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意识到商业的第一性原则是价值而不是钱
我就不再对钱充满执着,而是转头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钱不是衡量价值的标准,而是价值符号。回归最原始的商业起源,人们以物易物,通过自己的产出去换取别人的产出,后来开始用贝壳计算价值,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才有了货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货币开始占据主流。
所以可以看到,无论何时的货币,那都是为了价值交易而服务,如果你产出的东西能解决别人的生活和精神所需,他们就会拿他的产出跟你交换。
价值交换的范围,也有宽有窄,比如是刚需,那么注定愿意同你交换的人更多,如果是审美需求,那么可能会是小部分人愿意去交换。
就像我最近看到一位博主,做剪纸的,如果是普通的剪纸,可能很少有人会去购买,除了部分审美需求,休闲需,兴趣爱好的,但是把剪纸变成一个跟刚需婚庆挂钩的东西,那么买它的人一定会变多。
所以那位博主做的那件事我觉得特别好,一般婚礼或者订婚的时候都会拍照纪念,所以博主剪了2个可以拿在手上的喜字,这个喜字与别的喜字略有不同,他的字上面有新郎新娘的姓氏,这就非常具有个性定制化的意义了。
那两张喜字售价46元,乍看有一点贵,但是只要转头一想,价格的定价来源于价值,这两张喜字能给一生一次的重要人生节点带来特别的意义,所以,即使看起来贵,但又很合理,再一个价格订的高一些,筛选了一部分人群,他们期望自己的婚礼与别人的婚礼不同,所以愿意花这个价钱购买。
任何一门技能,在为我们自己的需求服务时,是没有价值的,只要将技能转换为能为他人提供价值的产品,就产生了交易属性,这是爱好和商品的区别。
有的时候追着钱跑,钱不会来,因为动作变形,它在朝向钱而不是价值,朝向钱你只会想着用最少的力气,用最快的途径去获得它,但是要提供价值却是相反的事,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观察,发现,塑造,这件事是需要持久消耗的。
因此,如果在迷茫赚不上钱的时候,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为他人提供了什么价值。是时间,情绪,隐私,实惠,实物产品还是精神支持。你有什么?你愿意拿出哪一部分给别人?你能给出的那一部分是别人非要不可的吗?
上班,我们是在为老板提供价值,不是直接为市场提供价值,所以老板才愿意发钱给你,而你却拿不到市场上的钱,如果你想拿到市场上的钱,就得想想,我能为身边哪一群人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