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亿元债务重组生死局!澳门知名闽商许健康押上最赚钱家当
前几天,宝龙商业管理控股有限公司(09909.HK)一纸公告,揭开了控股股东宝龙地产(01238.HK)债务重组的核心布局:许健康家族可能转让或质押其持有的最高32.4%宝龙商业股份。若选择转让,宝龙地产在宝龙商业的持股比例将从63%骤降至30.6%,或意味着许健康家族可能失去对这家最优质资产的控股权。
时间倒回1980年,时年28岁的福建晋***年许健康,怀揣10元钱站上澳门街头。从藤艺编织工到街头小贩,他用“正派做人、诚信经商”的信条叩开创业之门。1990年创立的宝龙集团,在新口岸国际中心收购战中一举成名,成为澳门地产新锐。
真正让许健康跻身中国商业地产舞台的,是2004年问世的“宝龙城市广场”。这个集购物、旅游、餐饮、娱乐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模式,先后在17个城市落地,总开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2009年,许健康以80亿元身家位列胡润富豪榜第26位,达到事业巅峰。
然而昔日辉煌难掩今日窘境。截至2025年6月30日,宝龙地产总借贷达561.11亿元,其中流动负债275.98亿元,账面现金仅73.27亿元。更严峻的是,公司已累计违约228.43亿元债务。
这已是其第二次启动境外债务重组——2022年的2129.4万美元票据违约埋下隐患,2025年2月重组计划失效后,清盘危机接踵而至。
在重组方案中,宝龙商业的股权成为最具吸引力的选项。债权人可按每股15港元获得不超过32.4%的宝龙商业股份,这个定价背后是坚实的价值支撑:截至2025年6月,宝龙商业现金储备达42.85亿元,零有息负债;91.8%的出租率和97个在营项目构成稳定现金流;2025年公告后股价单日暴涨16.59%,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
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点破关键:“债权人清楚,接受优质商业资产股权抵偿,远优于破产清算下不足20%的回收率。”
这种认知使得宝龙商业股权成为此次债务谈判中的“硬通货”。
若32.4%股份转让完成,宝龙商业控股权将易主。潜在接盘方已现端倪:2024年万科、万达出售的商业项目中,保险机构已成为主要买家,他们对稳定现金流资产的青睐与宝龙商业特质高度契合。
这对宝龙商业犹如一场外科手术:
其一、积极面:脱离母公司债务泥潭后,可更灵活调整业务结构,减少对住宅开发业务的依赖。新资本可能带来资源支持,公告中“重组不会对运营产生不利影响”的表述已显端倪
其二、风险点:股权分散化可能引发治理不确定性,当前商业地产调整期也可能导致估值受压。
许健康的故事本是改革开放的经典叙事。
许健康,1952年出生于福建晋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子承父业,一边行医,一边读书,在改革开放后不久移居去了澳门。1983年,他带着20万元回到家乡晋江创办制衣厂,后于1986年在珠海建制伞厂,再到1990年跨界地产。他曾在访谈中强调:“所谓时势造英雄,是改革开放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前景。”
如今宝龙商业的可能的易主,恰是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缩影。
《一波说》注意到,2024年全国大宗商业资产交易达80宗,同比增长57%,但交易逻辑已从“规模溢价”转向“现金流折价”。当万达广场、七宝万科广场等明星项目都进入市场,说明债务压力已传导至行业最核心资产。
许健康面临三重关卡:需要获得75%以上债权人投票通过,法院对重组方案的批准,11月17日宝龙维京清盘聆讯的最终裁决。
这位曾创办澳门晋江同乡会、捐资超千万助学的闽商,如今站在比1980年澳门街头更复杂的十字路口。当年他靠“乐观坚忍”闯出生天,现在需要更复杂的商业智慧在债务迷局中寻找生机。
资本市场用不小涨幅表达对股权重构的期待,但这轮重组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存续,更将成为观察中国房地产债务化解深度与广度的标志性案例。
从澳门街头到变为地产富豪,许健康的人生轨迹与中国经济浪潮紧密交织,而今他押上最赚钱家当的抉择,正在书写这段交织故事的续章。
版权声明:《一波说》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