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于上海美术馆启幕
潮新闻客户端
1932年,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在上海创作了其“新国画”代表作《东战场的烈焰》,用一场绘画领域的“***”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题材边界,以中西融合的技法、直面现实的视角,将时代思考凝于尺幅,抒发***激情。如今,包括这幅画作在内的800余件岭南艺术珍品跨越山海而来,重返其艺术理念早年传播的前沿阵地——上海。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通过美术大展、舞台演出、非遗“艺术天空”户外演出、艺术教育、国际演艺大会、国际对话等活动,生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创新活力与多元魅力。作为文化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大展汇集超过350位从近现代到当代的岭南美术名家代表作品,展览面积超20000平方米,系统梳理并全面呈现广东美术在百年间的革新历程与辉煌成就。展览落地上海,进一步彰显了沪粤两地携手合作的深远意义。双方以展览为纽带,搭建艺术对话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文化领域的互鉴共融、协同并进,生动诠释了两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据悉,本次美术大展将持续展出至2026年1月18日。
岭南与海派的不解之缘,在上海开启革新篇章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大展登陆上海,并非岭南与海派的初次邂逅,而是百年文脉的一次重逢。被誉为岭南文化瑰宝的岭南画派,其革新先声恰是在上海这片开放沃土中奏响。
1912年,在上海福州路的惠福里,来自广州的“二高一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了审美书馆,他们以《真相画报》为旗帜,发出中国画革新的先声。彼时的上海,正处于东西思潮激荡的转型期,传统文人书画与新兴市民文化并存,本土艺术与外来视觉语言交融,这座移民城市以其特有的包容,为这群南来的艺术青年提供了发声的舞台。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翔表示:“19世纪末的上海已然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生产场。上海这一现代性场域具有鲜明的混杂性、开放性和流动性,堪称‘新艺术的孵化基地’。”
上海以海纳百川之胸襟,为各类艺术实践提供发展空间,海派美术亦在不断融合中实现自我超越。这种跨地域艺术对话与粤籍艺术家在沪的探索形成共振,编织起贯穿百年的文化纽带,让岭南革新精神与海派包容气质彼此滋养,成为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地域文化共生共荣的生动范本。
本次大展总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本次大展无论是作品品类还是展出规模,都堪称迄今广东美术展览之最。汇集来自全国20多家美术馆的精品,大部分作品是首次来到上海。期待以展览为纽带,深化长三角与大湾区的艺术合作,激励新一代文艺工作者传承‘其命惟新’的精神,在当代语境中继续探索艺术创新之路,为两大文化盛事增添浓墨重彩的艺术篇章。”
百年精品聚珍沪上,一展饱览岭南艺术星河
展览以七大主题板块与三大特别专题交织叙事,辅以丰富翔实的历史文献与影像资料,构建起多维观展体验。
七大主题板块中“勇立潮头——洋画运动在广东”回溯广东作为中国洋画运动策源地的历史贡献;
“艺术***——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深入探讨两大艺术群体的理念碰撞与革新实践;
“匕首投枪——新兴木刻运动及漫画”聚焦广东艺术家以艺术为武器的抗争精神;
“激情岁月——为人民服务 为时代讴歌”呈现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美术工作者扎根生活的创作热忱;
“开放变革——改革开放中的广东美术”展现广东美术走向繁荣和多元发展的新时期;
“百花争妍——创新创造 再筑高峰”彰显新时代广东美术的多元繁荣;
“风起南方——当代艺术实践”则聚焦当下广东艺术的前沿探索。
三大特别专题“山月常明——关山月个案研究”“松风三境——黎雄才个案研究”“从广州出发:广州三年展文献展”,从不同维度延伸展览内涵,更以当代视角诠释广东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表示:“本次大展的作品臻选,聚焦时代性与区域文化特色,力求呈现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盛宴,广泛覆盖岭南不同地区的艺术精品,完整呈现广东百年美术的历史脉络;七大板块分类归纳,板块名称亦是展览的关键词,帮助观众快速记忆并理解广东美术的脉络与特色。”
沉浸体验与美育文创,激活艺术感知新维度
此次展览不仅作品体量空前、内容百花齐放,还将沉浸式展陈等理念贯穿始终,让艺术从“可观看”变为“可参与”。展厅内精心打造的岭南非遗体验区、融合艺术与科技的多媒体展陈,以及多处作品打卡点,足不出“沪”就能体验岭南文化艺术生活。
展览期间,将持续推出精彩纷呈的配套公教活动。12场高水准、深层次的“岭南文化名家大讲堂”活动,汇聚岭南、江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文化艺术名家,围绕岭南文化艺术与跨区域文化交流的核心课题,从多元的地域视角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出发,展开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同时,开设多场“上海美术馆现场教学课”绘画体验与专家导赏,让市民游客切实体验海派与岭南绘画,在题材拓展中互参意趣,在笔墨革新里相砺锋芒。Artwalk将带领观众探索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在上海的足迹以及故事,共同探索跨地域文化交流的无限可能。
广东美术馆特别推出了系列精美文创产品,将百年艺术精神融入日常用品,让艺术触手可及。从作品中提取元素,融合当代审美,让作品中有趣的细节生动地呈现,也还原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及憧憬。文创设计上特别聚焦那些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题材和细节,引起大众共鸣。
双城联动文脉对话,彰显中国美术互鉴共生多元风貌
百余年间,沪粤艺术交流从未间断,大批粤籍移民不仅在上海工商业领域书写传奇,岭南画派也将海派艺术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感知融入自身创作,最终形成兼具笔墨意趣与光影肌理的独特风格,展现出“革故鼎新、兼容并蓄”的艺术精神,成为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地域文化共生的典范。
“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于上海美术馆举办,既是对沪粤两地美术交融历程的回顾,亦是对广东区域美术的系统梳理。本次展览更可视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一个关键切片,彰显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与自我革新能力。“其命惟新”语出《诗经》,意指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理念揭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之精神密码——守正而出新。中国美术百年历程,正是此一精神的生动体现。
上海美术馆党委***、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其命惟新’大展的举办是我馆实施‘大美术馆计划’、深入践行‘两个结合’、打破地域壁垒、构建全国文化资源共享网络的一次有力实践。这场沪粤两地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盛事,将为国家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艺术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