远超人们的想象。”
专家们认为,随着全球航运业的不断发展,当下采取行动保护鲸鲨已迫在眉睫。目前,全球范围内有超过 10 万艘货运船舶在运输货物,到 2050 年,这一数量甚至可能增长 1200%。
鲸鲨数量悄然减少,背后原因浮出水面
为何鲸鲨死亡事件此前一直未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缺乏相关证据。
沃默斯利解释道:“海洋哺乳动物的尸体要么会漂浮在水面上,要么会被海浪冲上岸,所以它们遭遇的问题更容易被人们发现。” 但鲨鱼却有着负浮力的特性,一旦死亡就会沉入海底。这一特点也意味着,大型船舶对鲸鲨造成的伤害很可能被严重低估。举例来说,许多曾与小型船只相撞的鲸鲨,身上都留下了巨大的疤痕。
海托斯表示:“鲸鲨体型庞大,生命力也比较顽强,如果只是受到非致命伤,它们往往能够恢复。但一旦遭遇大型船舶的撞击,它们基本就没有存活的可能了。”
目前,尚无法确定船舶撞击导致的鲸鲨死亡数量是否已足以影响其种群规模。每年,有超过 400 头鲸鲨会聚集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而在马达加斯加附近海域,已确认存在的鲸鲨数量接近 500 头。
沃默斯利说:“我们正一点点地拼凑信息,希望能在为时已晚之前,为保护这一物种贡献力量。”
多方探索保护策略
目前,已有两种策略在预防海洋哺乳动物被船舶撞击方面成效显著:一是降低船舶航行速度,二是调整船舶航线。沃默斯利认为,各国政府、航运行业、科学家以及非营利机构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共同合作,避免鲸鲨死亡事件的发生。
例如,该研究通过模拟船舶航行情况发现,将船舶航行速度降低 75%,航行时间仅会增加 5%,但这样一来,船长就能更容易地发现鲸鲨并及时避开。
另一项模拟结果显示,让船舶绕开鲸鲨的核心栖息地航行,对航运业的影响更小——航行时间仅增加 0.5%,平均每艘船仅需多花费约2.4小时。
对于这些微小调整能为鲸鲨带来显著保护效果,同时又不会对航运业造成实质损害这一情况,海托斯感到十分意外。
他表示:“从保护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真正的双赢局面,我们无需付出巨大代价,就能实现保护目标。”
他还补充道,如果做出的微小改变能产生显著效果,人们通常都愿意去尝试,尤其是为了鲸鲨这样极具魅力的物种——借助生态旅游,鲸鲨每年能为全球各地的社区带来数百万美元的经济收益。
沃默斯利提出,划定大型船舶禁入的鲸鲨栖息地(可以采取临时禁入、季节性禁入,或是在鲸鲨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禁入等方式),也能让鲸鲨及其他海洋物种的生存水域变得更加安全。
例如,在美国东海岸,每年特定时段都会实施航速限制,以此保护濒危的北大西洋露脊鲸。
谈及鲸鲨时,沃默斯利表示:“我们有责任保护这种全球最美丽、最具魅力的物种之一,要知道,在人类出现之前,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
撰文:Melissa Hobson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伸出小手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