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之最

古老人文智慧“照鉴”未来 墨子鲁班文化焕发新生

2025-10-23 11:10机械之最

光明日报记者 李志臣 宋喜群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雅欣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尤其要警惕‘唯效率论’的误区。”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表示,科技发展的同时,要将伦理准则、价值导向等人文内核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框架中,实现人文科学“温度”与自然科学“精度”的深度融合。

10月17日至19日,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在山东省滕州市举行,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人文与自然科学学者、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等齐聚一堂,共同研讨墨子鲁班文化时代价值。

在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孙小淳看来,科学越发展,越需要人文支撑。技术再发达,“人”也始终是核心和根本。“面向未来,我们既要思考如何让机器真正服务于人类需求,也要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深入探究人的本质、存在价值及伦理边界等问题。”孙小淳说。

本届研讨会以“‘四大全球倡议’视野下墨子鲁班文化遗产与当代人文和自然科学融合发展”为主题,同步设置8个分议题、5场主要会议及6项主题活动。开幕式上发布了最新墨学研究成果、墨子鲁班人文与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课题等,为墨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会上,山东省人文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实验室正式设立。据了解,该实验室瞄准人文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的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设置“人工智能向善及普惠共享”“人文与自然科学融合发展”“人机协同的文化价值观认知、生产与传播”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强国建设”四个关键研究方向,并以齐鲁文化数智传播工程为示范,推动AI生成、虚实交互等技术在墨子鲁班等齐鲁文化遗产、民俗、地域叙事场景中的应用实践,实现数字内容的深度还原生成与智能传播,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与文化深度的“数字齐鲁”样本。实验室由山东大学推动设立,争取用3到5年的时间,将实验室建设成为科技与人文深度交融的创新高地。

作为墨子鲁班文化的发源地,山东近年来扎根历史、立足时代,大力实施墨班文献系统性挖掘整理和时代化研究阐发工程,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碎片重新编织成可感知的文化生命体。1990年,滕州市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墨学研究机构“墨子研究中心”;1992年,滕州联合山东大学成立了“中国墨子学会”……三十多年来,学者深耕墨子鲁班文化“根脉”,深度解码其中的智慧。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作为弘扬墨子鲁班文化、推动墨学和鲁班技艺研究的重要交流平台,墨子鲁班科技文化节作为传承创新精神、促进新时代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了中华传统科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已成为世界墨学研究领域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字招牌”。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2日 09版)

猜你喜欢

  • 古格王朝兴盛与衰败,给西藏文化留下重要的影响

    其实当人们一提及王朝的时候,总会想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那一些朝代,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在古代并没有这么大,很多地方像新疆、西藏都是在元朝以后才逐渐的并入到中国版图,所以在这里面有着许多我们不熟知的王朝,比如古格王朝,而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进入这一段历史。一、古格王朝的兴起其实这个王朝的前身我们可以追溯..

    2025-10-23
  • 科技之最

    王博 :墨学视野下的科技与人文

    10月18日,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滕州市开幕。会上,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江学者王博发表主旨演讲,从墨学视野深入探讨了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他指出,墨子的人文精神成为科技创新最内在的动力,人文的价值规定了科技应用的方向,并提出“科技留白”概念,强调科技应用需有人文边界。王博发表主旨演讲。主..

    2025-10-22
  • 植物之最

    文化与艺术·“科普的力量”专题

    作者 | 商蕴青提到花卉园艺的知识科普,人们常会想到植物园、博物馆、校园里的植物展板,耳边响起老师们介绍的科属种知识,而除了这些,还有一些花卉人在用他们的智慧和付出,为花卉园艺科普做着努力,在细微之处为人们打开植物世界的美好。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花艺教学部和北京童芯少儿花艺教育中心是这样做的。做出独创课程..

    2025-10-20
  • 中医四大经典 中国医学文化的里程碑 你知道是哪四个吗?

    医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老病死是这个世界的规律,生病是在所不免的,没有人是不生病的,生了病就需要医生治病,这就应用到了医学。早先的中医四大经典在我国具有里程碑的性质。中医四大经典为我国医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1、《黄帝..

    2025-10-19
  • 机械之最

    丰收在望!“科技当家”玉米产量稳步攀升 “梨树模式”让黑土地焕发生机

    央视网消息:眼下,东北地区进入秋粮收获时节。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梨树县,当地200万亩的大田玉米逐步迎来集中采收,到处是一片金黄,丰收在望。新型玉米收割机可实现茎穗兼收这里是吉林省梨树县孤家子镇团山子村的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金秋十月,这里的7000亩玉米迎来集中采收,连绵成片的玉米地一片金黄,丰收在望。现场..

    2025-10-18
  • 世界最高

    从五项世界之最,看中国人的治水智慧

    中新网陕西10月16日电(记者 刘星晨 林勐男 孙静波 王海波)“旱腰带”,展示了陕西省渭北地区此前苦于干旱的情况;“白菜心”,指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适宜居住和耕种的地区。缆机轰鸣声响起,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正加快建设。某种程度上,为了改善渭北地区的干旱、提升泾渭流域生态环境,实现从“旱腰带”到“白菜心”的转化,..

    2025-10-18
  • 科技之最

    科技之光闪耀襄阳四十二中,创新浪潮奔涌未来!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赵彦儒)10月14日,襄阳市第四十二中学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大胆创新教育模式,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的“小胖”人工智能机器人引入课堂,襄阳市科学技术协会《襄约学科学》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成员、襄阳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教学基地的志愿者们来到学校为同学们打造了一个趣味盎..

    2025-10-17
  • 天文之最

    中华文明的高度中原先民咋观天象?从贾湖到郭守敬藏啥智慧

    当我们翻着手机日历查节气时,很少有人知道,9000年前河南漯河的贾湖先民,已用骨尺、石规观测天象安排农时;从濮阳西水坡的蚌壳星图到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中原大地藏着中华先民“观天知时”的千年智慧,这些真实故事究竟有多震撼?人物介绍本文聚焦两类核心“人物”:一是创造天文奇迹的远古先民,他们在贾湖、西水坡..

    2025-10-17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蜂鸟影院2048影视资源论坛熊猫影视河马影视星辰影视萝卜影院八哥电影网人人看电影无忧影视网橙子影视网叮当影视网天天影视网青青影视网电影天堂开心追剧网西瓜影院麻花影视网70影视网年钻网茶小舍电影藏影堂新神州影域煮酒观影体积影视爱看影院星光电影至尊影院极影公社超清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