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职业生涯中收入最高十人,仅6人有总冠军,3人未打过总决赛
篮球圈最近炸了个锅,不是因为哪个队又夺冠了,也不是因为什么世纪大交易。主角是杜兰特,他跟火箭队签了一份新合同,两年九千万。这笔钱一敲定,他整个职业生涯在NBA挣的钱,就摸到了快六个亿的门槛。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就是他一举超过了统治这个榜单多年的勒布朗·詹姆斯,成了有史以来NBA挣钱最多的人。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在咱们普通人的认知里,钱和荣誉是挂钩的。你拿的钱最多,那你一定是最厉害的那个,奖杯拿到手软,功劳簿厚得能当枕头。你看排在第二的詹姆斯,四个冠军戒指,历史得分王,毫无争议的时代之王。排第三的库里,也是四个冠军,用三分球改变了整个联盟的打法,开创了一个王朝。他们的钱,拿得理直气壮,是战功的奖赏。
杜兰特站在了他们前面。他确实有两个冠军,但那两个冠军,是怎么来的,懂球的都懂。他是在打不过对手的情况下,选择加入了那个刚刚击败自己的史上最强战队之一。这在很多老派球迷眼里,几乎是“投敌”,是走捷径。他那些年收获的,除了冠军,还有漫天的嘘声和质疑。
是看你打下了多少江山,还是看你自身的“稀缺性”?杜兰特就是那个最稀缺的武器。他有近七尺的身高,却有着后卫一样丝滑的技术,投篮精准得像个机器人。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支球队,他都是那个最无解的得分点。球队老板们签支票的时候,想的不是你过去有多少荣誉,而是你现在和未来能给我带来什么。能带来胜利,能卖出球票,这就值钱。从这个角度看,杜兰特拿这个第一,又是那么的合乎商业逻辑。
这个榜单往下看,你会发现这种“错位感”越来越强。排在第四第五的,是布克和保罗·乔治。这两个人,职业生涯赚的钱,也都超过了五个亿。但他们的荣誉栏里,总冠军那一项,是空的。布克还好,至少带队摸到过总决赛的地板,感受过那种距离天堂一步之遥的窒息。而保罗·乔治,连总决赛的大门都没进去过,分区决赛就是他的天花板。
这背后其实是整个联盟生态的变化。几十年前,球队更像一个家庭,老板和球员之间或许还有点“忠诚”和“情怀”可讲。而现在,NBA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业机器。球员是资产,合同是投资。老板们用最精明的头脑计算着投入产出比,球员和经纪人则用最专业的方式追求利益最大化。
利拉德,那个曾经宣称要“一人一城”的悲情英雄,最后还是为了冠军梦远走他乡。恩比德,在费城苦苦支撑多年,也没能换来一个理想的结局。可这并不妨碍他们也在这份高薪榜单上名列前茅。因为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市场号召力,就是他们谈判桌上最硬的筹码。
这份榜单,与其说是一份球员收入排行,不如说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篮球这项运动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从一个纯粹的竞技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它也照出了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在球迷眼里,冠军戒指是衡量伟大的唯一标准;但在联盟和资本眼里,商业价值、个人能力、市场潜力,都是可以量化的真金白银。
杜兰特登顶,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他打破了“荣誉必须等于金钱”的旧神话,赤裸裸地揭示了现代职业体育的真相:你值多少钱,不完全取决于你赢了多少,而在于,有多少人愿意花钱来看你赢,或者,看你输。
对于我们这些看客来说,或许也该换个角度看问题了。当我们还在为谁是历史第一争得面红耳赤时,球员们早已在另一条赛道上,完成了对财富的终极追逐。冠军的荣光固然耀眼,但那张写着天文数字的合同,才是这个商业时代里,最实在的勋章。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